陳 強 胡益娟
四川省會理市人民醫(yī)院 615100
肩周炎全稱為肩關節(jié)周圍炎,其好發(fā)部位為肩關節(jié)周圍的滑囊、肌腱、韌帶等組織。本病又稱“寒凝肩”“凍結肩”,又因好發(fā)年齡在50歲左右,故稱“五十肩”。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本病發(fā)病率在城鎮(zhèn)人群中接近五成,且隨著當前社會城市化進程加快以及人們生活及工作方式的改變,本病發(fā)病率逐漸升高[1]。按照病程,本病一般可以分為疼痛期(急性期)、凍結期(粘連期)以及恢復期,雖然本病為自限性疾病,但據數據統(tǒng)計,仍有六成患者無法完全恢復患病之前的肩功能狀態(tài)[2],主要表現為肩關節(jié)活動度大幅受限等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凍結期間患者的肩關節(jié)粘連情況未能得到有效干預,周圍軟組織廣泛粘連使得主被動活動嚴重受限,漸漸遷延不愈,影響后期肩關節(jié)功能。目前肩周炎的干預方案眾多,如關節(jié)松動技術、物理因子療法等,但治療效果仍有待提高。本研究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中藥內服外用聯(lián)合火針治療凍結期肩周炎,取得較為不錯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年8月—2022年12月我院肩關節(jié)周圍炎患者120例。納入標準:(1)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肩周炎的診斷標準[3],同時符合《中醫(yī)骨傷科學》中關于肩周炎的分期標準,屬于凍結期(粘連期)[4];(2)患者年齡<80歲,且生命體征穩(wěn)定;(3)患者首次發(fā)病;(4)患者神志清醒,且無認知、智力、聽理解障礙;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1)肩袖損傷、肩峰下撞擊綜合征、肩關節(jié)脫位等其他肩部疾患;(2)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3)肩部有皮疹瘙癢等皮膚過敏反應者。剔除標準:(1)治療期間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無法繼續(xù)治療;(2)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配合干預或因其他原因自行退出治療;(3)干預過程中自行接受其他治療。將120例納入患者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中藥組以及聯(lián)合組,各40例。治療期間,對照組脫落2例,中藥組脫落1例,聯(lián)合組無脫落患者。最終對照組38例,中藥組39例,聯(lián)合組40例。其中,對照組男17例,女21例,平均年齡(51.06±3.71)歲,患病部位:左肩22例,右肩16例,平均病程(15.40±1.95)周。中藥組男17例,女22例,平均年齡(50.93±2.50)歲,患病部位:左肩20例,右肩19例,平均病程(16.14±2.81)周。聯(lián)合組男15例,女25例,平均年齡(51.50±2.88)歲,患病部位:左肩23例,右肩17例,平均病程(17.25±2.05)周。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康復路徑干預。包括關節(jié)松動技術與主動訓練。前者包括長軸牽引、前屈向足側滑動、外展向足側滑動、外展擺動、前后向滑動、后前向滑動等;后者包括手指爬墻練習、雙手抱枕、手掌搭肩、肩部旋轉等。關節(jié)松動技術及主動訓練均為20min,1次/d,持續(xù)4周。中藥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中藥內服外用。采用自擬溫經舒筋湯,組方為姜黃10g、麻黃20g、羌活10g、桂枝20g、當歸15g、細辛8g、赤芍15g、紅花10g、白術10g、熟地20g、海桐皮15g、甘草8g。并隨癥加減,瘀血身痛加延胡索、桃仁,風寒夾濕加蒼術,風熱夾濕加絡石藤,氣虛者加黃芪。每日1劑,分3次煎煮,共取汁300ml,分3次服用。同時藥材不棄,用毛巾包裹入,在當日晚上以及次日上午用微波爐加熱,待冷卻到40°左右外敷于患肩,20min/次,持續(xù)4周。聯(lián)合組在中藥組基礎上加用毫火針治療。先通過觸診探查患肩壓痛點,選擇痛感最為明顯的5處壓痛點,使用0.35mm×25mm的毫火針,用火將針頭燒至紅白發(fā)亮,快速在壓痛點進行點刺,點刺時捻轉針柄即可出針,出針后采用無菌棉球壓緊針孔,每周治療2次,持續(xù)4周。
1.3 觀察指標
1.3.1 Constant-Murley量表評分[5]:在治療前后采用Constant-Murley量表評估肩關節(jié)活動功能,包括疼痛、運動、日常生活、肌肉力量4個方面,評分越高,則代表肩關節(jié)活動功能越好。
1.3.2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6]:在治療前后采用VAS評分評估疼痛程度,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分數越高代表疼痛越劇烈。
1.3.3 關節(jié)活動度(ROM):肩周炎患者主要是后伸、外展、外旋受限嚴重,采用量角器評估患者患肩后伸、外展、外旋的被動ROM。
2.1 3組患者治療前后Constant-Murley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前3組Constant-Murley量表的疼痛、運動、日常生活、肌肉力量4個維度評分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4周后,3組疼痛、運動、日常生活、肌肉力量4個維度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聯(lián)合組疼痛、運動、日常生活3個維度評分高于其余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3組肌肉力量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治療前后Constant-Murley量表評分比較分)
2.2 3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以及ROM比較 治療前3組VAS評分和各項ROM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3組V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聯(lián)合組低于其余2組;后伸、外展及外旋的ROM均高于治療前,且聯(lián)合組均高于其余2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以及ROM比較
肩周炎是臨床常見疾病,其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其病因與肩部勞損、外傷、長期制動、肩峰下滑囊病變密切相關,甚至頸椎病以及冠心病、微循環(huán)障礙以及其他免疫因素均會誘發(fā)繼發(fā)性肩周炎,如糖尿病患者的肩周炎發(fā)病率高達20%。本病治療方法眾多,常用治療方法中關節(jié)松動技術、口服非甾體藥物雖然有一定療效,但僅能一時治標,緩解癥狀;而神經阻滯技術、手術松解其性價比不高。并且,會理市地處四川大涼山地區(qū),涼山是我國最大的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qū)之一,黨中央、國務院深切關懷涼山的脫貧攻堅任務。為了防止涼山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因此在治療手段的選擇上,既要關注療效,同時也要兼顧經濟因素。
我國醫(yī)學將肩周炎歸于“痹癥”“行痹”的范疇,《醫(yī)學心悟》記載“治行痹者,散風為主,而以除寒祛濕佐之,參以補血之劑”,而本研究所采用的自擬溫經舒筋湯,方中麻桂為經典藥對,溫經散寒,當歸、赤芍養(yǎng)血活血,兼之姜黃破血行氣止痛,海桐皮、羌活祛風除濕止痛,白術補脾除濕,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祛風散寒止痛、補血活血除痹之功效。并且本研究還有一大特色是中藥內服外用一體,著名醫(yī)家吳師機在《理瀹駢文》就有如下描述:“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因此將內服之藥,繼續(xù)外用可以節(jié)約成本,提高資源利用。大量文獻證實[7-8],中藥熱奄包法外用可以使得藥物因子直達病所,熱力效應不僅本身就有正向治療效果,同時與中藥結合能加速藥物因子的吸收和代謝,能夠更好地緩解疼痛,改善肩功能障礙。
另一方面,火針古稱燔針、煨針、燒針,是將針身燒紅后快速刺入人體穴位或部位,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疳樉哂袦責岽碳さ淖饔?可以激發(fā)人體經氣、溫通經脈、活血行氣[9]?!秲冉洝酚涊d火針療法的適應證有痹癥、寒證、經筋證、骨病4種。而肩周炎屬于肌骨系統(tǒng)的痹癥,多因“風寒濕三邪合而為痹”,而凍結期肩周炎主要臨床表現為關節(jié)活動度的降低,原因是關節(jié)內韌帶、關節(jié)囊等軟組織出現粘連、攣縮,又可以歸屬經筋證。因此以內經所載適應證來看,以火針干預凍結期肩周炎是非常適合的。而文獻也證實了火針治療肩周炎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提高關節(jié)活動度[10],與本研究相似。本文中,聯(lián)合組VAS評分低于其余2組,后伸、外展及外旋的ROM均高于其余2組,Constant-Murley量表的疼痛、運動、日常生活3個維度評分高于其余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中藥內服外用聯(lián)合火針治療凍結期肩周炎,確能提高療效。而3組Constant-Murley量表的肌肉力量評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考慮無論是中藥內服外用或火針,都代替主動肌力訓練起到增強肌力的效果。最后,本研究還有一大特點在于,傳統(tǒng)火針存在針刺痛感劇烈、傷口大易感染等問題,而毫火針是集毫針與火針功能于一體,既保留火針功效,也避免火針弊端。
綜上所述,采用中藥內服外用聯(lián)合火針治療凍結期肩周炎,可以較好地緩解患者疼痛及活動受限,且方法簡便高效,值得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