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fēng)俗自相親。
杖藜雪后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點評 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冬至后,北方地區(qū)就正式進入了“數(shù)九寒天”,即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shù)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此時寒氣已盡,天氣暖和了。冬至是古人心中的大吉之日,在這一天,人們會吃餃子,包湯圓,吃冬至面,飲桂花酒……來慶祝這個節(jié)日。
唐大歷二年(767),“詩圣”杜甫在夔州也迎來了一個冬至佳節(jié),然而他的心情卻是憂多歡少,異常沉郁。杜甫的憂郁是有原因的,從個人層面來講,他此時漂泊異鄉(xiāng),窮愁潦倒,思念故土卻歸鄉(xiāng)無期,故而心境悲苦;從社會層面來講,唐朝剛剛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的浩劫,烽火四起,乾坤震蕩,杜甫身為有濟世精神的儒家士大夫,心中充滿對國家和人民的擔(dān)憂,故而臉上難以展露笑容。
創(chuàng)作此詩時,杜甫已經(jīng)棄官漂泊九年,飽嘗苦難,因此,在這首詩里,他發(fā)出痛苦的呻吟和慨嘆:度過了一年又一年的冬至,我仍在異鄉(xiāng)為客;時光匆匆而逝,我被窮愁黏住,不能解脫。江水倒映著我孤獨的影子,照見我衰老的容顏;在這與故鄉(xiāng)風(fēng)俗迥異的地方,當(dāng)?shù)厝嘶ハ嘤H近,我卻無法融入。雪后,我拄著拐杖,走近這長滿丹楓的溝壑,突然想起當(dāng)年早朝散朝時,官員們從紫宸殿魚貫而出、佩玉鳴響之聲。于是,我肝腸寸斷,如處迷途,不知何時才能再回長安大展宏圖?
對失意之人來說,別人的佳節(jié),可能是自己的“大劫”;別人家的溫柔燈火,映照的可能是自己煢煢孑立的身影。更何況,亂世之中,千家野哭,瘡痍滿目,都使人深感愁苦?!霸娛ァ倍鸥υ诙良压?jié)的哀嘆,穿越千年,至今仍有觸動人心的力量。讀罷此詩,我們既對彼時彼處的詩人心懷同情,又對當(dāng)下的和平與美好心懷感恩,心存珍惜。(文/常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