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所收錄文章,涉及篇目、圖書很多,包括《盤古開天地》《精衛(wèi)填?!贰镀樟_米修斯》《女媧補天》《囊螢夜讀》《鐵杵成針》《端午的鴨蛋》《昆明的雨》《故鄉(xiāng)》《我的叔叔于勒》《西游記·猴王出世》《紅樓夢·紅樓春趣》《三國演義·草船借箭》《水滸傳·景陽岡》《詩經(jīng)·氓》《陳情表》《屈原列傳》《駱駝祥子》《格列佛游記》《小王子》,等等,不再一一列舉,同學們可以先想想,如果你來解讀這些篇目、圖書,會有怎樣的心得體會,然后再讀雜志中所收錄文章,看看哪些是你覺得可以商榷的,哪些是你也想到的,哪些是你沒想到的,長期堅持這樣的訓(xùn)練,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你的閱讀、欣賞水平。
本期中收錄文章有些提法是很有啟發(fā)的,如:
建議大家讀原著,在寧靜的時光中,手捧一書,找尋文字的魅力,與千古風流人物對話,想必“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我們需要閱讀的自覺,如果遇到一些不懂的字詞句,要特別標注,然后回歸文本中,才能獲得準確的認識,這樣我們的思維才能慢慢地提升,面對高考閱讀才會無往不勝。
隨著高考閱讀量的增加,思維的參與力度也相應(yīng)加強了。站在閱讀的視角,思維品質(zhì)的優(yōu)劣直接決定了同學們在高考中的成績。
閱讀思維品質(zhì)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這需要較為漫長的過程,要有一定的訓(xùn)練方式,更要找到合適的媒介。
技巧千千萬,答題還是靠實力。做語文閱讀理解題,歸根結(jié)底還是要從正確把握作者思想態(tài)度上做文章。唯有理解了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地帶著問題,回到文章本身去尋找答案,取得自己滿意的高分。
課外閱讀是提升個人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課外閱讀,深入琢磨、思考,我們可以汲取養(yǎng)分,將所讀之物內(nèi)化為自己的素材和語言,使其成為自身寫作的營養(yǎng)源,培養(yǎng)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和寫作風格,為自己的寫作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這種讀和寫之間的轉(zhuǎn)化渠道是一個“慢功”,不能操之過急。要在多讀的過程中 ,注意消化、吸收和積累 , 給“寫”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方能達到多讀而善寫的境界。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也說:“我在生活中到處尋找細節(jié),如果我的作品還比較好的話,那是我不斷尋找細節(jié)的結(jié)果?!笨梢?,細節(jié)描寫是讓筆下作文更加引人入勝的重要方法。在實際的寫作中,同學們要觀察生活,描摹細節(jié),讓筆下之作更加靈動、感人。
……
讀了本期后,你有哪些收獲,不妨寫在日記里,當然,最好是記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