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新宇,宋連強,賀濤,孫善明,朱玲玉
1 山東第二醫(yī)科大學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院,山東濰坊 261000;2 山東第二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消化內科
早期胃癌是指病變局限于黏膜層或黏膜下層,不論病灶大小或有無淋巴結轉移。近年來隨著內鏡的推廣普及,早期胃癌的檢出率逐漸提高。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通過直接剝離黏膜下層的病變黏膜,治療早期胃癌效果較好,但仍有1.4%~7.0%的患者術后復發(fā)。研究表明,ESD術后持續(xù)Hp感染可能是早期胃癌內鏡治療后復發(fā)的重要影響因素[1]。幽門螺桿菌(Hp)是消化道最常見的致病細菌,與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2-3]。1994 年Hp 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為人類Ⅰ類致癌原,第5 次全國Hp 感染處理共識指出,根除Hp治療應成為胃癌的一級預防措施,因此防治Hp感染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導致Hp耐藥率越來越高,使其治療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我國Hp 感染率為40%~90%,且存在地區(qū)差異[4-5]。既往關于Hp 感染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多,但對于早期胃癌患者Hp感染情況和耐藥分析報道較少。本研究通過觀察早期胃癌患者Hp 感染情況,分析Hp感染與早期胃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并對其耐藥性進行分析,為早期胃癌Hp 的預防及治療提供指導。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 年10 月—2023 年10 月在濰坊市人民醫(yī)院行ESD 治療的早期胃癌患者430例,患者均于術前行放大內鏡及病理活組織檢查確診。納入標準:年齡18~75 歲;符合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符合ESD 治療絕對適應證和擴大適應證;首次接受胃ESD 治療,既往無胃切除手術史且胃黏膜完整。排除標準:近1個月內口服抗生素、鉍劑或質子泵抑制劑;嚴重凝血功能障礙;合并其他上消化道惡性腫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合并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本研究經(jīng)過濰坊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患者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Hp 感染的診斷 采用13C 尿素呼氣試驗?;颊呖崭? h以上,向集氣袋中呼氣至飽滿,計為0 min呼氣值;口服13C 尿素顆粒后靜坐休息30 min,二次呼氣至氣袋飽滿,計為30 min呼氣值。計算13C呼出率的超基準值(DOB),DOB>4判斷為Hp感染。
1.3 Hp 菌株的分離、培養(yǎng)與鑒定 采用平皿摻入法。于ESD 治療前行放大內鏡評估時,胃鏡下切取胃體大彎側和胃竇小彎側(距幽門5 cm內)各1塊組織,-80 ℃保存。取冷凍的胃組織解凍,加入LB 肉湯中,置入無菌勻漿器研磨成混勻液,接種于含5%脫纖維綿羊血平皿上,置于含5% O2、85% N2、10%CO2的微需氧培養(yǎng)箱中,37 ℃培養(yǎng)3 d。觀察Hp 的生長情況,可疑菌落經(jīng)肉眼觀察、革蘭染色鏡檢,菌體形態(tài)符合,且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和尿素酶試驗陽性的菌株判定為Hp 培養(yǎng)陽性。如未發(fā)現(xiàn)可疑菌落,延長培養(yǎng)時間至第7天,仍未培養(yǎng)出菌株則為Hp培養(yǎng)陰性。
1.4 Hp 耐藥情況觀察 采用瓊脂稀釋法。取2 μL Hp 陽性菌懸液,接種于含5%脫纖維綿羊血的抗生素平皿上,室溫放置片刻使其干燥,置于含5%O2、85% N2、10% CO2的微需氧培養(yǎng)箱中,37 ℃培養(yǎng)3 d。根據(jù)接種點菌落的生長情況判斷藥敏結果,以ATCC43504(NCTC11637)作為標準菌株進行對照,每次實驗平行重復2次。菌株對不同抗生素耐藥性的判定標準:克拉霉素<1 μg/mL 為敏感,阿莫西林<2 μg/mL 為敏感,痢特靈<2 μg/mL 為敏感,滅滴靈<8 μg/mL 為敏感,左氧氟沙星<2 μg/mL 為敏感,鹽酸四環(huán)素<2 μg/mL為敏感。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7.0 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準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早期胃癌患者Hp 感染的影響因素。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早期胃癌患者Hp 感染情況 430 例患者中,Hp 感染318 例,感染陽性率為73.95%。男性和女性患者Hp 感染陽性率分別為74.57%(173/232)、73.23%(145/198),年齡≤40、41~60、≥61歲患者Hp感染陽性率分別為73.02%(46/63)、76.95%(187/243)、68.55%(85/124),吸煙指數(shù)≥400、<400 患者Hp 感染陽性率分別為74.23%(216/291)、73.38%(102/139),有、無家族史患者Hp感染陽性率分別為80.15%(218/272)、63.29%(100/158)。不同性別、年齡、吸煙指數(shù)患者的Hp感染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有家族史患者的Hp 感染陽性率高于無家族史患者(P<0.01)。不同臨床病理特征患者Hp 感染情況見表1。分化程度為分化型、浸潤深度為黏膜下癌、周圍黏膜高度萎縮、有腸化、高度異型增生患者的Hp 感染率分別高于分化程度為未分化型、浸潤深度為黏膜內癌、周圍黏膜中低度萎縮、無腸化、低度異型增生患者(P<0.05 或<0.01)。
表1 不同病理特征的早期胃癌患者Hp感染情況比較[例(%)]
2.2 早期胃癌患者Hp感染的影響因素 以是否感染Hp作為因變量,將上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家族史、分化程度、浸潤深度、周圍黏膜萎縮程度、腸化、異型增生作為自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家族史、浸潤深度、周圍黏膜萎縮程度、有無腸化、有無異型增生是早期胃癌患者Hp感染的獨立影響因素(P均<0.05)。見表2。
表2 早期胃癌患者Hp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2.3 Hp 感染陽性的早期胃癌患者耐藥情況 對318 例Hp 感染患者的胃組織進行菌株培養(yǎng),共成功分離出248株Hp菌株。藥敏分析顯示,248株Hp菌株中,對甲硝唑耐藥243 株(97.98%),對左氧氟沙星耐藥153 株(61.69%),對克拉霉素耐藥143 株(57.67%),對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鹽酸四環(huán)素均敏感。對單一抗生素耐藥62 株,其中甲硝唑耐藥60 株、克拉霉素耐藥2 株;對兩種抗生素耐藥75 株,其中克拉霉素+甲硝唑耐藥31株、左氧氟沙星+甲硝唑耐藥43 株、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耐藥1 株;多重耐藥109 株,均為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耐藥;對6種抗生素均敏感僅2株。
長期持續(xù)Hp感染可導致慢性胃炎,經(jīng)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上皮內瘤變逐漸發(fā)展為胃癌[6-7]。根除Hp 可以有效減少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患者術后異時性胃癌的發(fā)生率[8]。本研究430 例確診為早期胃癌并行ESD 治療的患者中,318 例患者經(jīng)13C 尿素呼氣試驗證實Hp 感染,Hp 感染率為73.95%,低于郭艷紅等[9]報道的胃癌患者Hp 感染率78.26%。分析其原因,本研究患者為現(xiàn)癥Hp 感染,確診早期胃癌前是否曾感染過Hp并行抗菌治療尚未明確,可能有部分患者既往感染Hp 并行抗Hp 治療復測Hp時結果呈陰性,導致陽性率降低。不同年齡段人群Hp 感染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40~60 歲人群感染率相對較高,可能與中年人在外聚餐頻率高、生活及工作壓力大等有關[10]。男女及有無吸煙史Hp 感染率并無差異,提示性別及吸煙并非易感因素。在早期胃癌患者中,黏膜下癌的胃癌組織的Hp感染率高于黏膜內癌的胃癌組織,說明Hp感染與癌細胞浸潤的改變有關,在胃癌病理特征的惡化中起到促進作用;胃底及賁門癌患者的Hp感染率低于病變位于胃體、胃竇、胃角的早期胃癌患者,可能與多數(shù)非賁門區(qū)胃癌患者可歸因于Hp感染,而賁門腺癌的發(fā)生與Hp 感染關系不大有關[11]。在早期胃癌且伴有異型增生患者中,高級別上皮內瘤變者Hp感染率高于低級別上皮內瘤變者,病變組織周圍黏膜萎縮呈中高危及伴有腸化者Hp感染率高于低危及無腸化者,說明Hp感染可以加重萎縮、腸化、異型增生的進展,更容易發(fā)展為胃癌。因此,在胃黏膜萎縮前進行根除Hp治療可從根本上消除癌癥風險;當進展至有萎縮性改變時,根除治療不僅能夠阻止萎縮進展,并可部分逆轉萎縮性改變,降低胃癌發(fā)生風險。
Hp 耐藥分為繼發(fā)耐藥和原發(fā)性耐藥,當根除Hp 治療失敗時多數(shù)會發(fā)生繼發(fā)性耐藥。因此,Hp根除方案會隨著Hp 抗生素耐藥性的改變調整藥物組合的種類、劑量以及療程。目前主流的含鉍劑四聯(lián)抗菌藥物10~14 d 根除療法,使用的抗菌藥物包括甲硝唑、阿莫西林、紅霉素、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12]。在我國,Hp對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藥率居全球首位,且Hp耐藥以雙重及三重耐藥多見[13]。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Hp 的耐藥率如下:對甲硝唑耐藥率20%~70%,對克拉霉素耐藥率30%~38%,對左氧氟沙星耐藥率1%~38%,對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四環(huán)素耐藥率0~5%[14]。本研究分離的早期胃癌患者248 株Hp 菌株對甲硝唑耐藥率為97.98%,對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耐藥率為61.69%、57.67%,均超出中國普通人群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耐藥水平范圍,說明早期胃癌患者較普通人更容易產(chǎn)生耐藥且更要及時盡早根除Hp。建議臨床治療時可以避免使用甲硝唑這種高耐藥率的藥物,目前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雖然耐藥處于較低水平,但仍高于平均水平,單獨使用也可能會導致根除失敗,建議兩者聯(lián)用或與其他抗生素和質子泵抑制劑聯(lián)用,必要時根據(jù)對患者進行抗生素敏感試驗后選擇使用。呋喃唑酮、四環(huán)素、阿莫西林耐藥率均為零,均低于普通人群耐藥率,治療時可優(yōu)先選用此類藥物作為一線方案或補救方案。本研究中雙重、多重耐藥菌株占74.19%。這與近年來國內關于Hp耐藥的大樣本研究結果相近[15]。然而Hp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情況有很大的地域差異,也與當?shù)氐目股厥褂们闆r有關,因此,不同地區(qū)首選根除方案往往不同。2014 年京都全球Hp 胃炎共識提出,治療方案應參照抗生素敏感試驗結果來制定。通過藥敏試驗可以更好地選擇有效的抗生素,避免菌株耐藥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從而提高根除率。
綜上所述,早期胃癌患者Hp 感染率較高,有家族史、深度浸潤、周圍黏膜重度萎縮及伴有腸化、異型增生是早期胃癌患者Hp感染的危險因素;早期胃癌患者Hp 感染耐藥形勢嚴峻,應加強對Hp 感染的監(jiān)測,及時治療并根除Hp,預防內鏡治療后早期胃癌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