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德市第一小學 黃淑嫻
小學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雙融合”的高效開展,有利于更新教師的德育策略,建構全新的德育范式。
小學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雙融合”的高效開展,有利于打破陳舊的德育架構,建構小學德育的策略體系,生成小學德育的彈性和開放性。
小學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雙融合”的高效開展,有利于完善僵化的德育生態(tài),打造小學德育新的質感和張力。
推進雙融合,要注意促進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雙向融通。
(1)實現師生的良性互動,建構積極的師生關系。要想促進小學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雙融合”,促使學生養(yǎng)成健全人格,就要注意實現師生的良性互動,建構積極的師生關系。助力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互動意識,積極建構和引導學生的心靈向正向方向發(fā)展。教師要注意堅守學科教學主陣地,注意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因子,凈化學生的心靈,著力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心理品質。
(2)積極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當前,小學生所處的學習環(huán)境比較復雜。同時學生的心理世界比較脆弱敏感,容易產生心理問題。教師要積極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對早期學生的異常行為早發(fā)現、早預警、早干預、早點撥。積極把握每個學生的心理需求、性格特征、思維模式等,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做心理健康小檔案或成長記錄卡。在進行心理輔導和介入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調整自身生活,優(yōu)化體驗感知,列舉學生身邊的德育實例,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助力。
推進雙融合,就要緊密勾連學科教學。堅守學科教學主陣地,能夠為小學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雙融合”提供實踐基石,強化小學德育的生活化轉型。小學各學科本身就蘊含著強烈的生活化、實踐化、情境化特色,各學科教學內容也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元素和德育因子。要想構建高質量的小學德育體系,不能光靠德育處或初中班主任這單一的德育支點,不能光依靠思想品德課等單一的教學路徑。要注意挖掘各學科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元素和德育因子。注意引入學生熟悉的耳熟能詳的德育生活素材和德育生活實例,注意引入當下時興的德育熱點話題,引領學生主動討論、主動探究、主動分享、主動表達,引領學生進入深度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中。例如小學德育課可以挖掘課文文本中榜樣人物的優(yōu)秀事跡、革命故事,可以積極推動“黨史進課堂”活動,或者在學科教學中引入思政資源。教師要注意深度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搭建可視化、形象化、直觀化的德育情境。這些都為小學德育的高質量開展準備了條件。
推進雙融合,要注意開展有效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活動。通過主題班會、趣味游戲等多樣化路徑,注意深度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構建相應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情境和場域。
首先,教師要積極開展以相關心理知識和德育精神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例如,心理健康知識競賽、心理知識在線PK、德育精神朗誦、德育精神演講等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運用合作討論或競賽比拼的方式,著力錘煉學生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積極在班里營造濃郁的心理健康氛圍。
其次,突出活動的趣味性。例如,可以通過德育課堂情景劇、心理健康小品、心理健康相聲等,讓學生在趣味性、生活化的心理健康活動中,學到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健康策略,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精神的洗禮和道德的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