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韓非子法術勢思想的學術淵源與基本理論

        2024-01-17 13:35:58黎千駒
        懷化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思想

        蔣 瑜, 黎千駒

        (1.成都文理學院,四川 成都 610401; 2.湖北師范大學,湖北 黃石 435002)

        韓非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法術勢思想,其法術勢思想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性惡論是其理論基礎,老子、墨子、荀子及以往的法家學說是其學術淵源,韓非子對法術勢的界說、功用及其關系的闡釋構成了其基本理論,刑名之學是其御臣之道,君主專制和極權是其政治內(nèi)容,重農(nóng)耕而除五蠹是其經(jīng)濟內(nèi)容,實現(xiàn)帝王之業(yè)是其終極目標。限于篇幅,本文僅探討韓非子法術勢思想的學術淵源和基本理論,而另撰文探討韓非子法術勢思想的政治、經(jīng)濟內(nèi)容與終極目標等。

        一、韓非子法術勢思想的學術淵源

        韓非子繼承并改造了老子的道家學說以及墨子主張統(tǒng)一的思想和主張權威的學說,拋棄了荀子的隆禮思想而繼承和發(fā)展了其重法思想,同時又吸取了以往的法家學說,特別是商鞅的法治思想、申不害的術治思想和慎子的勢治思想,成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

        (一)繼承并改造老子的道家學說

        韓非子大量繼承并改造了老子的道家學說,其《解老》與《喻老》兩篇,首次對老子思想進行了集中的闡釋,并且在其他許多文章中,也對老子思想進行了闡釋。例如:老子哲學思想的核心是“道”,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盵1]韓非子則認為,制定法律應當“因道全法,君子樂而大奸止;澹然閑靜,因天命,持大體。故使人無離法之罪,魚無失水之禍?!盵2]這無疑繼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老子認為“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3]。韓非子解釋道:“勢重者,人君之淵也。君人者失勢重于人臣之間,失則不可復得也。簡公失之于田成,晉公失之于六卿,而邦亡身死。故曰:‘魚不可脫于淵’。賞罰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則制臣,在臣則勝君。君見賞,臣則損之以為德;君見罰,臣則益之以為威。人君見賞而人臣用其勢,人君見罰而人臣乘其威。故曰:‘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盵4]這無疑繼承了老子的辯證法思想,并將其改造為重“勢”的理論依據(jù)。老子倡導“無為而治”,曰:“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5]韓非子則倡導“明主治吏不治民”[6],應如“日月所照,四時所行,云布風動;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自己;治亂于法術,托是非于賞罰,屬輕重于權衡”[7]。這無疑繼承了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并將其改造為以法術勢和賞罰為中心的“無為而治”。因此,司馬遷曰:韓非子“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于黃老”[8],“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皆原于道德之意”[9]。

        (二)繼承并改造墨子主張統(tǒng)一的思想和主張權威的學說

        墨子認為,治理國家最重要的一種方法是“尚同”。所謂尚同,就是人們的思想應當統(tǒng)一于上級,進而統(tǒng)一于諸侯,諸侯統(tǒng)一于天子,天子統(tǒng)一于上天。“尚同為政之本而治要也。”[10]尚同的宗旨是主張統(tǒng)一思想和主張權威。然而墨子認為,尚同是具有前提條件的,這就是“尊天”與“事鬼”和“賢人政治與好人政府”。尚同不能以天子為止境,因為天子之上還有上天和鬼神存在,只有上天和鬼神是最公正無私而可以效法,因此墨子認為尚同的最高境界是要尚同于天。天子并非可以為所欲為,他上面還有上天和鬼神管著。尚同的政治基礎是賢人政治與好人政府。實施尚同就必須實施“尚賢”,因為只有選拔出賢人,才能形成賢人政治,從而組成好人政府。韓非子部分采用了墨子尚同的政治主張,他贊同墨子的“下同乎上”,但墨子所說的“上”,是以上天和鬼神為最高價值評判標準,“天子又總天下之義,以尚同于天。”[11]韓非子則拋棄了墨子尚同的前提“尊天”與“事鬼”,而以君主為最高價值評判標準。韓非子拋棄“尊天”與“事鬼”的宗教外衣之后,則由墨子的權威主義政治主張而走向君主專制和極權的政治主張,君主可以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而不受上天與鬼神的約束,完全以君權取代了神權;也拋棄了墨子尚同的前提“賢人政治與好人政府”,而只倡導權術勢。

        (三)繼承荀子儒家思想中的重法思想

        荀子主張“隆禮”與“重法”并用來治理天下。荀子曰:“故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盵12]“法者,治之端也?!盵13]“其耕者樂田,其戰(zhàn)士安難,其百吏好法,其朝廷隆禮,其卿相調(diào)議,是治國已?!盵14]“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盵15]韓非子作為荀子的弟子,拋棄了荀子的“隆禮”主張而繼承了荀子的重法思想。

        (四)吸取以往的法家學說

        韓非子法術勢思想除了繼承并改造老子的道家學說、墨子主張統(tǒng)一的思想和主張權威的學說,以及繼承荀子儒家思想中的重法思想之外,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來源是以往的法家學說,諸如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術治和慎到的勢治。

        商鞅主張廢除禮治,實行法治,認為法治是治國之本、強國之路。商鞅曰:“今有主而無法,其害與無主同;有法不勝其亂,與無法同?!盵16]“而必行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所以備民也。為治而去法令,猶欲無饑而去食也,欲無寒而去衣也,欲東而西行也,其不幾亦明矣?!盵17]“故明主慎法制。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為也。言中法則辯之,行中法則高之,事中法則為之。故國治而地廣,兵強而主尊。此治之至也?!盵18]商鞅于公元前356 年被秦孝公任命為左庶長,實行第一次變法,并獲得極大的成功。公元前352 年,商鞅升遷為大良造。公元前350年,商鞅開始第二次變法。兩次變法為秦國富國強兵乃至今后的統(tǒng)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公元前351 年,韓昭侯破格拜申不害為相,于是申不害開始變法改革。他推行法治,限制貴族特權,加強君主專制,從而穩(wěn)定了政局,使國力逐漸強盛;他又實行術治,對官吏加強考核監(jiān)督,最終使韓國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司馬遷云:“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鄭之賤臣。學術以干韓昭侯,昭侯用為相。內(nèi)修政教,外應諸侯,十五年。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申子之學本于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19]

        司馬遷云:“慎到,趙人。田駢、接子,齊人。環(huán)淵,楚人。皆學黃老道德之術,因發(fā)明序其指意。故慎到著十二論,環(huán)淵著上下篇,而田駢、接子皆有所論焉?!盵20]慎子在齊國稷下學宮講學多年,司馬遷云:“宣王喜文學游說之士,自如鄒衍、淳于髡、田駢、接予、慎到、環(huán)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且數(shù)百千人。”[21]慎到重“勢”。慎到曰:“故騰蛇游霧,飛龍乘云,云罷霧霽,與蚯蚓同,則失其所乘也。故賢而屈于不肖者,權輕也;不肖而服于賢者,位尊也。堯為匹夫,不能使其鄰家;至南面而王,則令行禁止。由此觀之,賢不足以服不肖,而勢位足以屈賢矣?!盵22]慎到認為,君主和權勢就像飛龍和云霧,飛龍憑借云霧而高飛,如果云霧散去,飛龍則不能騰飛,與地上的蚯蚓相同。即使是堯那樣圣明的人,他為匹夫時,不能使喚其鄰家;他南面稱王時,則可令行禁止。由此可見,對于君主來說,權勢是最為重要的。

        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所獲得的巨大成功,申不害在韓國實行術治所獲得的巨大成功,以及慎到的勢治學說在齊國稷下學宮所擁有的巨大聲望,這些無疑對韓非子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韓非子博采眾家之長,尤其是將法、術、勢融為一爐而最終成為先秦法家之集大成者。

        二、韓非子法術勢思想的基本理論

        韓非子法術勢思想的基本理論主要包含對法術勢的界說、功用及其關系的闡釋等方面的內(nèi)容。

        (一)法、術、勢的界說及其功用

        韓非子分別對法、術、勢作了界說,并分別闡述了其功用。

        第一,關于法的界說及其功用。韓非子曰:

        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23]

        法者,憲令著于官府,刑罰必于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師也。[24]

        韓非子認為,法就是編著成書而放置在公府里,并且向百姓公布的法令。法是治國的依據(jù)和綱領性文獻。因此,法制定之后,就應該“布之于百姓”,教民學法懂法,“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25],并用法來規(guī)范百姓的言行,“一民之軌,莫如法”[26],從而讓人們都學法、知法與守法;法制定之后,就必須保持相對穩(wěn)定性而不能屢次改變法令,“治大國而數(shù)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故曰:‘治大國者若烹小鮮?!盵27]“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賞不遷,行誅無赦。譽輔其賞,毀隨其罰,則賢不肖俱盡其力矣。”[28]從而避免朝令夕改而民無所措手足的局面;法制定之后,就必須“以法為本”[29]?!肮拭髦魇蛊淙撼疾挥我庥诜ㄖ?,不為惠于法之內(nèi),動無非法。”[30]“故以法治國,舉措而已矣。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盵31]從而使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防止有法不依的局面。法的重要內(nèi)容是“賞罰”,應實行厚賞重罰,“賞莫如厚,使民利之。譽莫如美,使民榮之。誅莫如重,使民畏之。毀莫如惡,使民恥之”[32];應實行“信賞必罰”[33]。如此,就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法治體系。

        韓非子認為,法具有巨大的功用,國家是否強大,關鍵在于是否奉法。韓非子曰: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34]

        明法者強,慢法者弱。[35]

        君主是否尊貴,關鍵在于是否任法。韓非子曰:

        法審則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則主強,而守要,故先王貴之而傳之。人主釋法用私,則上下不別矣。[36]

        夫凡國博君尊者,未嘗非法重而可以至乎令行禁止于天下者也。是以君人者分爵制祿,則法必嚴以重之。夫國治則民安,事亂則邦危。法重者得人情,禁輕者失事實。且夫死力者,民之所有者也。情莫不出其死力以致其所欲。而好惡者,上之所制也。民者好利祿而惡刑罰。上掌好惡以御民力,事實不宜失矣。然而禁輕事失者,刑賞失也。其治民不秉法,為善也如是,則是無法也。[37]

        即使是平庸的君主,只要實施法治,就能維持其統(tǒng)治。韓非子曰:

        且夫堯、舜、桀、紂千世而一出,(反)是(非)比肩隨踵而生也。世之治者不絕于中,吾所以為言勢者,中也。中者,上不及堯、舜,而下亦不為桀、紂。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38]

        韓非子認為,像堯舜和桀紂這樣的圣王和暴君,千世才出現(xiàn)一次;絕大多數(shù)的君主是上不及堯舜的圣明而下不及桀紂的殘暴。盡管如此,只要“抱法處勢則治”,否則“背法去勢則亂”。

        第二,關于術的界說及其功用。韓非子曰:

        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zhí)也。[39]

        故國者,君之車也;勢者,君之馬也。無術以御之,身雖勞猶不免亂;有術以御之,身處佚樂之地,又致帝王之功也。[40]

        韓非子認為,術是根據(jù)能力而授予官職,根據(jù)臣下所說的能夠承當某事而責求其實效,掌握生殺大權,考核群臣能力的策略。術是君主任免、考核、賞罰官吏和駕馭群臣的深藏不露的策略,也是推行法治的手段。如果君主有勢而無術,即使身體勞累,也難免遭受亂;如果有術來駕馭群臣,則既可使身體處于逸樂的境地,又可以獲得帝王之功業(yè)。由此可見,術之功用大矣!韓非子認為,術與法的運用方式恰好相反。韓非子曰:

        故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是以明主言法,則境內(nèi)卑賤莫不聞知也,不獨滿于堂;用術,則親愛近習莫之得聞也,不得滿室。而管子猶曰“言于室,滿室;言于堂,滿堂?!狈欠ㄐg之言也。[41]

        凡治之極,下不能得。[42]

        術者,藏之于胸中,以偶眾端而潛御群臣者也。[43]

        明主,其務在周密。是以喜見則德償,怒見則威分。故明主之言隔塞而不通,周密而不見。[44]

        韓非子認為,法律要顯明而使群臣吏民皆知之,術則深藏于胸中而不能外露,以參驗各種現(xiàn)象,暗地里駕馭群臣;即使是所親愛的人和近臣都不能聞知。君主治理群臣的最高手段,就在于使臣子不能測知其心意。因此,明主的要務在于周密。君主現(xiàn)其喜于某人,則臣下以君此喜而施德于其人,其人則感此臣之恩德。君主現(xiàn)其怒于某人,則臣下以君此怒而逞威于其人,其人則畏懼此臣之威。因此,明主之言應該阻塞于胸,并周密而不外露,應該“去好去惡,群臣見素。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45]。

        第三,關于勢的界說及其功用。韓非子曰:

        君執(zhí)柄以處勢,故令行禁止。柄者,殺生之制也;勢者,勝眾之資也。[46]

        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谿,材非長也,位高也。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47]

        夫勢者,便治而利亂者也。故《周書》曰:“毋為虎傅翼,飛入邑,擇人而食之?!狈虺瞬恍と擞趧?,是為虎傅翼也。桀、紂為高臺深池以盡民力,為炮烙以傷民性,桀、紂得成肆行者,南面之威為之翼也。使桀、紂為匹夫,未始行一而身在刑戮矣。勢者,養(yǎng)虎狼之心,而成暴亂之事者也。此天下之大患也。勢之于治亂,本末有位也,而語專言勢之足以治天下者,則其智之所至者淺矣[48]?!驁颉⑺瓷谏衔?,雖有十桀、紂不能亂者,則勢治也;桀、紂亦生而在上位,雖有十堯、舜而亦不能治者,則勢亂也。故曰:“勢治者,則不可亂;而勢亂者,則不可治也?!贝俗匀恢畡菀玻侨酥迷O也。[49]

        仲尼,天下圣人也,修行明道以游海內(nèi),海內(nèi)說其仁、美其義,而為服役者七十人。蓋貴仁者寡,能義者難也。故以天下之大,而為服役者七十人,而仁義者一人。魯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國,境內(nèi)之民莫敢不臣。民者固服于勢,誠易以服人,故仲尼反為臣,而哀公顧為君。仲尼非懷其義,服其勢也。故以義則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勢則哀公臣仲尼。[50]

        韓非子認為,勢就是君主的權勢,就是政權。君主具有權勢,掌握政權,就能令行禁止,就掌握了對其臣民殺戮與慶賞的權力,勢是凌駕于眾人之上的憑借。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這并非他具有才能,而是其權勢重;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這并非他沒有才能,而是其地位卑賤。如果桀紂掌握了權勢,即使有十位堯舜這樣的賢才也不能治理好天下;如果桀紂喪失了權勢而成為匹夫,即使有十個桀紂這樣的殘暴之人也不能亂天下;不但不能亂天下,他們還沒有開始實施暴亂就已遭受刑戮了??鬃又t遠甚于魯哀公,然而魯哀公掌握了君主的權勢,因此境內(nèi)之民莫敢不臣服于魯哀公,孔子也不能不臣服于魯哀公。魯國之民與孔子都是臣服于魯哀公的權勢。由此可見,無論是暴君還是明君,有了權勢,就能制服其臣民;而臣民就不得不臣服于其君主。因此,韓非子強調(diào):“凡明主之治國也,任其勢。勢不可害,則雖強天下無奈何也?!盵51]“善任勢者國安,不知因其勢者國危?!盵52]

        (二)法、術、勢之間的關系

        韓非子分別對法與術、法與勢之間的關系進行了闡釋。

        第一,關于法與術的關系。韓非子曰:

        問者曰:“徒術而無法,徒法而無術,其不可何哉?”對曰:“申不害,韓昭侯之佐也。韓者,晉之別國也。晉之故法未息,而韓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其憲令,則奸多故。利在故法前令則道之,利在新法后令則道之。利在故新相反,前后相勃,則申不害雖十使昭侯用術,而奸臣猶有所譎其辭矣。故托萬乘之勁韓,七十年而不至于霸王者,雖用術于上,法不勤飾于官之患也。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坐而責其實,連什伍而同其罪,賞厚而信,刑重而必。是以其民用力勞而不休,逐敵危而不卻,故其國富而兵強。然而無術以知奸,則以其富強也資人臣而已矣。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秦法未敗也,而張儀以秦殉韓、魏?;萃跛溃渫跫次?,甘茂以秦殉周。武王死,昭襄王即位,穰侯越韓、魏而東攻齊,五年而秦不益尺土之地,乃城其陶邑之封。應侯攻韓八年,成其汝南之封。自是以來,諸用秦者,皆應、穰之類也。故戰(zhàn)勝則大臣尊,益地則私封立,主無術以知奸也。商君雖十飾其法,人臣反用其資。故乘強秦之資,數(shù)十年而不至于帝王者,法雖勤飾于官,主無術于上之患也?!盵53]

        問者曰:“主用申子之術,而官行商君之法,可乎?”對曰:“申子未盡于術,商君未盡于法也。申子言:‘治不逾官,雖知弗言’。治不逾官,謂之守職也;知而弗言,是不謂過也。人主以一國目視,故視莫明焉;以一國耳聽,故聽莫聰焉。今知而弗言,則人主尚安假借矣?商君之法曰:‘斬一首者爵一級,欲為官者為五十石之官;斬二首者爵二級,欲為官者為百石之官。’官爵之遷與斬首之功相稱也。今有法曰:‘斬首者令為醫(yī)匠?!瘎t屋不成而病不已。夫匠者,手巧也;而醫(yī)者,齊藥也。而以斬首之功為之,則不當其能。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斬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斬首之功為醫(yī)匠也。故曰:二子之于法術,皆未盡善也?!盵54]

        韓非子認為,“人主之大物,非法則術也”[55]。然而申不害“徒術而無法”,“故托萬乘之勁韓,七十年而不至于霸王者,雖用術于上,法不勤飾于官之患也”[56]。公孫鞅則“徒法而無術”,“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相坐而責其實,連什伍而同其罪,賞厚而信,刑重而必。是以其民用力勞而不休,逐敵危而不卻,故其國富而兵強;然而無術以知奸,則以其富強也資人臣而已矣”[57]。由此可見,“君無術則弊于上,臣無法則亂于下,此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58]。韓非子認為,法必須公之于眾,術則應深藏不露。術與法可謂“一顯一藏”而形成治國之道。

        第二,關于法與勢的關系。韓非子曰:

        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今廢勢背法而待堯、舜,堯、舜至乃治,是千世亂而一治也。抱法處勢而待桀、紂,桀紂至乃亂,是千世治而一亂也。[59]

        夫國之所以強者,政也;主之所以尊者,權也。故明君有權有政,亂君亦有權有政,積而不同,其所以立異也。故明君操權而上重,一政而國治。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愛之自也。[60]

        韓非子認為,像堯舜那樣的圣君和桀紂那樣的暴君,千世才出現(xiàn)一次,絕大多數(shù)的君主則是“上不及堯舜,而下亦不為桀紂”的中等之君,這就需要憑借法和勢來治理天下。國家之所以強大,是憑借對政事的治理。這種治理主要體現(xiàn)在法治方面,即韓非子所謂“故治民無常,唯治為法。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61]。人君之所以尊貴,是憑借權勢。無論是明君還是亂君,皆有權有政,然而明君聚權勢于己身,亂君則散權勢于臣下。這是明君與亂君的區(qū)別所在,即“積而不同”。明君治政以法治,亂君治政以心治。這是明君與亂君的區(qū)別所在,即“其所以立異也”。因此,明君掌握權勢則貴重,統(tǒng)一法令則國治。因此說,法是王者之本,而刑是愛人之始。

        綜上所述,雖然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對韓非子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但是韓非子認為他們的思想皆有偏頗之處: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皆偏執(zhí)于一端,而沒有將法、術、勢三者密切結合起來。韓非子認為,法是治國的綱領,是強國之本;術是君主任免、考核、賞罰官吏和駕馭群臣的深藏不露的策略,是推行法治的手段;“勢”是君主的權勢和政權,是推行法治和術治的憑借。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就形成了韓非子將法、術、勢融為一爐的法家理論,從而使得法家理論臻于完善,并且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胺ㄐg勢”就成了韓非子的政治思想,即他所主張的一種治國之道:君主依據(jù)法令、使用權術、憑借權勢來治理國家。

        韓非子提出法術勢思想,是想為君主治理國家提供一種御臣之道,為君王統(tǒng)一天下提供理論指導。事實也是如此:韓非子法術勢思想為秦王嬴政統(tǒng)一六國提供了理論指導。歷史的發(fā)展進程,最終沒有選擇儒家所倡導的以仁義治天下的王道,而是選擇了法家韓非子所倡導的憑借武力、法術勢等進行統(tǒng)治的霸道,秦王嬴政完成了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當然,韓非子法術勢思想亦有其巨大的弊端,這就是不施仁義而專任嚴刑峻法。這既是秦王嬴政得天下的重要原因,也是秦王朝失天下的重要原因。

        猜你喜歡
        思想
        轉化思想的應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遞推思想及其應用
        學思想 悟思想 用思想
        把握轉化三要素 有效滲透轉化思想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色黄网站久久| 国产丝袜美腿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 国产乱xxⅹxx国语对白| 国产精品偷伦免费观看的| 久久五月精品中文字幕| 中国一级特黄真人片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很黄很色很爽的网站| 偷拍夫妻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放荡的少妇| 四虎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国产精品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蝌蚪九色av综合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影片|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 |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专区一区| 国产午夜免费高清久久影院| 蜜臀av无码精品人妻色欲| 国产精品原创av片国产日韩| 精品国产a毛片久久久av|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 亚洲免费毛片网| 国产精品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码|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址| 午夜男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综合社区| 伊人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 亚洲sm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在线| 色八a级在线观看| www.五月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