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
濟南有不少山,特別高大的,沒有,特別小的,有很多。濟南的小山,小到不像山,明明只有幾塊石頭,又確確實實是山。
老濟南俗語中,“三山不見”的典故,說的是三座看不見的山。一座叫歷山,并不是通常所說的千佛山,而是藏在當年的歷山頂街,一戶人家的東屋里,具體有多高,我也不清楚,但所謂“歷山頂”,的確因此而來,后來這條街改造,山不知去了何處,連愚公也找不到。
另一座叫鐵牛山,其實不是山,而是形似牛的大鐵塊,傳說是曾經(jīng)的鎮(zhèn)水之寶,存放在今天的府學文廟里。
最后一座是灰山,曾在匯泉寺街,房子底下,高約28厘米,寬74厘米,據(jù)說每天都能從上面上掃出一些灰土,總也掃不盡,故稱“灰山”。
“湖水半城思舊雨,齊煙九點入殘秋”,濟南的“齊煙九點”,也都是小山。鵲山和華不注山算是高的,名氣也最大,尤其是《鵲華秋色圖》,讓這兩座山名滿天下。
高度上,匡山和藥山緊隨其后,海拔都過百,匡山上有太白讀書處,不過李白讀書的匡山,是廬山或大匡山,這一點,元好問當年就在《濟南雜詩》里寫過:“匡山聞有讀書堂,行過山前笑一場?!钡环磷屵@座山也蹭下熱度,一蹭就是這么多年,誰讓李白來過濟南呢?
“九點”里,其余“五點”更小。比如標山,海拔才五十多米,張養(yǎng)浩卻為它寫過《標山記》:“蓋土人以旁無他山,惟此若標可望,故以名之?!?/p>
文中提到的標山,分兩座,其中一座是今天的鳳凰山,海拔四十多米,在鳳凰山莊小區(qū)里,我最初去那里找朋友喝酒,還以為是假山,被朋友取笑了一通,后來才知道,鳳凰山和標山,就是當年的濟南“雙標”。
北馬鞍山,也不過海拔八十多米,北馬鞍山東麓還有李攀龍墓,明代后七子的領軍人物長眠于此。西麓有衛(wèi)青墓,這個衛(wèi)青是明朝人,曾任山東都指揮使,常年在山東沿??官?,功績斐然,宣德皇帝曾為其點贊,“今之衛(wèi)青,敢比漢之衛(wèi)青”。
濟南的小山,有墓,也有廟宇或道觀。華不注山下的華陽宮規(guī)模最大,保存也最完好。
其實,“九點”具體都是哪座,也有很多說法,包括:九里山、茅山、黃臺山、臥牛山、黃岡山、鮑山、崛山等等,在各種版本里,都曾在“九點”里。不管是哪九點,都是些小山,大都在濟南北部,為輝長巖,俗稱黑砂石,類泰山石,其脈皆根于南山,“然斷而特起,數(shù)峰錯列,望之皆不相屬,而勢拱乎內(nèi)”。
濟南的小山,在湖泉之間,在市井生活中,經(jīng)歷過香火,也歷經(jīng)了煙火,它們不是上帝打翻的調(diào)色板,更像是玉皇大帝題字時留下的一串墨點。如果說濟南是一城山色,這些小山,就是濟南的標點符號,正是因為它們的點綴,才讓這座城市靈動起來,擁有了富有韻律的節(jié)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