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江,陳思源,趙慧敏,龔婭琪,李文杰,祁 浩
(1.天津仁愛學院,天津 301600,E-mail:huangyajiangyuhua@163.com;2.天津財經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天津 300222)
如今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fā)展,國家加大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力度,2023 年國務院安委會將在全國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2021 年安全事故發(fā)生859 起,死亡1012 人[1];2020 年安全事故689 起,死亡794 人[2]。雖然我國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發(fā)生有所減少,但目前國內工程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因此有必要分析工程項目安全韌性的影響因素,從而更好地提高工程項目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鄭文博[3]基于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制度及相關文獻的研究得出國內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主要成就;而我國現如今大部分學者更多的是研究安全韌性影響因素所造成的后果,缺少對各項影響因素內在關系的研究。林陵娜等[4]運用概念測量的方法,得出工程項目管理者應提高組織的韌性安全文化水平這一結論;韌性工程理論相較于傳統(tǒng)安全管理更能在突發(fā)的緊急安全事故中發(fā)揮維持動態(tài)穩(wěn)定的能力,因此本文將韌性工程理論運用到工程項目安全中進行研究。黃思琦等[5]對建筑企業(yè)韌性單一維度安全文化指標進行分析;在實際工程安全事故中通常是多種影響因素共同造成的,組態(tài)視角認為組織應采取整體的思想不能孤立地進行分析,本文正是基于組態(tài)視角通過探討各因素的組合構型對工程項目安全韌性的影響。
相比于案例研究或多元回歸,fsQCA 旨在識別出導致安全韌性較高或較低水平的路徑組合,從而有效解釋不同工程項目間安全韌性不同差異的原因。工程項目的安全韌性往往是非對稱的,前因條件對安全韌性的影響也是非線性的。傳統(tǒng)的案例研究或回歸分析基于二元對稱的思想,難以解釋這類非對稱問題。而fsQCA 方法基于集合而非相關的邏輯進行分析,因此更適用于處理前因變量與結果變量間的非對稱關系,研究結論也更貼合實際情況。
“韌性”(Resilience)包括3 個維度,防御抵抗外部干擾的能力、適應環(huán)境恢復系統(tǒng)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的能力和學習經驗轉化創(chuàng)新的能力[6~8]。根據分析數據可以界定:最高領導承諾、安全報告、安全冗余度、團隊安全合作、安全自組織[9]、安全容錯性、安全靈活性等為原因影響因素、意識、準備、安全文化氛圍、安全學習為結果影響因素。在研究驅動模型構建時,應以7 個安全韌性原因影響因素為切入點。
本文采用能夠探究復雜前因要素間交互影響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fsQCA)方法,以最高領導承諾、安全報告、安全冗余度、團隊安全合作、安全自組織、安全容錯性、安全靈活性為解釋變量(前因變量),工程項目安全韌性作為被解釋變量(結果變量),以fsQCA 條件構型具體解釋安全韌性與原因影響因素的適配效應。構建工程項目安全韌性驅動模型如圖1 所示。
圖1 工程項目安全韌性驅動模型
定性比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10]是把案例看作條件的組態(tài),在確定所要解釋的特定結果和變量的基礎上,分析條件得到預期結果的必要或充分條件。QCA 在國際上已得到廣泛的普及與認同,國內專家近幾年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運用在實際的研究分析中[11]。
(1)問卷設計。本文在參考韌性工程理論[12]研究及成熟測量工具的基礎上,結合工程項目安全韌性[13]的量表開發(fā),設計了工程項目安全韌性的影響因素調研研究量表。本量表由最高領導承諾(TMC)、安全報告(REP)、安全冗余度(RED)、團隊安全合作(TW)、安全自組織(SEO)、安全容錯性(FTO)、安全靈活性(FLE)和工程項目安全韌性(PSR)組成。所有變量均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14]形式對各個變量進行測量。從1~5 分別表示完全不重要、比較不重要、一般重要、比較重要、非常重要。
(2)數據采集情況。本文數據收集是以問卷星發(fā)放問卷形式進行。共發(fā)放問卷211 份,有效問卷198 份,無效問卷13 份,無效問卷每題都選擇相同數值,故為無效數據。表1 為問卷的基本情況。
表1 基本情況調查表
信度檢驗[15]為驗證問卷的可信度和穩(wěn)定性,在收集數據時,檢驗信度采用Cronbach 創(chuàng)建的α 系數,當α 系數值大于0.700 時,問卷可以進行分析,可信度高。本文問卷信度檢驗系數是0.760,信度良好。
KMO 值接近1 時,變量間相關性越強,因子分析效果越好;在0.500 以下不適合因子分析。經過檢驗本文KMO 值為0.809,變量相關性較好。SPSS 檢測結果Sig.<0.050 時闡明了變量間具備相關性,因子分析是有效的。本文Sig.值為0.000,變量間相關效度檢驗通過,適合做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研究角度,因子分析中的總方差解釋分析,總方差為因子對于變量解釋的貢獻量,4 個維度的累積貢獻率為63.57%,高于60.00%,即為可行的。研究通過成分矩陣和旋轉后的成分矩陣分析,看每個變量在各個因子中系數的大小。通過對數據進行Cronbach"s Alpha[16]和因子分析[17],得到結果,表明研究中的量表通過信效度檢驗。
由于fsQCA 軟件僅能識別0 到1 之間的數據形式,因此在分析前需要對數據進行校準。由于本文變量均采用五點量表測量,所以根據被調查者的打分直接換算。首先將各變量的多條問項相加求出均值為1 到5 之間的有理數,本文選取3 個錨點分別為5、3、1。根據Ragin 的建議,本文校準過程中規(guī)避了模糊集隸屬分數為0.5 的情形(結合經驗證據和研究情境將0.5 改為0.51),這種情況使案例難以分類而導致不被分析,并最終影響分析結果。
各條件變量的充分性水平均未達到0.900,因此不存在單個導致較高工程項目安全韌性的充分條件。此外,團隊安全合作(TW)和安全靈活性(FLE)的必要性水平超過0.900,這表明團隊合作和安全靈活性是導致較高工程項目安全韌性的必要條件。必要性與充分性分析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必要性與充分性分析結果
根據Ragin 的建議,在構建真值表和路徑分析時,需將必要條件剔出分析模塊以免對路徑結果造成干擾。將剩余5 個條件變量導入fsQCA 軟件,并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模塊進行計算。通過構建軟件獲得的真值表如表3 所示。真值表中的值1 表示高級別的因素,值0 表示低級的因素。數據檢查顯示存在3 種相互沖突的組合(見表3 中結果變量被標注為“C”的案例)。因此人為將這三類案例組合的結果變量賦值調整為0。
表3 真值表
模糊集模塊執(zhí)行簡單和困難的反事實分析,獲得導致結果的復雜解、簡單解和中間解[18]。中間解包含一些反事實的組合,融合了研究者對結果路徑的基本假設,也是以往學者最常用的解釋結果的現象,因此本文主要基于中間解對結果進行討論和分析[19],定性比較分析結果如表4 所示。
整理歸納得到導致高工程項目安全韌性的結果路徑如表5 所示。在表5 中,共有4 條導致高工程項目安全韌性的路徑。初步發(fā)現,4 條路徑的總一致性為0.850,高于臨界值0.700,表明研究得出的4 條路徑具有良好的可信度;此外,4 條路徑的總覆蓋率為0.944,表明研究結論可以解釋現實工程項目管理中94.40%的案例情況。根據上述數據繪制安全韌性組態(tài)分析路徑圖,如圖2 所示。
表5 導致高工程項目安全韌性的結果路徑
圖2 安全韌性組態(tài)分析路徑圖
運用fsQCA 的方法得出如下4條導致高工程項目安全韌性的路徑:
(1)“管理型”路徑。該路徑為TW*FLE*~FTO*SEO,表明當工程項目具有較低水平的安全容錯性和較高水平的團隊合作、安全靈活性和安全自組織能力時,其工程項目安全韌性較高。高水平的安全容錯性能提高工程項目系統(tǒng)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路徑有較低水平的安全容錯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隨之降低;較高水平的團隊合作可以提高系統(tǒng)可靠性。該路徑的覆蓋率為0.840,一致性為0.900,其中安全自組織能力在該路徑中起核心作用。
(2)“投入型”路徑。該路徑為TW*FLE*~FTO*RED,表明當工程項目具有較低水平的安全容錯性和較高水平的團隊合作、安全靈活性和安全冗余度時,工程項目安全韌性較高。該路徑的覆蓋率為0.842,一致性為0.894,其中安全冗余度為核心條件。該路徑在4 條路徑中覆蓋率最高,表明在實際的工程管理實踐中加強安全投入提高安全冗余度是確保各工程項目安全韌性的主要手段。
(3)“投入型+領導承諾型”路徑。該路徑為TW*FLE*RED*TMC,表明當工程項目具有較高水平的團隊合作、安全靈活性、安全冗余度和最高領導承諾時,其工程項目安全韌性較高。此路徑的工程項目影響因素中,較高水平的安全靈活性則會在工程項目安全突發(fā)狀況時提高自救能力,較高水平的最高領導承諾在減少事故有效性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該路徑的覆蓋率為0.831,一致性為0.916,其中安全冗余度為核心條件。該路徑與路徑(2)相似,但加入了最高領導承諾的輔助作用。
(4)“報告+領導承諾型”路徑。該路徑為TW*FLE*REP*~FTO*TMC,表明當工程項目具有較低水平的安全容錯性和較高水平的團隊合作、安全靈活性、安全報告和最高領導承諾時,其工程項目安全韌性較高。該路徑的覆蓋率為0.831,一致性為0.916,其中安全報告和最高領導承諾為核心條件。該路徑包含的前因條件最多,因此一致性最高,是影響程度最為綜合且最為有效的路徑。但同時該路徑在4 條路徑中覆蓋率最低,表明在實際的工程管理實踐中該路徑是經常被忽視的手段。
本文以項目安全的影響因素為案例進行條件組態(tài)路徑分析,得到4 條導致高工程項目安全韌性的路徑組合,可以得出沒有單一的影響因素能夠唯一決定工程項目安全韌性的結果。意味著如果僅從單一影響因素的角度制定工程項目安全韌性的管理方法,將不能有效發(fā)揮安全韌性在工程項目中的動態(tài)控制作用。研究結果驗證了架構理論的基本原則[20],可以解釋現實工程項目管理中94.40%的案例。
研究表明,89.40%的較高工程項目安全韌性案例僅能通過“投入型”路徑解釋,91.60%的較高工程項目安全韌性案例僅能通過“投入型+領導承諾型”解釋?!巴度胄汀焙汀巴度胄?領導承諾型”,這兩條路徑中安全冗余度核心作用明顯。由于非冗余工程項目系統(tǒng)依賴于系統(tǒng)的每個關鍵組件,當一個關鍵組件發(fā)生故障時整個工程項目系統(tǒng)都將處于危險或停工之中,而冗余性系統(tǒng)的冗余組件有可能快速被反應啟用,避免故障或系統(tǒng)崩潰,直到工程項目系統(tǒng)修復為止。因此當建筑企業(yè)資金充沛的情況下,加大對工程項目的安全投入是對工程項目安全韌性提高的有力手段。
本文研究案例中團隊合作和安全靈活性是導致較高工程項目安全韌性的必要條件,可見團隊合作和安全靈活性在維持工程項目安全動態(tài)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當工程項目系統(tǒng)工作量較大時,團隊合作可以通過組織員工的相互支持減少個人和工程系統(tǒng)的壓力,減小人為誤差,增強系統(tǒng)可靠性,提高工程項目安全韌性水平。安全靈活性可視為工程項目對不同的變化和可變性做出響應以進行重組資源的能力[21]。重組資源的能力越高,工程項目恢復穩(wěn)定時間越短。
本文基于組態(tài)視角構建了工程項目安全韌性驅動模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方法,探究影響工程項目安全韌性的主要因素,得到了4 個多影響因素組合。這些組合包括“管理型”“投入型”“投入型+領導承諾型”“報告+領導承諾型”。研究結果表明團隊合作和安全靈活性是導致較高工程項目安全韌性的必要條件;“投入型”覆蓋率最高,是提高工程項目安全韌性最主要的路徑;工程項目的安全韌性是多維度、多變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影響韌性高低的原因十分復雜,同時分析各個變量的組合影響才有比較好的解釋力度。本文研究得到的組合路徑為工程安全領域提供了重要依據,為維持工程項目安全的動態(tài)平衡和達到較高水平的工程項目安全韌性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