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姚玲 朱零
“一到晚上就‘咯吱咯吱’。”
“磨牙是病嗎?要治嗎?”
近日,5 歲的亮亮(化名)因長期夜磨牙被媽媽帶到浙大兒院口腔科張峰主任醫(yī)師的診間就診。亮亮媽媽表示,亮亮一到晚上就“咯吱咯吱”磨牙,打從牙齒長出來就這樣,幾乎每天晚上都會磨牙,而且頻次很高。一開始以為這只是個壞習慣,所以不是很重視,但最近發(fā)現孩子吃啥都說好酸,下牙變得很短,就趕緊帶他來看看。
經過仔細檢查,醫(yī)生發(fā)現亮亮的牙已經有些不大好:“口內檢查可見長期的夜磨牙習慣已經導致孩子牙齒磨損變短,前牙區(qū)深覆合、深覆蓋,對美觀和顳下頜關節(jié)也有一定的影響。同時,由于釉質的磨損導致牙本質直接暴露,所以孩子在吃冷熱酸甜的食物時容易牙齒酸痛,并且更容易在磨損薄弱區(qū)產生蛀牙?!币驗槟パ腊Y已經造成亮亮牙體硬組織實質性缺損,接下去要開展口腔科聯合治療。
“對于多數兒童而言,夜磨牙是比較正常的生理行為,可以先觀察。但如果磨牙非常頻繁,牙齒損傷嚴重,還是要及時就醫(yī),而不能簡單視為‘很多小孩都磨牙’‘又不是什么大事’‘慢慢就好了’?!睆埛逯魅伪硎尽?/p>
那么哪些夜磨牙的孩子需要治療呢?應該如何治療?我們特地邀請口腔科張峰主任醫(yī)師答疑解惑。
答:磨牙癥,是指人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節(jié)律或非節(jié)律的咀嚼肌活動,分為三種:一種叫夜磨牙。即常指的磨牙,上下牙齒緊密接觸摩擦,發(fā)出“咯吱咯吱”的聲音。在寧靜的夜里格外響亮。還有一種叫緊咬牙。你知道嗎?有的“磨牙”是無聲的!上下排牙齒緊緊咬住但是沒有大幅度的相對運動,因此沒有摩擦出聲,每天睡醒覺得腮幫好酸的小朋友,請注意。第三種就是混合型,兼具夜磨牙和緊咬牙,牙齒和腮幫子日夜兼程,承受巨大的負擔。
答:磨牙癥的病因復雜,關于磨牙癥的病因尚無定論。焦慮和壓力是導致兒童磨牙癥的主要危險因素,受家庭不和諧、父母離異、入學分離等問題困擾的兒童心理壓力越大,磨牙癥的發(fā)病率越高。鼾癥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HS)、睡眠節(jié)律不調如入睡困難、覺醒困難或疲乏、白天嗜睡等亦是兒童睡眠磨牙癥的危險因素。口腔咬合早接觸、咬合干擾可能會誘發(fā)磨牙癥。腸道寄生蟲和胃食管返流是導致兒童磨牙的因素之一,但隨著我國公共衛(wèi)生條件的提高,腸道寄生蟲病(蛔蟲)發(fā)病率已大大降低,幾乎不再是我國兒童磨牙的病因。
此外,磨牙癥還具有家族遺傳傾向,父母患磨牙癥,子女患磨牙癥的概率將大幅增加。吸入二手煙、不良習慣(咬物、咬指甲等)、頭痛、服用抗癲癇或其他精神病類藥物等,可能也與兒童磨牙癥的發(fā)生存在相關性。
答:夜磨牙的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影響外觀。長期的磨牙習慣會導致孩子牙齒磨損變短,牙尖變平甚至消失,進而導致前牙深覆合深覆蓋。二是牙齒敏感。牙齒表層釉質的磨損導致牙本質直接暴露,孩子在進食冷熱酸甜食物時容易牙齒酸痛。三是蛀牙。
在牙齒磨損薄弱區(qū)更容易產生蛀牙,嚴重的還會引發(fā)牙床發(fā)炎、牙齒松動甚至脫落。此外,由于肌肉長期處于亢進狀態(tài),會導致面部肌肉酸痛、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睡眠質量下降、心理抑郁,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兒童的生長及發(fā)育。因此值得家長引起重視。
答:如果您的孩子存在夜磨牙的情況,先不要慌張,并非所有兒童磨牙癥都需要干預。輕度的、暫時的、未導致牙齒明顯磨損的磨牙癥,可能只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行為,無需干預。
這一生理現象一方面與兒童咀嚼肌系統(tǒng)發(fā)育不成熟有關。另一方面,兒童在長乳牙、換恒牙階段,上下牙齒為了獲得穩(wěn)定的接觸,可能出現階段性磨牙現象。這是正常的,可以暫時觀察,通常當牙齒長完后,磨牙現象會慢慢消失。但是過了換牙期的孩子,若還是嚴重磨牙,那就需要就醫(yī)治療了。同時,即使孩子處于替牙期,如果夜磨牙十分頻繁、嚴重,對牙體產生了影響,還是要及時干預。
答:磨牙癥的治療主要采用消除致病因素和對癥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案。
建議日常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家長及時疏導孩子,通過聊天、聽音樂等方式讓孩子放松下來,減輕孩子的壓力。
睡前避免吃太飽,避免進食高蛋白高能量或難以消化的食物。臨睡前不要太過興奮,不要長期處于一個固定的睡姿,及時糾正偏側咀嚼、吸手指、咬筆蓋等影響牙頜關系的不良習慣,都有利于磨牙癥的減輕和治療。
當寶貝因磨牙癥嚴重磨損牙齒組織、影響日常生活時,則需要至口腔科就診檢查??梢酝ㄟ^去除牙齒的咬合干擾來治療磨牙癥。必要時通過夜間佩戴咬合墊,給牙齒“戴上保護頭盔”,有了這層盔甲,就再也不用擔心牙齒被磨損啦。
當磨牙癥造成的牙體硬組織實質性缺損時,可采用牙體牙髓聯合治療,必要時用透明前牙冠和預成金屬冠對磨損的牙齒進行修復,恢復功能和形態(tài)。
最后再提醒大家,經常磨牙一定要重視起來,及時前往正規(guī)醫(yī)院口腔科與專業(yè)醫(yī)生進行溝通,選擇合適的方案,盡早治療。
編輯/孫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