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湯魚
酸湯魚是“黔系”菜肴的代表作之一。到雷山苗寨,第一頓美食自然要從酸湯魚開始。
酸湯是雷山苗族的飲食秘籍,只有品嘗過這一碗經過奇妙發(fā)酵的酸湯,才算叩開了苗族飲食文化的大門。苗族人的食酸嗜酸文化穿越千年。因地勢崎嶇、氣候潮濕,古黔之地極度缺鹽,促使苗族同胞漸漸摸索出“以酸代鹽”的法子。
雷山苗族的酸湯魚,“酸”是主角,“稻花魚”是最佳搭配,兩者相遇湯鮮味美,稻花魚魚肉鮮嫩爽口,令人味蕾大開,回味無窮。
雷山腌湯
雷山腌(讀an)湯是雷山奇味一絕,所謂奇味是配湯發(fā)出的味道,如果你在雷山路過某個飯店的門口有些奇味,那一定就有這道美食腌湯??粗鐪腻伭铣錆M食欲,中間是蒸肉,四周配以肉丸、臘腸、豆腐條、菜花、香菇等,葷素搭配,色彩鮮艷,都是平常食材,沒有其他奇特之處。待到服務員端著水壺把湯料倒入時,那股奇味就出來了。腌湯的獨特之處除了它的味覺與“胃覺”的不同感受,還有它的制作工藝和地域條件,離開雷山這片山水,腌湯始終無法被模仿。
雷山魚醬
“雷山魚醬”曾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當?shù)赜纸恤~醬酸,其味酸辣,放在美食中,有提鮮作用,是苗族同胞千百年來的一道傳統(tǒng)美食。
“雷山魚醬”的制作很獨特。需由野生的爬巖魚,新鮮的紅辣椒,肥嫩的生姜,西南地區(qū)特有的木姜子為主材料。所有食材加入食鹽,混合攪拌,放入壇子中密封。魚醬的美味需要慢慢醞釀,乳酸菌和酵母菌促進香氣的生成,揮發(fā)性有機酸,滋生出魚醬獨特的酸味,等待半個月周期,雷山魚醬就完成了。
苗家魚凍
雷山苗族同胞非常喜歡做的一道名菜。西江苗民家家的稻田里都養(yǎng)有鯉魚,即使在冬天也留有部分沒有放水的田里養(yǎng)著魚。在寒冷的天氣里,有客人自遠方來,主人冒著嚴寒抓魚。當晚做“苗王魚”或者“酸湯魚”招待客人,當家常拉夠,客人睡去,主人便將還留有的數(shù)條活魚放入黃豆一起煮,加入少許姜粒和鹽;魚熟后連同黃豆、魚和湯倒入大碗,撒入蔥花,次日魚凍即成,加上花椒面和干辣椒輕拌即可食用。
鼓藏肉
在苗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隔十三年才舉行一次的鼓藏節(jié)期間,鼓藏肉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鼓藏節(jié)是苗族最隆重、最獨特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鼓藏肉的制作過程非常講究,選材、腌制、烹飪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蘊含著深厚的民間智慧。用當?shù)鼐x的黑毛豬使用鹽、花椒、五香粉等調料,將調料均勻地涂抹在豬肉上,密封腌制。一般需要數(shù)天至一周左右。腌制過程中,調料滲透進豬肉里,為其增添了獨特的風味。
烹飪鼓藏肉時,會將腌制好的豬肉穿在鐵叉上,架在火塘上慢慢炙烤。豬肉表面逐漸變得金黃誘人,散發(fā)出令人垂涎的香氣。當鼓藏肉烤至外酥里嫩時,便可以切片裝盤,端上餐桌。
長桌宴
長桌宴是苗族宴請客人的傳統(tǒng)形式,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桌宴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準備長桌宴通常是全村分工齊力完成,在長桌上人們不分彼此和諧友愛地互相敬酒勸菜,所以對苗族來說長桌宴也是一種社交形式。
長桌宴起源于古代祭祀儀式,是苗族人民為紀念先祖、祈求豐收、慶祝節(jié)日等而舉行的大型祭祀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桌宴逐漸演變成苗族人民招待客人的傳統(tǒng)形式。
銀球茶
“銀球”因其形狀為球體,球面銀灰潤綠。因特別的制作工藝,雷山銀球茶的制茶工藝被評為雷山縣級非遺技藝。雷山銀球茶形狀獨特,是一個直徑18-20毫米的球體,表面銀灰墨綠。通常用清明茶制成,是上年秋季形成的越冬芽,在清明前后發(fā)育而成。越冬芽的物質積累豐富,茶葉品質優(yōu)異,葉肉肥碩柔軟,香味濃醇,爽口回甘,耐于沖泡。
烏桿天麻
烏桿天麻是雷山縣的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野生的烏桿天麻具有個體肥厚、飽滿體重、色黃白、質堅實、半透、品質優(yōu)等質量特點。雷山縣仿野生栽培生產出的烏桿天麻,不僅個體生長勻整肥厚,而且產量高,并保持野生烏桿天麻優(yōu)良品質的特征特性。烏桿天麻是來雷山游玩作為伴手禮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