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勝
近日,一首“灰色童謠”引發(fā)了不小的網(wǎng)絡爭議。有網(wǎng)友發(fā)文稱,一本兒童讀物里收錄的兒歌《小妹別生氣》有不良引導的嫌疑。據(jù)顯示,《小妹別生氣》一文收錄于兒童讀物《識字認讀》中,該書由天津出版?zhèn)髅郊瘓F旗下的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11 月27 日《河南日報》)
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習慣給孩子讀些形式簡短、語言逗趣的兒童讀物,形式上多以順口溜、兒歌、童謠為主。載有《小妹別生氣》的那冊《識字認讀》就是此類讀物。但旨在教孩子“識字認讀”的童謠,也承擔著重要的啟蒙作用。品讀“我坐椅子你坐地,我吃香蕉你吃皮”兩句,的確存在有悖常識、有違禮貌、誤導三觀的問題。
面對如此明顯的偏差,有人頗不以為然,反而覺得有趣,認為網(wǎng)友“不必較真,大家小時候都調皮過”;而涉事出版社的回應則是,引發(fā)爭議緣于“可能每個人的價值取向不一樣,我們也尊重對方”。但更多受訪家長卻普遍認為,童謠里的行為“很不禮貌”,“這樣的兒歌,怎么能印在紙上,教給孩子呢?”由是觀之,對于“我吃香蕉你吃皮”引發(fā)的爭議,的確有必要厘清是非、辨明正誤。
眾所周知,啟蒙教育不單單要教給孩子們“識字認讀”,還要教他們做人做事。而學會分享就是很重要一課。既然大人們對此看法不一,那就不妨先問問這本書真正的讀者——在孩子們的世界里,“我坐椅子你坐地,我吃香蕉你吃皮”該是怎樣的語義色彩?有老師特意為此組織幼兒園中班開展討論,這群4~5 歲孩子普遍感到“不開心”。從常識看,這首歌謠傳遞給孩子們的,就是拉高踩低的“不平等”觀念,這既有悖分享觀念、也有違文明禮貌。
這樣的“灰色童謠”不是兒戲,搞不好就會有悖于孩子的正確啟蒙和健康成長。由此看來,兒童讀物要真正擔負起啟蒙責任,選擇素材時要嚴格把關,才能給祖國的花朵提供更加健康、優(yōu)質的精神養(yǎng)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