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把我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2024年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在大會上,建設科技強國成為關鍵詞,“必須充分認識科技的戰(zhàn)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zhàn)略目標”,而新質生產力這一術語再度被提及。
“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只爭朝夕、埋頭苦干,一步一個腳印把這一戰(zhàn)略目標變?yōu)楝F實”“扎實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創(chuàng)新深度融合,助力發(fā)展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話語,指引著新時代中國為實現科技強國之夢鍥而不舍、不懈奮斗。
新質生產力的提出與應用,將作為創(chuàng)新驅動型經濟的新路徑,加快推進中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從數據要素到數字經濟,從算法算力到大模型,從區(qū)塊鏈到元宇宙,從腦機技術到天地一網……科技創(chuàng)新不僅為高質量發(fā)展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更為新質生產力發(fā)展注入了澎湃動能。
大模型正悄然編織著知識的宇宙網,讓信息的獲取與理解變得前所未有的精準與高效,成為我們最可靠的智囊團;微小卻強大的芯片,如同未來世界的細胞,不斷進化,不斷突破物理極限,為超級計算機、智能手機乃至每一個智能設備注入不竭動力;腦機接口,這一科幻電影中的常客,正逐步走出實驗室,邁向現實,讓我們有機會直接與機器對話,甚至通過思維控制外部世界,開啟人類認知與感知的新紀元;Web3,一個去中心化、更加安全、透明的互聯網新時代,正悄然興起。它將權利歸還給用戶,讓數據真正成為個人的資產,重塑數字世界的經濟格局與社交生態(tài);數字生態(tài),一個由數據、算法與智能技術共同構建的虛擬王國,正逐步與現實世界深度融合。元宇宙作為數字生態(tài)的璀璨明珠,為我們打造了一個既真實又虛幻的第二人生。
2024年8月,新書《對話時代:鑄造新質生產力的強國之路》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書的作者包括經濟學家朱嘉明、中國大模型領域知名女科學家林詠華、清華大學元宇宙文化實驗室主任沈陽、腦機接口領域知名專家陶虎、“北斗三號”衛(wèi)星系統(tǒng)總設計師林寶軍、量子衛(wèi)星總指揮王建宇等業(yè)界專家,他們深度解析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醫(yī)藥、量子科技等領域的科技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發(fā)展,探討全球人工智能發(fā)展的前沿、趨勢與挑戰(zhàn)及人工智能倫理治理等問題。
解讀中國硬核科技的實力與挑戰(zhàn),暢談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石與未來。本書分為人工智能的“涌現”、虛實世界的融合發(fā)展、數智技術的基礎設施三大篇章,主要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芯片、腦機接口、Web3、衛(wèi)星互聯網、數字生態(tài)、元宇宙、AI倫理等主題。內容體現了科技與人文的對話、技術發(fā)展與社會變革的聯動,既深入科技前沿,又能讓普通讀者理解、收獲新知,是好讀有料的一本科普讀物。請跟隨作者的真知灼見,共同見證并參與這場科技引領的未來變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