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延安大學,陜西 延安 716000)
惲壽平在前人的基礎上使用已經(jīng)失傳的“沒骨”畫法并加以完善,他師法徐崇嗣,其沒骨花鳥畫糅合了黃公望和徐渭的兩派技法,注重寫生,力求形似,他把工筆花鳥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對當代沒骨花鳥的復興有重要指導意義。
惲壽平,原名格,字壽平,號南田,江蘇毗陵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創(chuàng)常州畫派。惲壽平與“四王”、吳歷并稱“清初六家”,惲壽平擅長山水、花鳥,他在花鳥方面敢于創(chuàng)新,有較大的影響力。明清鼎革時期,惲壽平身處家破人亡的動蕩之中,少年時隨父抗清,兵敗父子離散,后得靈隱寺幫助,回歸故里。惲壽平刻苦鉆研學問,詩、書、畫、文無一不通,但崇尚氣節(jié),不向權貴低頭,一生不仕,以賣畫為生。他的沒骨花鳥技法繼承徐崇嗣,注重冷暖和虛實變化,后又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新。他將自己的山水畫技法融入花鳥畫,其沒骨花鳥畫以他的山水畫為支撐。
“沒骨”作為一種創(chuàng)作技法,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各類彩陶器具上了,如鸛魚石斧圖彩陶甕,它的圖案由鸛鳥、魚、石斧組成,用白色直接畫出鸛鳥的身體,表現(xiàn)了鸛鳥白色的羽毛,開了沒骨技法的先河。
魏晉南北朝時期,“凹凸法”傳入,張僧繇對比深有研究,注重運用色彩的深淺變化,塑造立體明暗關系,使所畫物象具有立體效果。五代時期,中國畫進入成熟時期,徐熙畫法以“落墨法”為特色,突破了細密的單線條勾勒形象的古法,豐富了國畫技法,增加了畫面層次,使陰陽凹凸更加富于變化。
北宋時期,徐崇嗣創(chuàng)造了“沒骨法”新形態(tài)。用筆精細寫實,題材繼承了黃筌的富貴意味,畫法上不用墨線勾勒,用顏色繪之,更加顯露富貴氣息,同時也繼承了徐熙落墨的技法,創(chuàng)造了新的院體風格。
清代,沒骨技法由惲壽平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其繼承徐崇嗣的沒骨技法,開創(chuàng)“常州畫派”,注重寫生,重視情感的表達。
清初山水花壇,由“四王”統(tǒng)領,惲壽平的山水畫篇幅偏小,因筆力相對較弱,成不了大幅,不愿屈居人下。顧對王石谷道:“是道讓兄獨步矣,格妄,恥為天下第二手?!庇谑撬D向花鳥。惲壽平與好友唐匹士,開辟了新的藝術道路,繼承并發(fā)展了沒骨花鳥畫?;B畫在五代、兩宋時一直以工筆為主,宋末有了勾畫點葉的畫法,但依然工整細膩。葉子以顏色點寫,在用墨線勾勒葉莖,兼工帶寫,發(fā)展到明朝后期,開始走向寫意,直接用色繪之,屬于沒骨花鳥。但大寫意在無形上不能準確地表達真實性,惲壽平借鑒寫意的優(yōu)點,將自己對繪畫的理解、觀點和寫意相結合,開創(chuàng)了沒骨花鳥技法。
惲壽平結合黃筌、徐熙技法開創(chuàng)沒骨花鳥畫,又學習徐崇嗣沒骨花鳥技法,其在《南田畫跋》中記載:“晚近以來,先匠名跡零落罕觀。含丹吹粉之徒,卒沿于波流??计渲嚵?,即黃筌遺泊于工人,晦蝕已久。間嘗考之前古,研思秘賾,惟崇嗣創(chuàng)制沒骨為能,深得造化意,盡態(tài)極研,不為刻畫。”[1]在此基礎之上,他和好友唐匹士及其父親以創(chuàng)作寫生為基礎,又吸取了明代沈周、陳淳等人的技法。
圖1 清 惲壽平 《秋英菊花圖》 27.5 cm×35.2 cm 廣東省博物館藏
圖2 清 惲壽平 《雙清圖》 88.5 cm×54 cm 故宮博物院藏
唐代開始,花鳥畫獨立成科,到了宋代,院體花鳥發(fā)展至鼎盛時期。惲壽平初期的花鳥畫,部分顏色艷麗,稍有俗氣之象,這固然有學習宋人花鳥畫的原因。此外,當時惲壽平靠賣畫為生,商人的文化層次一般都不高,可能大多數(shù)人都喜歡宋代院體富貴艷麗的畫風。為了生活,惲壽平不得不畫一些富貴艷麗風格的作品。惲壽平提倡寫生,追求神形兼?zhèn)洹K未后w工筆花鳥以形似標榜,故惲壽平才選擇學習宋代院體畫風。
元代,畫院被取消,文人畫興起。畫面不再單純地只注意形似,而開始注重個人的情感表達,逐漸走向寫意。惲壽平剛開始非常重視摹古,但因師造化,他愈發(fā)注重寫生。相傳,他的很多描繪對象出自他的庭院。除此之外,惲壽平還受到了沈周和孫隆的影響,二者使得惲壽平的花鳥畫更加有了“逸”味。當然他還受到了與他同一時期其他畫派的影響,如婁東派、新安畫派等。雖然惲壽平最開始師承徐崇嗣,但他后來師承較多,所以惲壽平并不是僅繼承了徐崇嗣的沒骨花鳥技法,而同時學習了趙昌、孫隆、沈周等人的長處,繼承并發(fā)展了沒骨花鳥。惲壽平對于徐崇嗣的沒骨花鳥創(chuàng)新之處主要在骨法上,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出徐崇嗣作品中的墨筆痕跡,而惲壽平的作品只能看到顏色,看不到墨筆骨法的存在,這在惲壽平后期的作品中非常明顯。
惲壽平的作品按照筆墨特點可分為三個時期,即三十歲之前為早期,年少時惲壽平受到伯父的影響學習山水畫,技法上學習了元代的黃公望、王蒙和倪瓚,還可追溯到董源和巨然。此時期代表作品有《仿古山水圖》冊、《山居圖》卷等。惲壽平早期學沒骨花鳥畫推崇徐崇嗣,同時也注重寫生,在他與唐苂合作為王翚生辰所作的《紅蓮綠藻圖》軸中,水藻和紅蓮都是用沒骨技法所畫。畫面中仿佛有微風吹來,水面似乎漂浮著淡淡的花香,水塘里的水藻一筆畫成,神形兼?zhèn)?,風格清新淡雅。他在畫中還記載了繪畫時對于沒骨花鳥畫的研究:“余與唐匹士研思寫生,每論黃筌過于工麗,趙昌未脫刻畫,徐熙無徑轍可得,殆難取則。惟當精求沒骨,酌論古今,參之造化,以為損益。”這一時期的作品用筆較為工整,刻畫細致柔美,設色清秀,顯然受到了明代寫意花鳥的影響[2]。
四十五歲之前為惲壽平創(chuàng)作的中期,這個時期是他繪畫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繪畫風格開始出現(xiàn)變化。他在這一時期特別注重寫生和“逸格”。對于寫生的論述,惲壽平說:“甚似則近俗,不似則離形?!睆乃膶懮髌贰短一▓D》,可以看出其與以黃筌為代表的宮廷畫風不同,用色不用墨,將色用水和粉調(diào)和不用線條勾勒,直接以色繪之,不因沒有線條勾勒而失去其寫實性與真實性,所畫葉子姿態(tài)萬千,有正反、深淺之分,也有蒼老與新葉之不同。他的花鳥題材涉及廣泛,其畫牡丹、菊花等都學自徐崇嗣與趙昌等人,在其基礎之上創(chuàng)新,刻畫不見筆墨痕跡,賦色鮮艷,姿態(tài)優(yōu)美,他筆下的蔬菜瓜果花卉,通過長期的觀察寫生,其造型設色能力突出。這個時期惲壽平的沒骨花鳥畫最大的特點就是設色富貴鮮艷,構圖以“折枝”為主,技法逐漸成熟[3]。其中,《秋英菊花圖》以黃、粉、菊、白、紫繪制菊花,顏色盡顯鮮艷富貴,但絕無艷俗之氣。畫面色調(diào)統(tǒng)一,構圖靈動,采用折枝構圖,葉子姿態(tài)各異,擁簇著花朵,體現(xiàn)了菊花迎風而立的姿態(tài),將個人情感和畫面結合在一起。《秋英菊花圖》中的菊花用色獨特,自菊花的中間部分向外分染,再用調(diào)制得比較濃稠的鈦白,勾勒菊花的花瓣,從內(nèi)向外一層一層地勾勒,最后用更重的顏色在花朵暗部進行分染,讓花朵層次分明,更立體。葉子的部分分為深色葉子和淺色葉子,深色葉子用藤黃、花青、淡墨,淺色葉子不加墨色,葉莖用同樣的顏色勾勒即可。這幅花用寫意的方法描摹,細節(jié)處用工筆的方法刻畫,層層堆疊在一起,表現(xiàn)了秋天繁茂的景色。
惲壽平四十五歲之后的階段為創(chuàng)作晚期,此時期風格清幽淡雅,設色更加淡雅,色彩變幻多姿。即便是一片花瓣,往往都用了三四種顏色。他筆下的花草、瓜果,不因設色淡雅而失色,反而更加嬌嫩無瑕?!峨p清圖》中,梅花因“眾芳揺落獨暄妍”的品格聞名,水仙以淡色疏香和清氣逼人的特性而得名。梅樹蒼老的樹干卻有繁枝,橫斜構圖。其花瓣畫法學習了南宋揚無咎,用墨線勾畫花瓣,線條秀雅,展現(xiàn)了花的生命力。水仙畫法學習了元代趙孟頫的白描。畫面不刻意追求形似,只追求自然天趣,展現(xiàn)了惲壽平追求的平淡超逸的審美意趣。
常州畫派對后來的揚州畫派、嶺南畫派和浙江畫派都有深遠的影響,他們不僅繼承了惲壽平的技法,而且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創(chuàng)新。揚州畫派中的華碞、居廉,近現(xiàn)代常州畫派徐悲鴻、任頤等人都受到了惲壽平的影響。
居廉繼承了惲壽平?jīng)]骨花鳥畫法上的創(chuàng)新,他在撞色、撞粉上很有研究,繼承了惲壽平?jīng)]骨寫生的精髓,用筆、用色方面也都師承惲壽平。任頤師承家學,其父推崇惲壽平,他的畫面富有變化、自然生動、比較寫實,他的寫生能力很強,取法惲壽平和華碞。徐悲鴻出生在常州,他繼承了惲壽平的畫法,更是將其發(fā)揚創(chuàng)新。從流傳下來的徐悲鴻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對于惲壽平?jīng)]骨花鳥畫法的繼承。他設色淡雅,畫面具有濃烈的生活氣息,唯一與惲壽平不同的是,他有留學經(jīng)歷,他的畫法吸收了西洋畫水彩的技法[4]。
當代沒骨花鳥畫家很多,如蘇百鈞、賈廣健、周午生等人。這些畫家多少都繼承了惲壽平的沒骨花鳥畫技法。
蘇百鈞的父親是嶺南畫派的代表畫家,他師承家學,推崇惲壽平?jīng)]骨花鳥,他祖上八代花農(nóng),花卉也成為他表達自我情感最有力的題材。他經(jīng)常寫生,喜歡觀察花鳥的生長習性。他繼承前人的繪畫技法,創(chuàng)新自己的繪畫技法,結合當代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作品,如《七月盛開的三棱劍花》《秋韻》等。賈廣健擁有較強的工筆能力、寫意能力以及寫生造型能力。他認為沒骨花鳥的精髓在于寫生,將自然的靈性與畫家個人對于自然的人生和感悟結合在畫面之中。
時代在變,人也在變,但是人們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熱愛是不變的。沒骨花鳥畫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我們要結合時代特色和對美的追求創(chuàng)新沒骨花鳥畫法。古人云:“‘詩罷有余地?!^言簡而意無窮也?!惫P墨本無情,因此作畫者需要投入更多感情和大量時間,方能畫出有溫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