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4-01-02
基金項目:國家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CARS-30-ZZ-23)。
*通信作者:翟浩(1985-),男,山東陽谷人,副研究員,從事果樹植保研究工作。E-mail:zhiahao688@163.com
作者簡介:裴廣營(1976-),男,山東費縣人,高級農(nóng)藝師,從事果樹技術指導和推廣工作。E-mail:1424744397@qq.com
橘小實蠅(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又名柑橘小實蠅、桔小實蠅、東方果實蠅、黃蒼蠅等,幼蟲稱果蛆,屬雙翅目實蠅科。該蟲是危害落葉果樹的重要害蟲之一,具有分布廣、食性雜、繁殖快、發(fā)育期短、世代重疊嚴重、飛行能力高、暴發(fā)成災風險大、環(huán)境適應能力強等特點,可危害柑橘、桃、梨、李、石榴、蘋果、棗等多種果樹,降低果樹產(chǎn)量和果品質量,給生產(chǎn)造成了重大經(jīng)濟損失。
1 橘小實蠅識別特征
成蟲,體長7~8 mm,翅透明,翅脈黃褐色,有三角形翅痣。全體深黑色和黃色相間。胸部背面大部分黑色,但黃色的U形斑紋十分明顯。腹部黃色,第1、2節(jié)背面各有一條黑色橫帶,從第3節(jié)開始中央有一條黑色的縱帶直抵腹端,構成一個明顯的T形斑紋。雌蟲產(chǎn)卵管發(fā)達,由3節(jié)組成。
卵,橘小實蠅卵梭形,長約1 mm,寬約0.1 mm,乳白色。卵產(chǎn)于果皮內(nèi)4 mm處,不易被發(fā)現(xiàn)。卵依靠果實周圍的溫度孵化為幼蟲大概需要24~48 h。
幼蟲,蛆形,一端較尖細,一端較鈍圓,在體型較大的幼蟲上可看到深棕色到黑色的鋸齒狀口器。共3齡,低齡幼蟲長約1.2 mm,寬約0.3 mm,老齡幼蟲長約10 mm,寬約2 mm。體無色至奶白色。老熟幼蟲到化蛹或做繭時,具有彈跳習性,幼蟲用口器抓住其尾部卷曲成環(huán)狀,在內(nèi)部器官中增加的壓力使蟲體突然彈跳。如果蟲體背部靠到固體上能夠彈跳大概10~15 cm的高度和長度,成為幼蟲躲避捕食者的一種好方式。
蛹,幼蟲生長到一定的階段會脫離果實鉆入樹下土壤化蛹。幼蟲表皮結成堅硬、棕色桶狀蛹殼。在繭內(nèi),蛹羽化成橘小實蠅成蟲。蛹或繭的顏色變化從白色到奶白色,再到蜜棕色,最后變?yōu)樯钭厣?。蛹長約2.5~4 mm,寬約1~2.5 mm。
2 橘小實蠅的危害癥狀
橘小實蠅雄性成蟲無危害。雌成蟲交配后,將產(chǎn)卵器插入果實表皮3~4 mm處,產(chǎn)3~12粒卵(圖1a),果實表面在產(chǎn)卵刺孔位置處形成紅色或黑色針狀斑點(圖1b),斑點周圍顏色變黃或褐色,多形成黃色或紅色暈圈(圖1c)。產(chǎn)卵的傷口容易招致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形成腐爛病斑(圖1c)。卵孵化為幼蟲后在果實中取食果肉直達果心(圖1d),在果核外圍危害并老熟(圖1e),老熟幼蟲脫果(圖1f),在果面上一般形成多個脫果孔(圖1g)。在環(huán)境適宜時老熟幼蟲入土化蛹(圖1h),環(huán)境不適宜時在果實內(nèi)部化蛹(圖1i)。
3 發(fā)生規(guī)律
在中國北方地區(qū)果園中,橘小實蠅每年7月下旬開始發(fā)現(xiàn)成蟲,8月下旬數(shù)量開始暴增,9月上旬至10月中旬為成蟲群體暴發(fā)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溫度降低時,群體數(shù)量減少。目前,尚未有橘小實蠅能在北方越冬的相關報道。橘小實蠅在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以及雨后最活躍,取食蛋白和糖供卵發(fā)育,雄成蟲取食蛋白以達到性成熟。雌、雄蟲黃昏時進行交配,雌成蟲一生中交配1~2次,交配后1~2 d開始在健康成熟的果實上產(chǎn)卵,有時也在落果上產(chǎn)卵。
4 防治措施
4.1 加強檢疫
嚴格檢疫,嚴防橘小實蠅幼蟲隨果實或蛹隨園土傳播。一旦發(fā)現(xiàn)疫情,可用溴甲烷熏蒸處理或采用允許使用的藥劑噴霧處理。
4.2 區(qū)域隔離
隔離是通過物理屏障阻止橘小實蠅危害果實的一種措施。一般用網(wǎng)、袋、套作為隔離屏障。這種防治措施成本較高且較耗時,易發(fā)生因果園微域環(huán)境改變而引起果園內(nèi)其他昆蟲群落和微生物的功能發(fā)生顯著改變的問題。
4.3 果園清理
果樹的落果和爛果是橘小實蠅活動和繁殖的主要場所,果園清理可以減少雌實蠅舒適的產(chǎn)卵場所。隨時撿拾落果,摘除樹上的蟲害果一并燒毀或投入糞池漚浸。但切勿淺埋,以免害蟲仍能發(fā)育羽化。冬、春季翻耕果園土地,可有效降低害蟲越冬基數(shù),降低次年危害。
4.4 誘捕
誘捕是由誘捕器中的殺蟲劑殺死或淹沒在誘捕器的液體中,并且監(jiān)測橘小實蠅的發(fā)生動態(tài)。誘捕器使用的誘劑可分為2種:一是物理誘殺劑,通過食物氣味和視覺信號誘引實蠅,將實蠅粘于粘板上,使其自然死亡。還可以將含有吸引橘小實蠅成蟲氣味的黃色誘粘劑噴涂在空礦泉水瓶、黃板和塑料杯等干凈物體上,置于樹冠下高度1 m左右的通風陰涼處,每666.7 m2放置30個點左右,每點1瓶(圖2)。二是應用類性信息素(性誘劑),誘殺雄成蟲,降低蟲口密度。5~10月,將誘捕器掛置于距地面1.2 m高處的樹冠上,666.7 m2 掛3~5個,將性誘劑滴入誘芯(板)上,隔15~20 d滴入1次,每次2~3 mL,在誘芯(板)另一側滴入少許敵敵畏殺蟲劑(圖3)。
4.5 生物防治
昆蟲病原線蟲作為一種昆蟲專化性寄生天敵,具有搜索寄主能力強,侵染效果好、對哺乳動物安全等特點。可分為斯氏線蟲科和異小桿線蟲科2類,研究表明,小卷蛾斯氏線蟲、夜蛾斯氏線蟲、嗜菌異小桿線蟲對橘小實蠅幼蟲具有較好的侵染效果,在橘小實蠅危害期可適度應用與推廣。
4.6 藥劑防治
樹冠噴霧。在橘小實蠅成蟲發(fā)生初期,可選用5%甲維鹽水分散粒劑2 000~3 000倍、1.8%阿維菌素乳油800~1 000倍、90%晶體敵百蟲1 000~1 500倍或2.4%阿維·高效氯氟氰菊酯可濕性粉劑800~1 500倍液進行噴霧處理,上午10時前或下午16時后為宜,5~7 d施藥1次,連用3~4次,可有效殺滅雌、雄性成蟲。在藥液中加入2%~5%紅糖,可促進成蟲取食,提高防治效果。
毒餌誘殺。餌料一般選擇90%敵百蟲1 000倍液加3%紅糖,或用1%水解蛋白液加入0.1%馬拉硫磷,使用噴霧器將稀釋的餌料噴灑在植株的葉片和枝干上,吸引并毒殺在葉片或枝干附近棲息或覓食的雄、雌性成蟲。對于低密度果園,餌料的使用一般是隔1行,每行隔1棵樹。對于高密度果園,則是隔2行,每行隔4棵樹,每666.7 m2果園使用2 L混合餌料,每隔4~5 d噴1次,連用3~4次(圖4)。
土壤處理。地面噴藥毒殺新脫果準備入土化蛹的幼蟲或初羽化成蟲??捎?0%辛硫磷乳油800~1 000倍或1.8%阿維菌素乳油800~1 000倍或20%氰戊菊酯乳油3 000~5 000倍液噴霧于樹冠下地面,間隔7 d噴1次,適時連噴2~3次,防治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