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莢蒾屬植物中許多種類具有優(yōu)良的觀賞價值,其中瓊花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植歷史,近年來更多的野生種類得到引種馴化并應(yīng)用于城市園林中,也有一些國外培育的優(yōu)良觀賞品種引入國內(nèi)栽培應(yīng)用。對幾種常見莢蒾屬植物的觀賞特性及不同種類的辨識要點(diǎn)進(jìn)行描述,以便于更好地區(qū)分這類植物,為在西安城市園林中推廣應(yīng)用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 "園林植物;莢蒾屬;辨識
莢蒾屬(Viburnum Linn.)為五?;浦参锓N類最多的一個屬,分布于北半球溫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全世界約200種,中國分布有73種,其中43種為中國特有種,南北均有分布,以西南地區(qū)種類最多。灌木或小喬木,早期恩格勒分類系統(tǒng)將莢蒾屬歸入忍冬科。多數(shù)莢蒾屬植物具有很好的觀賞特性,果實(shí)色彩艷麗,花、葉及植株形態(tài)變化多樣,可塑性強(qiáng),適應(yīng)范圍廣,深受世界園藝界青睞,被譽(yù)為“萬能”綠化灌木。美國園藝學(xué)家迪爾曾這樣評價:“一個花園里沒有了莢蒾屬植物,就像生活中沒有了音樂和藝術(shù)一樣?!痹搶僦参镉械穆淙~,有的常綠,枝條和葉片常被星狀毛;單葉對生,極少數(shù)為輪生葉;花小,聚傘花序,集生為傘房狀或圓錐狀花序;花輻射對稱,花冠輻狀、鐘狀、漏斗狀或高腳碟狀,尤以具有放射狀大型不孕花的種類最具觀賞價值;核果,卵圓形或圓形,一些種類果實(shí)宿存期長、果量大且色彩鮮艷。
1" "繡球莢蒾、粉團(tuán)和“玫瑰”歐洲莢蒾
1.1" "觀賞特性" "聚傘花序,全部由大型不孕花組成,形似繡球;花冠初期綠色或淺綠色,開放后變?yōu)榘咨ㄐ蛑虚g沒有可育花,因而雌、雄蕊均不發(fā)育?;ㄆ?—5月,開花季節(jié)潔白的花團(tuán)掛滿枝頭,非常漂亮。這3種都是優(yōu)良且高雅的觀花園林綠化樹種。
1.2" "品種簡介
1.2.1" "繡球莢蒾(V.macrocephalum Fort.)" "又名木繡球、中華斗球等。落葉或半常綠灌木,株高4 m。我國華東、華北、西北多省均有園林栽培,未見野生分布。西安地區(qū)冬季仍有少量葉片綠色不脫落,到第2年春季新葉發(fā)出才逐漸落盡?;緸椴挥?,偶見少量結(jié)果,園林上一般采用扦插、嫁接和壓條進(jìn)行繁殖,扦插生根率低,繁殖較為困難。觀賞效果好,市場有需求,苗木價格較高。
1.2.2" "粉團(tuán)(V. plicatum Thunb.)" "又名雪球莢蒾、麻葉繡球等。落葉灌木,高3 m,小枝近水平狀開展。我國原分布于湖北、貴州等地,目前各地常見栽培。歐美以粉團(tuán)作為親本培育出眾多栽培品種,如“玫瑰”(Rosace,植株濃密,秋天葉片變成紅紫色,花白色,后變粉紅色)、“大花”粉團(tuán)(Grandiflorum,葉片濃密,花球大而艷麗)。
1.2.3" "“玫瑰”歐洲莢蒾(V. opulusLinn.f.roseom)" "又名歐洲木繡球玫瑰、紅繡球玫瑰、紅雪球樹、雪球樹等,為歐洲莢蒾的一個變型,一種非常受歡迎的大而濃密的落葉灌木,高約3 m,冠幅2.5~4 m;葉深綠色,掌狀三裂,秋季呈紫紅色。繁密的不育花在枝頭密集簇生,初花期綠色,漸變?yōu)榘咨紶柡笃诔尸F(xiàn)粉紅色。喜陽光,耐半陰,生長迅速,萌蘗強(qiáng),耐修剪。夏季用嫩枝扦插易生根。觀賞價值高,是城市園林和庭院造景的優(yōu)良材料,叢植和片植皆可成景,也可作為切花。
1.3" "辨識要點(diǎn)
1.3.1" "葉片" "繡球莢蒾葉片深綠色,卵形至橢圓形,長5~11 cm,頂端鈍或稍尖,基部圓或有時微心形,邊緣有小齒;主葉脈黃綠色,側(cè)脈5~6對,接近葉緣處互相網(wǎng)結(jié),正面葉脈略凹陷,整體上葉面比較平整。
粉團(tuán)葉寬卵形或倒卵形,長4~10 cm,頂端圓或急狹而微凸尖,基部圓形或?qū)捫ㄐ?,邊緣有不整齊的三角狀鋸齒;主脈褐紅色,側(cè)脈10~13 對,筆直伸至齒端,上面脈常深凹陷,成規(guī)則的立體紋理狀。
“玫瑰”歐洲莢蒾葉片卵圓形至寬卵形,掌狀三裂,裂片有不規(guī)則波狀齒,秋季有明顯變色期(逐漸變紅);掌狀三出脈,側(cè)脈直達(dá)葉齒尖;葉面有折皺感。
1.3.2" "花" "繡球莢蒾花球著生于花枝頂端,直徑8~15 cm;總花梗長1~2 cm,第1級輻射枝5條,花生于第3級輻射枝上;花裂片圓狀倒卵形,邊緣略波狀。
粉團(tuán)花序球形,沿開花枝條2列分布,常生于具1對葉的短側(cè)枝上,花球直徑4~8 cm;總花梗長1.5~4 cm,第1級輻射枝6~8條,花生于第4級輻射枝上;花瓣深裂,倒卵狀矩圓形。
“玫瑰”歐洲莢蒾花球直徑6 cm左右;總花梗粗壯、長2~5 cm,第1級輻射枝6~8條,通常7條,花生于第2~3級輻射枝上,小花梗極短。
2" "瓊花、蝴蝶戲珠花和蝶花莢蒾
2.1" "觀賞特性" "落葉灌木,聚傘花序,花生于第2~3級輻射枝上,僅周圍具大型的不孕花,不育花形似蝴蝶翩翩起舞??捎ㄐ?,密集,白色或黃色,輻狀?;ㄆ?—5月,果熟期8—9月,果實(shí)成熟后紅艷奪目,是具有優(yōu)良特性的觀花、觀果灌木。
2.2" "品種簡介
2.2.1" 瓊花[V.macrocephalum Fort.f.keteleeri (Carr.) Rehd.]" " 又名聚八仙、八仙花、蝴蝶木、揚(yáng)州瓊花等。原產(chǎn)于我國華中、華東,生于丘陵、山坡林下或灌叢中,中國特有種。園林栽培應(yīng)用歷史悠久,有很多相關(guān)的歷史傳說,如隋煬帝下江南賞瓊花等,被譽(yù)為“稀世的奇花異卉”和“中國獨(dú)特的仙花”,為揚(yáng)州、昆山等地的市花,江南庭園常有栽培。西安地區(qū)亦有引種栽培,生長良好。
2.2.2" "蝴蝶戲珠花[V. plicatum Thunb. var. tomentosum (Thunb.) Miq.]" "常被稱作蝴蝶莢蒾。原產(chǎn)于我國黃河以南。生于山坡、山谷混交林內(nèi)及溝谷旁灌叢中,海拔240~1 800 m區(qū)域。日本也有分布。國外栽培品種眾多,如“Pink Beauty”(外圍不孕花粉紅色至紅色)、“Tennessee”(枝條具有良好的伸展性,直立或開張;葉子秋天變成紅紫色;春天的白色小花又小又平,果實(shí)紅黑色)。
2.2.3" "蝶花莢蒾(V. hanceanumMaxim.)" "灌木,株高2 m左右,樹姿開展。幼枝紫褐色,2年生小枝紫褐色,嫩葉紫紅色。分布于江西南部、福建、湖南、廣東中部至北部及廣西等地。生于海拔200~800 m山谷溪流旁或灌木叢中。
2.3" "辨識要點(diǎn)
2.3.1" "葉" "瓊花葉橢圓形或卵圓形,葉尖鈍,葉緣有細(xì)鋸齒,葉脈6~8對,未達(dá)到葉緣,葉表面看起來比較平整。
蝴蝶戲珠花葉寬卵形或近圓形,先端尾尖,葉正面脈紋理凸起清晰,下面常帶綠白色,側(cè)脈10~17對,近葉緣處脈有分支。
蝶花莢蒾葉圓卵形、近圓形或橢圓形,長4~8 cm,頂端漸尖或尾尖,基部圓形至寬楔形,葉緣中部和上部具整齊而稍帶波狀的鋸齒,齒端具微凸尖,側(cè)脈5~9對,弧形,整齊,達(dá)齒端。
2.3.2" "花" "瓊花的花序冠徑7~10 cm,總花梗粗壯、長1~2 cm,第1級輻射枝通常5條。外圍有6~8朵不孕花,不育花裂片倒卵形或近圓形,頂端常凹缺;可孕花白色,裂片寬卵形。
蝴蝶戲珠花的花序冠徑4~10 cm,總花梗長3~4.5 cm,第1級輻射枝通常7條。外圍有4~6朵不孕花,不孕花的花冠不整齊,常4~5裂;可孕花黃白色,裂片寬卵形。
蝶花莢蒾花著生于側(cè)生枝頂端,花序冠徑5~7 cm,花稀疏,總花梗長2~4 cm;第1級輻射枝通常5條;外圍有2~5朵不孕花,不孕花不整齊,常4~5裂,裂片倒卵形;可孕花黃白色,裂片卵形。
2.3.3" "果實(shí)" "瓊花果實(shí)紅色而后變黑色,扁平狀橢圓形,長約13 mm。蝴蝶戲珠花果實(shí)先紅后黑,寬卵圓形或倒卵圓形,長5~6 mm,直徑約4 mm。蝶花莢蒾果實(shí)紅色,稍扁,卵圓形,長5~6 mm,直徑約4 mm。
3" "歐洲莢蒾和雞樹條
3.1" "觀賞特性" " 落葉灌木,高可達(dá)4 m;葉掌狀三裂;復(fù)傘式聚傘花序,頂生,第1級輻射枝6~8條,通常7條,花生于第2~3級輻射枝上,花序周圍有大型不孕花;不孕花的里面是小而密、數(shù)量眾多的可孕花,花冠白色,輻狀,裂片5裂;成熟果實(shí)紅色,光亮鮮艷,近圓球形,觀賞效果很好;西安地區(qū)4—5月開花,果熟期7—9月。目前國內(nèi)這兩個種類園林栽培最為廣泛。
3.2" "品種簡介
3.2.1" "歐洲莢蒾(V. opulus L.)" "生長旺盛,株形濃密。植株樹皮稍縱裂。幼枝有棱;2年生小枝紅褐色,具凸起皮孔;老枝暗灰色。原變種主要分布于歐洲和中亞的高加索地區(qū),我國新疆西北部也有分布。秋天葉片紅色,半透明的鮮紅色果實(shí)通常持續(xù)到冬天,是優(yōu)良的觀葉觀果植物,在園林上應(yīng)用廣泛,多栽植于庭院。歐洲以本種培育的栽培品種眾多,如“袖珍”歐洲莢蒾(Compactum)、“紅蕾”歐洲莢蒾(Dnondaga)、“黃果”歐洲莢蒾(Xanthocarpum)、“金葉”歐洲莢蒾(Aureum)等。
3.2.2" "雞樹條(V.opulus Linn. var. calvescens)" " 園林上常稱作天目瓊花,歐洲莢蒾的變種。樹皮質(zhì)厚而多少呈木栓質(zhì)。小枝、葉柄和總花梗均無毛。我國東北、華北至長江流域有分布,生于海拔1 000~1 650 m的溪谷邊疏林下或灌叢中。日本、朝鮮、西伯利亞東南部也有分布。樹體清秀,葉形美麗,花開如蝶,果色鮮艷,是優(yōu)良的造景植物。
3.3" "辨識要點(diǎn)
3.3.1" "葉" "歐洲莢蒾葉柄綠色或略帶紫紅色,粗壯;葉深綠色;側(cè)裂片短,中部裂片長,邊緣具不整齊的粗齒或近全緣。雞樹條葉柄紅色,細(xì)長,2~4 cm;葉黃綠色,表面略有光澤;裂片頂端漸尖,邊緣疏生波狀齒。
3.3.2" "花" "歐洲莢蒾總花梗長3~4 cm,粗壯;花藥黃白色。雞樹條花序梗無毛,長2~3 cm;花藥紫紅色,在西安地區(qū)花期比歐洲莢蒾晚20 d左右。
4" "珊瑚樹和日本珊瑚樹
4.1" "觀賞特性"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0~15 m;葉革質(zhì);圓錐花序,無不育花,花通常生于花序軸的第2~3級分枝上,無?;蛴卸坦?果實(shí)先紅后黑。四季常綠、生長健壯、耐修剪,同時對煙煤和有害氣體具有較強(qiáng)的抗性和吸收能力,是優(yōu)良的園林綠化樹種,尤其適合綠籬行植或園景叢植。
4.2" "品種簡介
4.2.1" "珊瑚樹(V.odoratissimum Ker-Gawl.)" "又名早禾樹,花小,有香味,所以又叫極香莢蒾,歐美稱作甜莢蒾。分布于福建東南部、湖南南部、廣東、海南、廣西等地,生于海拔200~1 300 m的山谷密林中溪澗旁蔭蔽處、疏林中向陽地或平地灌叢中,為長江流域常見綠化樹種。印度東部、緬甸北部、泰國和越南也有分布。西安地區(qū)冬季略有凍害,在背風(fēng)向陽小環(huán)境下生長良好。
4.2.2" "日本珊瑚樹(V. odoratissimum var. awabuki)" 園林上通常稱作法國冬青。原分布于浙江和臺灣,日本和朝鮮南部也有分布。長江下游各地常見栽培,西安地區(qū)生長良好,園林應(yīng)用廣泛。云南珊瑚樹(V. odoratissimum var. sessiliflorum)與日本珊瑚樹近似,但苞片較大,果實(shí)較大,分布于我國云南南部海拔900~1 600 m的樹林或林緣灌叢中,目前西安地區(qū)未見引種栽培。
4.3" "辨識要點(diǎn)
4.3.1" "葉" " 珊瑚樹葉矩圓卵形至倒卵形,上面光滑深綠色;側(cè)脈4~6對,明顯弧形;葉柄長1~2 cm。日本珊瑚樹葉倒卵狀矩圓形至矩圓形,上面深綠、光滑并且有光澤,邊緣常有較規(guī)則的波狀淺鈍鋸齒;側(cè)脈5~8對,略弧形;葉柄長2~3 cm。
4.3.2" "花" "珊瑚樹花序頂生或生于側(cè)生短枝上,寬尖塔形;花冠輻狀,裂片長于筒,冠徑約7 mm,筒長約2 mm,裂片反折,圓卵形?;ㄆ?—5月,果熟期7—9月。日本珊瑚樹花序通常生于具兩對葉的幼枝頂;花冠漏斗形,裂片短于筒,筒長3.5~4 mm?;ㄆ?—6月,果熟期9—10月。
參考文獻(xiàn)
[1] Yang Q E, Malécot V. Flora of China 19[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2.
[2]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培育莢蒾新品種[J]. 林業(yè)科技通訊, 2023 (5): 100.
[3] 呂文君,劉宏濤,夏伯順,等. 莢蒾屬植物資源及其園林應(yīng)用[J]. 世界林業(yè)研究, 2019, 32(3): 36-41.
[4] 馬嬌,李方文.繡球莢蒾無性繁育成活率的影響因素分析[J].四川林業(yè)科技,2019,40(3):71-73+81.
[5] 中國科學(xué)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72卷)[M].北京: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