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最重要的變化是提出了“數(shù)學課程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此,試題命制要能夠體現(xiàn)素養(yǎng)立意.試題解法的多樣,為有不同活動經(jīng)驗的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切入點.通過對2024年江蘇省宿遷市中考第28題正方形翻折類試題多樣性解法的探析,談談對以素養(yǎng)立意的中考命題的思考.
【關鍵詞】 折紙操作;多樣性解法;素養(yǎng)立意
中考數(shù)學壓軸題是中考試題創(chuàng)新的重要體現(xiàn),一經(jīng)發(fā)布,其解題方法和命題分析就備受師生的關注.筆者考后與學生分享2024年江蘇省宿遷市中考第28題壓軸題時發(fā)現(xiàn),解題方法多樣,評價維度多元,試題結構新穎,凸顯素養(yǎng)立意.本文通過對2024年江蘇省宿遷市中考第28題正方形翻折類試題解法的探析,談談對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命題思考.
1 試題呈現(xiàn)
(2024年江蘇省宿遷市第28題)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同學們以折疊正方形紙片展開數(shù)學探究活動.
【操作判斷】
操作一:如圖1,對折正方形紙片ABCD,得到折痕AC,把紙片展平;
操作二:如圖2,在邊AD上選一點E,沿BE折疊,使點A落在正方形內(nèi)部,得到折痕BE;
操作三:如圖3,在邊CD上選一點F,沿BF折疊,使邊BC與邊BA重合,得到折痕BF.
把正方形紙片展平,得圖4,折痕BE,BF與AC的交點分別為G,H.
根據(jù)以上操作,得∠EBF=______°.
【探究證明】
(1)如圖5,連接GF,試判斷△BFG的形狀并證明;
(2)如圖6,連接EF,過點G作CD的垂線,分別交AB,CD,EF于點P,Q,M.求證:EM=MF.
【深入研究】若AGAC=1k,請求出GHHC的值(用含k的代數(shù)式表示).
2 解法探析
G·波利亞指出:好的思路來源于過去的經(jīng)驗和以前獲得的知識[1].一方面,從學生角度分析,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學生積累豐富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因此,在解答中考壓軸題會呈現(xiàn)多樣性的解題思路;另一方面,從命題角度分析,命制的試題解法多樣,為有不同活動經(jīng)驗的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切入點.
對于【操作判斷】:∠EBF=45°
對于【探究證明】(1):
方法一 利用四點共圓
思路1:如圖5,因為∠ACD=∠ACB=12∠BCD=45°.又∠EBF=45°,所以∠EBF=∠ACD.根據(jù)“同底同側頂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四點共圓”,推出點G,B,C,F(xiàn)四點共圓.所以∠GFB=∠ACB=45°.又因為∠EBF=45°,所以∠BGF=90°.所以△B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也可證∠BFC=∠BGC,得G,B,C,F(xiàn)四點共圓.)
方法二 利用相似三角形
思路2:如圖5,由思路1得,∠EBF=∠ACD.因為∠BHG=∠CHF,所以△BHG∽△CHF.所以BHCH=GHFH.因為∠GHF=∠BHC.所以△GHF∽△BHC.所以∠GFB=∠ACB=45°.所以∠BGF=90°.所以△B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思路3:如圖6,因為∠AEG=∠GEF,∠DAC=∠EBF=45°,所以△AEG∽△BEF.所以AEBE=GEEF.又∠AEG=∠GEF,所以△ABE∽△GFE.所以∠EGF=∠EAB=90°.因為∠EBF=45°,所以△B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思路4:如圖7,連接BD,交AC于點O.證得∠DBF=∠ABG,∠BAG=∠BDF=45°.所以△ABG∽△DBF.所以ABBD=BGBF.因為∠EBF=∠ABD=45°,所以△ABD∽△GBF.所以∠BGF=∠BAD=90°.所以△B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事實上,只需連接BD,通過“等量換比”及兩次相似可以證△GBF∽△OBC∽△OCD∽△ODA∽△OAB∽△DAC∽△ADB∽△BCA∽△BCD,進而得證.)
方法三 利用平面直角坐標系
思路5:如圖8,以點B為原點,分別以BC,AB所在的直線為x軸、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設AB=1,E(a,1),F(xiàn)(1,b),所以yBE=1ax,yAC=-x+1.可得G(aa+1,1a+1),所以yFG=(b+ab-1)x+1-ab.由(1-a)2+(1-b)2=(a+b)2,所以b+ab-1=-a.因為kFG·kBE=-1,所以FG⊥BE.所以∠FGB=90°.可得△B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方法四 利用旋轉(典型錯誤剖析)
思路6:如圖10,將△CBF繞點B逆時針旋轉90°至△ABC′,連接GC′,EF,所以△CBF≌△ABC′,所以BC′=BF,AC′=CF.因為EF=AE+CF,所以C′E=EF.所以BE垂直平分C′F.所以∠FGB=90°.因為∠EBF=45°,所以∠GFB=45°.所以△B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易將點C′,G,F(xiàn)三點看作在一條直線上,直接得出∠FGB=90°.如何證明C′,G,F(xiàn)三點共線?一是,類比思路5,如圖9,先求出直線FC′的解析式,后判斷點G在直線FC′上,故C′,G,F(xiàn)三點共線;二是,參考文[3]的思路,證明C′G+GF=C′F,故C′,G,F(xiàn)三點共線.學生作答時若未證明點C′,G,F(xiàn)三點共線,則解題過程不完整.
對于【探究證明】(2):
方法一 利用平行線
思路1:如圖6,因為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EAB=90°.因為PQ⊥AB,所以∠GPB=90°.所以∠EAB=∠GPB=90°.所以PG∥AD.所以∠PGB=∠AEB.因為∠PGB=∠EGM,∠AEB=∠BEF,所以∠MEG=∠MGE.所以ME=MG.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MG=MF.所以ME=MF.
方法二 利用三角形全等
思路2:如圖11,由(1)得∠FGB=90°,BG=FG,PQ⊥AB.所以△PBG≌△QGF.所以PG=QF.因為PG=AP=DQ,所以DQ=QF,又PQ∥AD,所以ME=MF.(如圖12,過點E作EN⊥PQ,垂足為N.可證△EMN≌△FMQ求解.)
方法三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
思路3:如圖13,連接DG.由軸對稱性可得DG=BG.因為△B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G=FG.所以DG=GF,因為PQ⊥AB,所以DQ=QF,又PQ∥AD,所以ME=MF.
方法四 利用垂直平分線
思路4:如圖14,連接DM.因為四邊形APQD是矩形,所以AP=DQ.由思路2得PG=QF,又因為AP=PG,所以QF=QD.因為PQ⊥AB,所以DM=MF.所以∠MDQ=∠MFD.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得∠EDM=∠MED,所以DM=EM.所以MF=ME.
對于【深入研究】:
方法一 利用代數(shù)推理
思路1:如圖6,設AG=1,則AC=k.所以PA=PG=22,DC=22k,所以CF=2(k-2)2.所以CFDC=k-2k.因為AB∥CD,所以CHAH=CFAB=k-2k.所以CH=k2-2k2k-2,HA=k22k-2.所以HG=k2-2k+22k-2.所以GHHC=k2-2k+2k2-2k.
方法二 構造垂線
思路2:如圖15,過點G作GN⊥BC,垂足為N,交BF于點M.因為GM∥CF,CF∥AB,所以△GHM∽△CHF,△ABH∽△CFH.所以GHHC=GMCF.因為AGAC=1k,所以BNBC=1k.所以BNBC=NMFC=1k.設AP=1,CF=k-2.所以BNBC=NMCF=1k=NMk-2.所以NM=k-2k.因為GN=k-1,所以GM=k2-2k+2k,又CF=k-2,所以GHHC=GMCF=k2-2k+2k2-2k.
思路3:簡證:如圖16,設AP=1,由PQ∥BC,所以PB=k-1,CF=k-2.由勾股定理得BG=k2-2k+2,因為∠EBF=45°,所以GK=22k2-2k+2.由面積法可得CN=k2-2k2×k2-2k+2,由△GKH∽△CNH,得GHHC=k2-2k+2k2-2k.
方法三 在外部構造相似
思路4:如圖17,延長BF交PQ的延長線于點M.設AP=1,則AB=k,所以PB=k-1,CF=k-2.因為△MFQ∽△BFC,所以MQBC=FQFC.所以MQk=1k-2.所以MQ=kk-2.所以GM=k-1+kk-2=k2-2k+2k-2.所以GHHC=GMBC=k2-2k+2k2-2k.
方法四 利用模型
思路5:如圖18,利用兩個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拼成的模型的結論GH2=BG2+CH2.如圖4,設AG=1,則AC=k.令GH=x,CH=y,由題意得,x+y=k-1,x2=y2+1.可以得出x+y=k-1,x-y=1k-1.解得x=k2-2k+22(k-1),y=k2-2k2(k-1).所以GHHC=k2-2k+2k2-2k.
思路6:簡證:如圖19,利用操作判斷所得圖3的模型,過點B作BS⊥EF,垂足為S,連接GS,SH.可得∠GSH=90°.設AG=1,則AC=k.令GH=x,由勾股定理得x2=(k-x-1)2+12,x=k2-2k+22k-2,所以GHHC=k2-2k+2k2-2k.
方法五 利用平面直角坐標系
思路7:如圖20,以點B為原點,分別以BC,AB所在的直線為x軸、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設AP=1,所以PG=1.所以yAC=-x+k,yBF=k-2kx.所以G(1,k-1),H(k22k-2,k2-2k2k-2).所以CHGC=yHyG=k2-2k2k2-4k+2.所以GHHC=k2-2k+2k2-2k.
方法六 利用三角函數(shù)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2022年版)》)對于三角函數(shù)知識要求為,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并認識銳角三角函數(shù)(sinA,cosA,tanA),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2]69.但部分學生提前學習涉及高中的三角函數(shù)相關知識,故得出思路8.
思路8:如圖6,設AP=1,則AB=k,所以tan∠PBG=PGPB=1k-1.因為∠EBF=45°,∠ABC=90°,所以∠FBC=45°-∠PBG.用高中三角函數(shù)誘導公式,得tan∠FBC=FCBC=FCAB=k-2k.證得GHHC=k2-2k+2k2-2k.
3 素養(yǎng)表現(xiàn)
《課標(2022年版)》總目標是: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學習,學生逐步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現(xiàn)實世界,會用數(shù)學的思維思考現(xiàn)實世界,會用數(shù)學的語言表達現(xiàn)實世界[2].2024年江蘇省宿遷市中考第28題著重考查學生對初中數(shù)學主干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學習過程中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情況.
(1)通過對空間觀念、幾何直觀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考查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現(xiàn)實世界.如“操作判斷”以圖形軸對稱運動為背景,在不同水平上考查學生觀察和探索經(jīng)過運動變化形成的新圖形的性質,以及運用發(fā)現(xiàn)的性質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空間觀念;如“探究證明”思路4,連接BD后,目之所及的8個等腰三角形都可與△BFG相似,進而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考查幾何直觀;如學生發(fā)現(xiàn)判斷△BFG的形狀以及求GHHC的值(用含k的代數(shù)式表示)有難度時,能利用非常規(guī)的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求解,嘗試用代數(shù)的方法研究幾何對象之間的關系和性質(坐標幾何),考查創(chuàng)新意識.
(2)通過對運算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考查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的思維思考現(xiàn)實世界.數(shù)學家伍鴻熙指出:“推理是數(shù)學的命根子.”章建躍博士說:“運算是數(shù)學的童子功.”不難得出,運算和推理是初中數(shù)學的“關鍵能力”.如“操作判斷”求∠EBF的度數(shù)以及“深入研究”求GHHC的值,特別是求GHHC的值,若選擇適合的方法計算量較小,選其它方法計算量較大,著重考查運算能力;判斷△BFG的形狀、求證EM=MF,更多考查學生的推理能力.
(3)通過對模型觀念和應用意識的考查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的語言表達現(xiàn)實世界.如“深入研究”思路6利用“操作判斷”的模型可以快速、準確求出GHHC的值,考查模型觀念;如“探究證明”和“深入研究”中多樣性解法,考查學生能否發(fā)現(xiàn)題干中蘊含的邏輯關系,結合所給數(shù)據(jù)應用符合實際要求的最優(yōu)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應用意識.
4 命題分析
4.1 立足基礎,素養(yǎng)導向眾所周知,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載體.因此,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試題編制也必須涵蓋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試題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正方形為背景,設計了多層次、多角度由淺入深的探究性問題.這些問題旨在創(chuàng)設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方式相匹配的問題情境,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過程中的關鍵能力,凸顯素養(yǎng)導向.
4.2 回歸操作,注重理解
試題設計讓學生在經(jīng)歷折疊正方形紙片的的操作實踐中,獲得直接的經(jīng)驗和體驗,建構真正的數(shù)學理解.如學生在折紙操作的探究中,充分理解圖中形成的線段與角,就能更好的靈活運用.
4.3 創(chuàng)新設計,結構合理
傳統(tǒng)的試題通常采用“串聯(lián)”結構,然而,這種結構存在一個問題:當學生無法解決前一個問題時,會對后續(xù)問題束手無策,這樣的設計無法真實考查出學生的實際水平.反之,本道中考壓軸題從最簡單問題為起點,編制考查學生3個思維不斷進階的探究性問題.問題鏈之間既有一定的邏輯關聯(lián)性,又有個體的獨立性.從關聯(lián)性看,“深入研究”的思路6就是在理解“操作判斷”的基礎上得出的解決方法,“探究證明”需用到“操作判斷”的結論等;從獨立性看,學生在無法證明EM=MF情況下也可以直接對“深入研究”進行求解,實現(xiàn)考查關注學情差異,突顯評價維度多元化的目的.總之,前后問題鏈的“并串聯(lián)”邏輯關系和學習經(jīng)驗一致,利于學生作答和展示自己對數(shù)學的理解.
5 結束語
《課標(2022年版)》增加了學業(yè)質量標準和考試命題建議,并明確提出了“堅持素養(yǎng)立意,凸顯育人價值”的命題原則[4].試題設計從“操作判斷”到“深入研究”,緊密結合數(shù)學情境,合理構建數(shù)學問題.這種設計注重基礎性,強化綜合性,并堅持開放性與探究性.借此,試題不僅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的能力,還引導教學回歸教材,促進評價與教學的良性互動,最終實現(xiàn)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試題命制.
參考文獻
[1]G·波利亞.怎樣解題[M].上海:上??萍冀逃霭嫔?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周斌.創(chuàng)生激活:讓數(shù)學課堂教學真正發(fā)生[J].數(shù)學通報,2023,62(01):26-29.
[4]許柱,周斌.一道中考網(wǎng)格作圖題多樣性解法的探究與思考[J].中學數(shù)學雜志,2022(12):59-63.
[5]章建躍.“圖形的變化”課程教材設計與教學[J].數(shù)學通報,2023,62(02):1-8+63.
作者簡介 許柱(1977—),男,江蘇泗洪人,中小學高級教師,宿遷市初中數(shù)學兼職教研員;主要研究中學數(shù)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