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627/j.cnki.cn22-1215/s.2024.03.043
摘 要:本文總結福薯8號甘薯早春溫控大棚育苗及高產栽培要點,涵蓋苗床準備、良種選用、排種、苗床管理、營養(yǎng)袋假植、土壤深耕、合理密植、科學施肥、收獲等技術,為甘薯生產提供技術參考,實現高效栽培。
關鍵詞:甘薯;福薯8號;溫控大棚育苗;
甘薯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培育優(yōu)質、充足的壯苗是確保甘薯高產栽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市早春氣溫變化較大,傳統育苗比較遲,且出苗不整齊,不利培育壯苗。利用設施農業(yè)溫控大棚(塑料薄膜大棚)在較短的時期內,用較少的薯種來培育出足夠的優(yōu)質、健壯的甘薯苗來供應大田栽培。比傳統春甘薯種植時間提前1個月左右,有利于甘薯延長營養(yǎng)生長期,提高產量,可增產500kg/667m2左右。
2023年2月上旬,在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鎮(zhèn)楊梅嶺村草荷塘組利用溫控大棚建立了3.33hm2甘薯大棚用于早春育苗(0.667hm2大棚用于排種,2.667hm2用于營養(yǎng)袋假植育苗),可供66.7hm2以上大田用苗,2023年4月中下旬供應栽培大苗。
1 早春甘薯大棚育苗的關鍵技術詳細歸納如下:
1.1 苗床準備
時間:在2023年1月進行苗床準備。
基肥施用:結合施基肥(每畝施用3000kg腐熟的農家肥),對土壤進行深翻。
翻松與畦制作:在下種前再次翻松土壤,并制作成寬1m、高20cm的畦,以適應甘薯育苗的需求。
1.2 選用良種
品種選擇:選擇省農科院繁育的福薯8號(白肉)原種薯。
種薯質量:選擇表皮光滑、薯形整齊、無病蟲害、無凍害和機械損傷的種薯,每個種薯重量控制在150g~250g之間。
1.3 適時排種
時間:在2023年2月上旬進行排種。
浸種處理:使用多菌靈300倍藥液浸種2min后,撈起晾干。
排種方法:每畝用種薯1.5kg,0.667hm2大棚用種15kg。播種后封土,澆足水,再用土雜肥蓋種,并平鋪塑料薄膜,四周需壓嚴以保溫保濕[1]。
1.4 大棚苗床管理
1.4.1 溫度調控策略
在早春時節(jié),由于氣溫較低,采用地膜與保溫燈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增溫。從播種到出苗階段,初始的幾天內,會保持土壤溫度在32℃~35℃之間,以促進種子的快速萌發(fā)。隨后,溫度逐漸調整到32℃左右,保持數天,以確保幼苗的健康生長。當幼苗基本出齊后,會將溫度控制在25℃~30℃之間,避免高溫對幼苗造成損害。在移栽前的幾天,溫度降低到20℃進行煉苗,使幼苗能夠適應外界環(huán)境。
1.4.2 水分管理
在種薯萌芽階段,由于葉片尚未長出,蒸發(fā)量較少,盡量減少澆水次數,以避免降低土壤溫度,影響出苗率。如果土壤過于干燥,會適當補充水分,但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宜[2]。
1.5 壯苗培育
當幼苗出齊后,會揭去地膜,并進行“蹲苗”和“煉苗”管理,以促進幼苗的健壯生長。在第一次剪苗前,一般不需要追施肥料,只需適當澆水即可。之后每次剪苗前,會停止?jié)菜當堤?,以抑制幼苗生長,培育壯苗。同時,會根據幼苗的生長情況,適時追施速效氮肥,如稀釋后的人糞尿、餅肥或硫銨、尿素等,并立即澆水,以促進肥料的吸收和防止燒苗。
1.6 營養(yǎng)袋假植育苗
在營養(yǎng)土配制方面,采用疏松的砂壤土與腐熟農家肥按2∶1的比例混合,并加入適量的硫酸鉀復合肥,以配制出營養(yǎng)豐富的土壤。然后,使用6cm寬、10cm高的營養(yǎng)袋進行育苗,每畝地排放營養(yǎng)袋約10萬個。在3月中旬,當幼苗長到30cm以上時,可以分批將其剪下,移植到營養(yǎng)袋中進行假植。移植后,澆足水,并保持營養(yǎng)袋的濕潤。大棚內的溫度會控制在25℃~28℃之間,并根據需要適時開棚通風或關棚保溫。在移栽前的一周內,使用0.1%的尿素和0.1%的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并使用45%的百菌清煙霧劑進行熏蒸消毒,以確保幼苗的健康移栽[3]。
2 甘薯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2023年我市依托邵武市德旺農業(yè)種植家庭農場,在洪墩鎮(zhèn)沙上村利用撂荒的沙洲地示范種植福薯8號甘薯50畝。該示范地,N:27°01′22″;E:117°60′27″海拔 180米、土壤類型為砂質紅壤、農業(yè)基礎設施完備。于4月25日移栽,10月24日收獲,生育期182天。經農業(yè)專家現場測產驗收,福薯8號甘薯實測畝產量為3686.4kg,獲得較好收成?,F將其高產栽培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2.1 土壤選擇
甘薯雖然對環(huán)境適應能力強,但是對土壤的要求卻十分嚴格,過于粘重的土壤雖然保水保肥能力強,但是容易板結,土壤透氣性差不利于薯塊的膨大。透氣性良好的土壤不僅有利于薯塊和根系的生長,而且還能使甘薯表皮光滑,有利于提高甘薯的產量和品質。
種植甘薯應選擇土層深厚、結構疏松、有機質含量豐富、排水通氣良好的沙壤土為宜,土壤孔隙度大能滿足薯塊膨大對氧氣的要求。好的土壤易于種出高產、優(yōu)質、口感好的甘薯。
2.2 土壤要深耕
俗話說“要有甘薯吃,土要挖一尺”,說的就是薯藤在移栽前要深耕土壤,翻土深度30~40cm,深層的土壤疏松有利于薯塊充分膨大。采用“高壟栽培”,增加土層深度、防止甘薯受澇、方便后期翻藤、增加土壤晝夜溫度差(非常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對甘薯產量和品質的提高很有幫助。
2.3 合理密植適時栽插
在4月中下旬移栽,適宜移栽的空氣溫度20℃~25℃和土壤保持濕潤,種植密度每畝4000至4500株,一般要求壟高30cm~40cm,壟距75cm,株距19cm~21cm。生育期保持在155至165天,過長容易導致薯形過大、過圓、裂皮、暴筋;對低產地塊可適當延長。
2.4 甘薯苗時改“斜插”為“船形”插
一般人們在栽甘薯苗時都會采用45度斜插法,這樣可以獲得較高的產量。但是甘薯苗采用“船形插秧法(U字形插秧法)”,可以在斜插的基礎上再提高30%的產量。
所謂的“船形插秧法”就是將甘薯苗橫埋入土壤中,呈船形,帶芽點露在外面。具體的操作方式為:把甘薯苗剪成30cm左右長,然后把埋入土壤中的葉子剪掉,只留植株頂部的2~3片葉子露出地表。
采用“船形插秧法”不僅能明顯地抑制植株旺長,而且有利于甘薯分層結“薯”,甘薯的塊根會呈現立體分布。甘薯不僅會結得多,而且還長得大,甘薯的產量會顯著提高。
2.5 科學施肥
甘薯是一種喜鉀作物,在整個生長期忌偏施氮肥,偏施氮肥很容易導致植株旺長,會出現只長莖葉而不結甘薯的現象。
在甘薯種植過程中,基肥的施用至關重要。一般推薦每畝地施用經過發(fā)酵處理的成品雞糞60kg,以及硫酸鉀15kg。這些肥料在施用前需充分混合,并借助起壟機械均勻撒入壟內,或者通過人工開溝的方式施入壟底。為了控制病害風險, 盡量避免使用土雜肥,因為其中含有過多的雜菌。然而,如果必須使用土雜肥,則必須確保其充分發(fā)酵腐熟,推薦每畝地施用400至500kg,并集中施入壟底。
另一種基肥方案是每畝地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2000kg,并搭配三元復合肥30kg。(草木灰含有豐富的鉀元素,如果條件允許,建議每畝地再額外施入80kg草木灰,這將有助于提升甘薯的產量和品質)。
在薯苗移栽后的15天,可以追施稀糞水或少量尿素(約8kg)作為提苗肥,以促進幼苗的茁壯成長。隨著甘薯的生長,當土壤出現裂縫時,需要每畝地沿著壟追施20kg硫酸鉀(請注意,避免使用氯化鉀),以補充鉀元素并促進薯塊的膨大。
通過以上這些精心的施肥管理,我們可以為甘薯的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支持,從而確保甘薯的產量和品質。
2.6 適時收獲
當平均氣溫降至15℃左右時開始收獲,到12℃時結束收獲,通常在霜降前完成。我市一般在10月中下旬收獲甘薯,以人工收獲為主。選擇在晴天的上午進行收刨,中午晾曬,下午裝運回窖。在運輸、貯藏過程中,要輕刨、輕裝、輕運、輕卸,以防止薯皮和薯塊的損傷。入窖時,應嚴格挑選薯塊,剔除受水浸、冷害、損傷和帶病的薯塊。
參考文獻
[1]徐玉紅.甘薯壯苗培育技術[J].河南農業(yè),2023(19):25.
[2]丁凡,鄒雪,余韓開宗,等.甘薯大棚三膜高效育苗技術[J].四川農業(yè)科技,2023(01):12-14,19.
[3]陳忠春, 甘薯脫毒良種繁育高產栽培技術研究示范. 浙江省,桐廬春成番薯專業(yè)合作社,2021-11-24.
收稿日期:2024.06.19
作者簡介:謝怡蘋(1973.4-)女,漢族,福建南安人,農藝師,常年從事糧食作物新品種試驗示范及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