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有大志并知錯能改,又何愁名聲不彰顯呢?讓我們來看看周處是如何除三害而自新的。
1 《三害》
周處年輕的時候,比較蠻橫,為鄉(xiāng)里人所忌憚。百姓都稱鄉(xiāng)里有三害:一是山中猛虎,二是河中蛟龍,三是浪子周處,周處被百姓排在三害之首。
2 《虎患》
有人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與蛟龍,實則是希望三害相互拼殺最終只剩下一個。周處應諾,帶弓箭深入猛虎常出現(xiàn)的密林。忽覺地動山搖,一只白額猛虎呼嘯而來,周處靈巧躲過。
3 《除虎》
猛虎翻身擺尾直撲,周處不慌不忙,后撤一步,看準猛虎,拈弓搭箭,命中猛虎前額,隨后結(jié)果其性命。
4 《蛟害》
長橋之下,蛟龍翻騰,見有人下水,立馬來襲,此地百姓深受其害。周處殺了猛虎,又來除蛟龍。他毫不畏懼,手持長劍,躍入水中,沖向蛟龍,猛刺一劍,蛟龍中劍落荒而逃。
5 《斬蛟》
周處緊追不舍,在水中與蛟龍激戰(zhàn)三天三夜,漂游數(shù)十里,終于除掉蛟龍。城中百姓初見周處三日不歸,以為被蛟龍吃掉,都互相慶祝。
6 《悔過》
等周處歸回鄉(xiāng)里,聽到百姓慶祝的緣由,才知道自己竟然給百姓帶來如此大的困擾,就有了改過自新的意思。他辭別母親,奔吳郡尋師而去。
7 《聞道》
周處見陸云,表示痛悔以往,但他擔心改過自新已經(jīng)來不及了,恐怕不能做出一番事業(yè)。陸云勸他說:“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憂令名不彰邪?”
8 《成仁》
周處發(fā)憤圖強,勵志好學,才兼文武,言必忠信克己,成為晉朝之重臣,終為百姓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