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斗霜雪,獨立寒枝,那是在等待春天;雨聲瀟瀟,花木入夢,那是在等待晨曦;孤云出岫,一無所系,那是在等待彩虹;江河奔騰,一瀉千里,那是在等待入海;虎行似病,鷹立如睡,那是在等待出擊。
人生,就是在一個又一個等待中度過的。諸葛亮未出茅廬之時,雖有滿腹經(jīng)綸、濟世之才,卻一直未遇伯樂。若是常人,必定日日苦悶、郁積于心,或是放浪不羈、自暴自棄,然而孔明卻始終以“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為誡,處事平和穩(wěn)重,瀟灑自如。一句“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足以見其充實而又自信的生活,而正基于此,諸葛亮終會為伯樂所識,終會聞名天下。然而這一切的前提是等待,是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tài)。
古人云:自古圣賢多寂寞。這是一種靜觀其變的等待。世之變化萬千,而我心靜然,是老聃所云“寧靜微妙,守玄抱一”的境界;是深潭微瀾,朗月照花,看世間浮華萬千,不屑于過眼煙云的氣度。
然而,等待絕不是消磨時光,無所作為。眾所周知,“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無所事事,游手好閑,那是在等待落魄;歪門邪道,不務正業(yè),那是在等待牢房;驕奢淫逸,迷戀財色,那是在等待死亡。這種消極的“等待”于人于己無任何意義,它不會引導你走上成功的大道,相反,它會誘你進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佛法的最高境界是“靜穆”,眾生蕓蕓,然我心如止水,不為所動,這難道不是一種等待嗎?它是在等待豁然,等待超脫。眾生皆對之神往,是因為這種等待的境界實在太難企及,然而我們卻應盡力為之,因為它孕育著理想與成功。
一條幽徑,曲折迂回中才能引起人心曠神怡的向往;一波微瀾,潮起潮落時才能疊出驚心動魄的回響;一個故事,哀婉憂傷中才能讓人體會肝腸寸斷的悲傷;一種人生,靜穆等待中才能成就其驚世駭俗的豪壯!
學會等待,因為它會使我們在平和靜謐中實現(xiàn)我們的理想,成就我們的人生。
【教師點評】文章以“學會等待”為線索,在逐層深入中闡釋了“等待與實現(xiàn)”的辯證關(guān)系。文章以排比開篇,以排比收束,整散結(jié)合。開頭一組排比文采斐然,氣勢十足,十分精彩,引人入勝。中間從正面闡述,從反面論證,在鮮明對比中確立正確的人生之道,表現(xiàn)辯證的思想,內(nèi)容充實,發(fā)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