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點評果戈理的諷刺劇為“含淚的微笑”,其意為“以不可見之淚痕悲色振其邦人”,他說,健康的笑,在被笑一方是悲哀的,倘若傳到讀者和觀眾心里,又是健康的。能走入人心、促人心痛、催人淚下、引人深思的笑,才具有審美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滑稽戲《哎呦爸爸》就是一出健康的喜劇,是“含淚的微笑”。
滑稽戲《哎呦爸爸》由上?;鼊F出品,梁定東、徐開麟編劇,虞杰導演,錢程、小翁雙杰主演。該劇劇情荒誕但不荒唐,內容與形式極不協(xié)調但又暗含著某種統(tǒng)一,真實細節(jié)漫畫夸張,滑稽場面氣氛悲涼,以人們可見的笑容觸動人們可感的心酸,揭示父母對兒女太好,太細致入微,愛得太明顯,兒女才有恃無恐的現(xiàn)實真實,以至于父母老了花錢買聚,在守望兒女的寂寞中落寞而去。作品邁過了笑過即忘的鬧劇層面,到達了荒誕喜劇的高度,讓人笑著笑著就哭了。
滑稽戲《哎呦爸爸》講述古稀老人宋德廣患病老年癡呆癥,記憶力漸漸退化。他擔心病情惡化神志不清,趁著清醒,寫下告白兒女的告別信。他雖兒女雙全,卻是空巢老人,老伴駕鶴西去,兒女各忙各的,不在身邊,生活孤寂難以排解。鄰居老陳家倒是時常歡聲笑語。老陳被孩兒們簇擁的情景與老宋的形單影只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老宋終于等到一個值得全家紀念的特別日子:老伴忌日逢生日!他不會做飯,特意打包熟菜加工,美其名曰“重炒料理”,欲與兒女團圓,以盼天倫之樂。豈料兒女姍姍來遲,磕頭鞠躬祭母后匆匆告辭。阿姐打包一桌好菜,阿弟打包奶油蛋糕和回程路費三百塊“零頭”(備注:“整頭”是五塊)!鄰居老陳目睹這幕后,不淡定了。兩小宋看望老宋沖著鈔票和物品這不應該,也不正常。他為老宋叫屈!但老宋不以為然,他見兒女發(fā)小錢,他高興!兒女吃光飯菜蛋糕,他高興!原本其樂融融的家庭團圓飯,變成了老宋叫外賣,他也高興!后來老陳支招,攛掇老宋上演《搶一萬塊紅包》《富翁叔叔歸來》《裝病》三幕戲,各種手段喚回兒女,以檢驗老宋在兒女心中的地位。戲劇表演終有謝幕的一刻,當真相揭開,一萬塊紅包被外人賺走,大富翁叔叔也不存在。兒女頓時氣急敗壞,指責父親過分作,耽擱他們養(yǎng)兒看球,但父親再沒從“裝病”的癡呆中醒過來。老宋真的病了,昏迷中仍喃喃自語:“老宋欠我一萬塊”“老宋欠我一萬塊”……以迎合子女心意,希求他們孝順,即便裝裝樣子,也無所謂。老宋的告別信喚醒了兒女遲到的領悟,可一切都晚了……父母生時未能奉養(yǎng),父母死后萬事皆空。生命中難以承受之痛莫過于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老宋養(yǎng)育兒女多年,等他老了,卻要“拿錢”來“騙取”片刻親情,這多么寒心。年輕人只顧貪圖享樂,打拼自我天地??尚ⅲ?jīng)不起等待。父母在不經(jīng)意間就兩鬢斑白,甚至離去,這時你才想起虧欠他們關愛、呵護和陪伴,抱憾盡孝無門。這一份后知后覺實在毫無新意。該劇沒有絲毫說教,但演者貴傳外意,觀者自得余音。老宋兒女事后的后悔、痛苦、懂得,都適時轉變成了對觀眾盡孝盡責的敲打和警醒。
滑稽戲《哎呦爸爸》舞臺表達別具匠心。老陳和老宋似曲藝相聲“捧哏”角和“逗哏”角,他們小巫見大巫式搭檔演戲,闡發(fā)對“孝”的倫理關切和思考,頗有意味。逗哏老陳,作為反襯“捧哏”老宋形象及其對子女執(zhí)著、深沉的愛的存在,他入戲也出戲,切換自如。戲里,他是老宋鄰居,因教子有方,因而看問題更客觀。每每老宋遭遇兒女怠慢,他總打抱不平。特別是最后一場,兩小宋嫌棄老宋作,他義憤填膺地教訓起來:“作?作?一個把一生心血都花在你們兩個人身上的人作?一個為了討你們開心,硬要發(fā)紅包,一下發(fā)掉3個月工資。心里想想難受??!難受但他還是笑嘻嘻地作。為了讓你們回來,他不會燒菜硬弄了一桌重炒料理給你們吃,這樣的人還作?你們不作?。磕銈兩鰜砭瓦@么大啦?小鬼你生出來就兩百斤我要嚇死了。你們兩個人小時候多作啊,一個作天,一個作地,他嫌棄過你們嗎?他沒嫌棄你們作,他陪著你們作,他滿腔熱情地陪著你們作,他是一碗熱粥;現(xiàn)在他老了稍微有點作,你們就嫌棄他作,罵他作,冷臉對著他的作,你們是一碗冷粥;你們只知道作作作,怎么不知道孝孝孝,難道孝順的‘孝’字從今以后就從中國的字典上擦掉了嗎?”老陳這段慷慨陳詞、振聾發(fā)聵,讓說者有心,聽者有意,聽者落淚。兩小宋聽到了,觀眾也聽到了,兒女盡孝自覺化為觀眾心語。
而“捧哏”角老宋呢?高爾基說,真正的藝術有權夸大,夸大是為了典型化,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老宋就是全劇全力夸大的人,一個典型老人形象。何以表現(xiàn)?因為老宋溺愛孩子能夠找到原因。老宋不是個案,他的行動態(tài)度訴說著大部分老人的心愿。不難看出,作品蘊含了劇作家和七旬老人對正在失去的東西,如生命本真、溫情親情的一種深深眷戀。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命在擁有和失去之間,很快就流逝了。人生就是一個過程,航行在身體之船上,沿著生老病死固定航線,沿途經(jīng)歷是洶涌波濤,還是風平浪靜,是苦難挫敗,還是快樂幸福;沿途擁有是財富、地位、榮耀,還是愛情、親情、友情……待到身衰體弱,都會模糊、失重、遠去。老去的過程是失去的過程。草木沒有感情,沒有思想。草木的枯榮,乃四季輪回,自然使然。而人類是萬物之靈長,當人的身體如草木般枯萎和凋零,蕭瑟的情味便涌上心頭,正如秋風肅殺,傷悲在人,老人們便想抓住點什么,不至于那么快失去。一句話,就是缺什么想什么。風燭殘年的老人如掉光樹葉的枯木,空寞的身心似冷雨浸濕的青苔。對于他們來說,享受親情就是體驗生命的再生。此時此刻,就算物品和鈔票再多,也比不過孩子們的歡笑打鬧,比不上點亮生命、慰藉情感。老年人身體虛弱,因此熱衷向內探尋,并補給能量。而孩子們的到來,就像煨熱老人身心的炭火,只要他們回來,就好。至于孩子是心回來了,還是身回來了,不重要?;貋砭秃茫号丶覟槔先说纳者M了活力的陽光,這就夠了??梢哉f,老宋溺愛孩子,期待孩子回家,甘愿為孩子付出,都出于他的生命的召喚。因此,盡管老陳分析有理,盡管他兒女桀驁不馴,老宋統(tǒng)統(tǒng)不理會,依然為兒女埋單付出,樂此不疲。主演錢程詼諧表演于老宋塑造也是加分項。他明知溺愛孩子行為荒謬,觀眾卻感到他的荒謬從其偏執(zhí)性格出發(fā)自然生成,其狀態(tài)嚴肅認真為滑稽表演營造著哲理性的喜劇效果,一個可信、可笑的中國式父親被塑造出來。
這對捧逗角,一個專注扮演為兒女操勞的典型老人,一個時不時間離出戲,替觀眾說心里話,為劇情說公道話;一個入戲執(zhí)迷不悟,荒誕著,一個出戲旁白觀眾,理智著;一個演,一個評,如此一來,既捕捉到了劇中人的藝術真實、生命現(xiàn)實,也追問到了戲外人的價值認知和責任擔當。
至于孩子們,他們的盡孝,實是責任,沉甸甸的責任。盡管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但責任支撐顯然不比生命召喚的力量來得更強大,這也是為什么寓“孝”于樂的劇目、書籍層出不窮卻又供不應求的原因。從這個角度來看,滑稽戲《哎呦爸爸》體現(xiàn)了他的常演常新的價值,因為不屬于人性本我的東西才要不斷地灌輸和強調。
總的來說,滑稽戲《哎呦爸爸》讓人深刻地感受到,所謂的滑稽戲遠不止于滑稽,這種滑稽是對生活的一種看似輕松、實則深刻的調侃和解構,真正的價值在于“滑稽”背后對“嚴肅”的關切和重建,亦如文章的標題“好笑”往往因為“好哭”才深刻,如果滑稽只是滑稽,那就真的有些滑稽了。
(作者: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四川師范大學文藝評論基地研究員)
(責任編輯/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