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美術是培養(yǎng)學生藝術欣賞能力與提升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一門課程,其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導入式教學則是美術課堂的有效教學方式之一,許多初中美術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及效率,激發(fā)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與參與積極性,應用導入式教學模式的頻率也越來越高。文章結合教材,對導入式教學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有效策略提出了建議和意見,希望對今后初中美術有效教學的實現(xiàn)能夠起到促進和推動作用。
關鍵詞:導入式教學;初中美術課堂;核心素養(yǎng)
隨著課程教育改革的發(fā)展,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各種教學方法得到應用。導入式教學是有效教學方式中的一種,它一般應用于課程教學的開端,主要目的和作用在于激發(fā)學生對當堂課程的興趣,設置一定懸念,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從而為接下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奠定基礎。
一、導入式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從導入式教學的應用現(xiàn)狀來看,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失敗的案例。這些應用不當?shù)慕虒W實例不僅沒有激起學生對課程的興趣,甚至連基本的教學任務都沒有完成。通過這部分教學案例的分析,筆者得出了以下結論:一是導入的整個過程一定要明確目標,防止出現(xiàn)偏題的情況;二是要注意導入方法的選擇,保證課題新穎、得當?shù)耐瑫r,還要注意其引入的巧妙性,重點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三是應注意導入與課題的聯(lián)系,一定要從課程內容出發(fā);四是教師還應做好充分準備,語言清晰、感情充沛,調動全體學生的情緒,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二、導入式教學應用于初中美術課堂的意義
(一)有助于提升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學生需要學習的課程比較多,美術只是其中的一門課程,加之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美術這門課程并未引起學生的重視。很多學生在學習美術課程時不用心,也不愿意參與到課堂互動中。教師應通過引入生活中及網(wǎng)絡上與美術相關的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主動性。當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之后,整個課堂也會充滿活力。
(二)有利于構建高效課堂
素質教育面向的是全體學生,需要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這里的全面不僅包含知識積累,也包含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等,簡而言之,就是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美術是落實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在課堂上,教師要基于對教學內容及學生的了解,合理設計課堂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鼓勵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感受美術學習的樂趣,了解美術學科的綜合性。
(三)有利于培養(yǎng)美術核心素養(yǎng)
初中美術課程中包含的很多知識點比較抽象,僅靠美術教師的講解是很難讓學生理解的。為了提升美術教學質量,教師課前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究內容與學生的適應性,合理利用導入式教學方式,通過課堂提問,引發(fā)學生思考并深入探究問題,鍛煉學生的美術學習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初中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創(chuàng)作作品,而是利用課堂教學提升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認知,導入式教學可以降低美術理論知識學習的難度,幫助學生掌握美術知識,對不同的美術表達形式產生自己的理解,真正把藝術的種子埋在學生心中,進而推動學生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三、導入式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導入式教學雖然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但如果運用不當,依然無法發(fā)揮其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結合前文提及的導入式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及其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有效應用,本研究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優(yōu)化導入策略:
(一)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
導入式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應用,教師除了要做好相應準備,還應充分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引發(fā)學生同感為導入的第一步。初中階段學生正值成長叛逆期,在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過程中,還應注意選材和措辭。比如就《我喜歡的動漫形象》這一章節(jié)內容的教學導入來說,教師如果直接進入教學內容中心,那么學生必然感覺索然無味,但如果教師先對學生進行提問“大家最近都看什么動畫片?主人公是什么樣子?最喜歡誰?”,學生會立馬想要分享。然后,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時間安排自由討論,給學生創(chuàng)造分享和交流的機會,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接下來繪畫教學的興趣。
(二)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在導入式教學過程中,除了充分聯(lián)系生活實際,教師還應合理運用情景創(chuàng)設的方式,通過還原場景或還原形狀,來激發(fā)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美術是一種視覺的藝術,它使學生對視覺現(xiàn)象產生廣泛而強烈的興趣,使學生的視覺激活更靈敏、快捷,從形式中獲取對應的情感。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導入,可以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情景,在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同時參與感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愉快教學做最好的鋪墊。但多媒體畢竟只是一種教學手段,如何使用才是關鍵。教師可精心選取素材并合理加工,使畫面和音樂有機結合,制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導入材料。
例如,針對“精美絕倫的傳統(tǒng)工藝”這一課程的情景創(chuàng)設,教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平臺去收集一些陶瓷器的演變過程,最好是結合歷史背景將青銅器或陶瓷器在當時的應用情況進行詳細說明。要想提高情景創(chuàng)設的針對性,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景的過程中還可以將范圍進一步縮小到“青銅時代”,就當時具有代表意義的器具進行展示和解說。這樣一來,不僅能為學生呈現(xiàn)立體的器物形象,同時還能通過感官刺激,激發(fā)學生思考課文主題背后的深層問題。
(三)充分利用問題導入
問題導入是美術教學中常見的一種導入方式。教師通過設置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思維,將學生迅速帶入學習主題。問題式導入法可以使美術課堂的趣味性更強,學生能夠主動對主題進行探究。當然在設置相應的問題、制造懸念時,教師必須做好充足的教學準備,從學生的特點出發(fā),合理預設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的各種反應,并做好應對預案,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問題導入和懸念的作用,為構建高效課堂做好鋪墊。
例如,在講解《清明上河圖》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導學案先讓學生選擇不同的身份,學生從自己選擇的身份角度了解畫作,分析和解決課程中提出的問題,逐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審美感知力。在開展該節(jié)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導入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課堂互動的興趣。教師詢問學生是否了解古時候人們的衣食住行,學生則用各不同身份進行回答。學生一(身份為畫家):古時候有錢人家穿的是綾羅綢緞,質地輕盈飄逸,此畫表現(xiàn)的多是普通老百姓的穿著,以布衣為主,市井味濃郁。學生二(身份為歷史學家):食,指的就是飲食,在畫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酒家、小飯館,甚至還有外賣,可見當時這個地方經濟富足,人民安居樂業(yè)。學生三(身份為建筑家):住,指的是居住地,大量的房屋在畫中出現(xiàn),房屋構造精細,布局合理。學生給出的答案可能會不切合實際,此時教師可以給出一些提示,幫助學生找準答題的角度。在一問一答中,學生基本了解了這幅畫的內容。接著,教師出示完整的《清明上河圖》,講述這幅畫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先整體欣賞,再分段欣賞。學生要從自己的身份角度深入思考,觀察每個部分的細節(jié)并提出疑問;教師從解決學生的疑問出發(fā),針對某部分內容重點賞析、討論、闡述。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問題導入起到的是促使師生互動、鋪墊和培養(yǎng)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作用。
(四)鼓勵學生盡情感受與想象
相比傳統(tǒng)課堂的限制,室外創(chuàng)作題材豐富,教學方法新穎,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激發(fā)學生繪畫的欲望,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外出繪畫,教師首先要保證學生的安全。小學到初中階段是學生能力階梯式提升的時期,學生對美術也會有全新的認識。
以《畫當年》一課為例,該課內容題材貼近生活,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平常的景物中發(fā)現(xiàn)和了解美,將內心最真實的情感以及感受描繪出來。在授課初期,教師應導入自然界各種各樣的聲音,從音樂入手,引導學生形容自己的感受。接著,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自然風光以及音樂,學生邊聽邊看邊感受大自然的美。然后教師拋出問題:如何在短時間內留住自然景色?這樣的設問既引出速寫這種繪畫形式,又為學習速寫技法做好了鋪墊。此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同欣賞一組速寫風景畫,再介紹一些畫家在寫生過程中發(fā)生的有趣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隨后,教師播放事先錄制好的風景速寫步驟教學視頻,引導學生學習技法并嘗試臨摹。當學生了解了速寫風景畫的相關知識和藝術特點后,教師則可以創(chuàng)設開放式導入活動,將學生帶出課堂,讓學生嘗試風景寫生。
(五)合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是教師根據(jù)教學所需,有目的地將新知識以問題形式設置在有趣的場景和故事中(提倡學生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使其學習新知識,達成教學目標。美術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 《尹少淳談美術教育》一書也定義了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明確美術學習要在特定的問題情境中,以問題導向和任務驅動,對知識、技能進行選擇和獲取。因此,開展好情境教學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恰當?shù)膯栴}情境,設計好問題,以問題為載體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良好的問題情境能夠激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至關重要。
以“可愛的吉祥物”一課為例,該課引導學生分析吉祥物的設計原則。首先,教師可先就“冰墩墩”“雪容融”的設計展開分析。如果教師直接提問“冰墩墩和雪容融是怎樣設計的,體現(xiàn)了哪些設計原則”,則問題過于籠統(tǒng),學生可能一時找不到思考的方向。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為什么選擇熊貓和燈籠原型來設計?哪些地方的設計體現(xiàn)了冬奧會的特點?有哪些精彩的設計細節(jié)”,先讓學生嘗試總結吉祥物的設計原則。這些問題十分具體,學生很快就能思索出答案,比如:熊貓是中國國寶,燈籠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冰墩墩”的冰晶外殼、“雪容融”面部的雪塊以及吉祥物的名字等都體現(xiàn)了冬奧會的特點。由此,學生總結出了吉祥物設計的地域性、主題性原則。隨后,教師可讓學生了解“海寶”形象運用的擬人和夸張設計手法。教師可以多次調整、優(yōu)化問題設計,從最初的“海寶”是怎樣設計的,到從漢字到“海寶”的形象做了哪些改變,學生能從問題的變化中更加全面地感知“海寶”形象設計的思考過程,了解到除了添加人的五官表情,“人”字的大膽夸張與變形使“海寶”的整體形象具有擬人化的特征。
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設計問題情境,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認真研究教材,根據(jù)教學內容、重難點和學生的整體情況巧妙設計、反復斟酌。教師要在引發(fā)學生探究興趣的基礎上,解決本課的重難點問題;要不斷研究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原則與方法,優(yōu)化問題設計,發(fā)揮問題情境引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價值。
(六)利用音樂激發(fā)靈感
音樂情境是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是視覺藝術,音樂是聽覺藝術,二者同為重要的藝術形式,有著不同的情感和魅力。把音樂融入美術課堂,將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結合,能夠渲染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藝術是相通的,教師在美術教學時巧用音樂的力量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讓優(yōu)美的音樂和美術作品中美的意境、形象感染學生,調動學生追求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熱情,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提升核心素養(yǎng)。
四、結語
導入教學法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雖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導入的過程中,一是要明確目標,防止出現(xiàn)偏題的情況;二是必須注意方式方法的選擇,在讓課題新穎得當?shù)耐瑫r,還要注意課題引入的巧妙性,在引起學生注意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充分發(fā)揮導入式教學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侍喬. 解析導入式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應用[J]. 啟迪與智慧(教育),2015(11):72.
[2] 賴瑞文. 導入式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運用實踐[J]. 美術教育研究,2021(10):170-171.
[3] 徐海燕. 美術教學中應用導入式方法促進學生早日成才[J]. 成才之路,2013(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