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帥,王皓民,黃慧
(長沙理工大學 設計藝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14)
后現代主義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嬉皮士、朋克等街頭文化與當代時裝設計有著密切的關系。現代時裝設計是后現代主義的一面鏡子,后現代藝術中的解構、折衷、反諷、挪用等表現手法在西方當代時裝設計中都有反映[1]。解構主義試圖拆解符號的概念,通過打破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能指和所指創(chuàng)造新的符號[2]。特別是20世紀70 年代興起于歐洲的反時裝運動,年輕人通過改變現代服裝結構追求表現自我內在價值[3]。服飾的不對稱設計不論是在服裝造型結構上的調整、顏色上的碰撞、服裝材質上的反差,還是顏色和圖案上的拼接,都能彰顯服裝設計師個人獨特的設計理念[4]。
解構主義是20 世紀70 年代法國哲學家雅克德里達顛覆西方形而上學傳統(tǒng)的思想在法國發(fā)起的一種思想流派。這種思潮也影響了時裝界,設計師開始尋求突破傳統(tǒng)的設計語言和審美標準,追求更加個性化、多元化和反傳統(tǒng)的表達方式。設計師們開始運用不對稱、拆解、錯位、重疊等手法,打破傳統(tǒng)的線條和比例,創(chuàng)造出充滿動態(tài)和不確定性的設計。其中不對稱設計是非常具有創(chuàng)作性的設計風格,在服飾設計中加入不對稱元素能夠打破服裝原有和諧的結構,造成視覺上的沖突感,使服裝造型設計上更具有設計感。
不對稱設計最初是在建筑中產生了不對稱建筑設計的原則和位移,后來逐漸運用在服裝設計。在剪裁方面,不對稱設計通過不同長度的衣擺、不對稱的領口或肩膀設計來給人一種動態(tài)和不確定的感覺。線條方面,不對稱設計通過斜線、交叉線或不規(guī)則的線條來增加服裝的動感和獨特性。裝飾方面,不對稱設計通過在服裝上添加不對稱的裝飾營造出一種獨特的美感。圖案方面,不對稱設計通過不對稱的圖案排列來增加服裝的視覺層次和趣味性??偟膩碚f,不對稱設計在時裝中被廣泛應用突破了傳統(tǒng)的對稱和平衡,創(chuàng)造出獨特而富有張力的設計效果,表達了設計師對傳統(tǒng)觀念的挑戰(zhàn)和對個性化、創(chuàng)新性的追求。
服裝款式不對稱主要通過分割設計和雜湊設計實現[5]。分割設計可以進行有比例的分割或是對幾個要素進行分割,從而達到新穎的服裝風格。服裝中的分割線又叫結構線,結構線是在完整的平面上進行立體曲線塑造和余量處理的手段。
山本耀司運用非常規(guī)結構線的造型手法,在保持整體服裝造型不變的前提下,進行平行移動或定點旋轉,偏移常規(guī)的結構線所在位置,在有限的空間里折疊出的褶皺營造服裝的立體空間感,在服裝和身體之間創(chuàng)造了另外流動的空間,在服裝造型充滿張力的同時滿足消費者個性表達的心理需求。
川久保玲通過具有良好伸縮性的面料包裹人體,并在身體各個部分增加大小不一的填充物,這些填充物形成了不對稱的服裝造型設計。在2019 F/W 中,川久保玲延續(xù)了黑色朋克,款式造型用到了各種面料的切割和凸起,使面料形成不對稱的位置不定的腫包,除了包裹填充,川久保玲還運用了功能錯位、不規(guī)則撕扯、內部外露等設計手法,形成不對稱的設計風格,來表現不同形態(tài)和日本傳統(tǒng)美學表現——“未完成感”。
面料再造是服裝的制作過程中,設計師們?yōu)榱四軌虺浞值乇磉_設計理念和構思,在完全符合其審美原理和形式的美感規(guī)律法則的前提下,采用傳統(tǒng)和現代相互巧妙結合的方式和技術,通過解構、重組、重新設計和改進,對織物進行創(chuàng)新和二次設計,使得服裝富有層次感、節(jié)奏化以及獨特的表現方法[6]。
山本耀司大膽的將面料結構進行改變,通過刺繡、撕、磨、印花、鏤空、鉤花、抽絲等等方式。從而使材料產生新的構成形式、表面肌理及審美情趣,拆解改變已有面料的完整性,形成新的面料結構形態(tài)[7]。山本耀司對傳統(tǒng)面料的繼承上也很注重面料的再次創(chuàng)作,他利用一些傳統(tǒng)的手法將工藝運用到現代的作品當中,使服裝附加底蘊的同時使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性在此體現。
川久保玲在2018 F/W 中,通過有層層堆砌的薄紗和怪異棉服搭配在一起,運用跳色搭配達到對和諧的結構造型的解構。如有層層的布料堆砌而成的蛋糕上衣,還有布料堆砌而成的花朵制作而成的上衣,以及運用不同造型的單一結構層層堆砌后形成的上衣結構,表現了川久保玲一直追求通過“打碎、疊加、重組,反對整體統(tǒng)一”的解構主義設計理念。
圖案的不對稱一般體現在各個部分的組合及對比上,準確地來說,無論是大是小,位置分布怎樣,都要講究圖案的韻律和節(jié)奏,做到形式美和均衡美的協(xié)調統(tǒng)一。
山本耀司在2020 F/W 中,使用印象中傳統(tǒng)的黑色定調,通過撕毀破洞、不對稱衣身的設計,在圖案上配以不對稱泛年輕化的“涂鴉元素”、漸變式的圖案色彩、左右不對稱的圖案紋樣設計達到了對圖案的解構。通過對圖案在造型和顏色上的不對稱設計,解構了“服裝語言”里傳統(tǒng)圖案設計元素,脫離了既有的脈絡創(chuàng)造了新的“服裝語言”。
在2018 S/S 中,川久保玲以“多維涂鴉”為主題,在夸張多變廓形的服裝上進行不對稱圖案的設計。如超現實主義藝術作品人像解構、經典漫畫人物圖案的倒置、左右不對稱的抽象圖案設計,除此之外也運用噴漆涂鴉的不對稱圖案,和各種可愛不對稱圖案的毛絨玩具懸掛在服裝上形成不對稱設計。
服裝配飾的設計取決于面料創(chuàng)新和如何利用基礎元素碰撞出新的視覺效果。而不對稱服裝配飾是一種集表現力、層次感、肌理感于一體的藝術表現,以不同材料和輪廓為切入點,運用多元的裝飾手法,結合面料再造設計,使配飾和服裝碰撞出不同的視覺效果[8]。
山本耀司在2018 S/S 中,在裝飾上選用了不對稱的帽子,雖然是簡約的黑色卻讓人感覺到這不僅僅是單調的顏色,仿佛看見了鮮艷的彩色一般。山本耀司還運用幾何形狀的項鏈、手鏈來進行服裝的搭配。山本耀司的配飾具有垂釣感,相互疊搭,交織,解構重組,不對稱的藝術效果將簡單的配飾,營造出一種不羈的自由感。
川久保玲在2022 F/W 中以黑色為主色調,這場秀古怪而富有創(chuàng)意,幾乎全黑的服裝與英國藝術家Gary Card 的彩色頭飾形成鮮明對比。除了最基本的頭飾,川久保玲在服裝外形上有運用填充和大膽的夸張進行對服裝的裝飾,也有運用頭紗對衣服的遮蓋進行的裝飾。
服裝的款式是反映服裝整體造型部分,不對稱設計則是通過打破和諧畫面造成沖突感的方式,展示服裝款式的獨特個性以及審美價值。設計師通過不同材質的面料塑造出千奇百怪的造型效果,最后通過圖案和裝飾的不對稱設計則能深層次的改變原有的符號意義產生差異化表現,體現了整件服裝的不對稱設計風格。
文章通過對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在服裝設計上的不對稱設計分析,在解構主義的視角下總結了四個表現,即時間化與空間化的延異、非在場的蹤跡、消解當下在場的替補以及引入時間的游戲。
德里達在解構主義中所說的“延異”,即時間的空間化與空間的時間化的新型審美形態(tài)。德里達延異的概念是在索緒爾差異的基礎上生成的,在空間上是指相鄰符號之間的橫向差異關系,在時間上是指不相鄰符號間的縱向差異關系,這種由符號的共時態(tài)區(qū)分引出的歷時態(tài)的延擱,加深了符號意義的不確定性的本質[9]。關于時間化的延異日本設計師在同一作品中表現了不同時期的多種藝術形態(tài),包含了傳統(tǒng)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等符號學意義上的差異性與多種審美形態(tài)的融合。在空間化的延異上日本設計師為形成服裝面料形態(tài)的破碎感,在處理上運用到切口、抽紗、撕裂等手法表達未完成感。這種未完成感是指一部分作品中因為某些原因造成了殘缺,并不是真正的沒有完成,而就是這殘缺的部分,引起了人們更多的思考和發(fā)揮想象的空間[10]。
對于德里達來說是“延異”產生了“差異”。延異不等同于在場,因為對于延異來說沒有存在的在場問題。德里達提供的概念蹤跡為的是擾亂符號形而上學的決定論,即符號是某種無統(tǒng)一性單元[11]。德里達用它指一種在場的事物、符號借不在場的事物顯現的狀態(tài)。如日本設計師在服裝色彩上表現的突變,即服裝中突然出現的具體色塊、線條、配飾色彩點綴、無邊界色彩區(qū)域貫穿出線性效果,來打破整體服裝和諧的色調,是通過色彩搭配規(guī)則這一不在場的事物顯現出來的。解構的手法最終呈現出較為散亂無秩序,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亦或是在配飾上的不對稱設計在整體上打破了設計理論上規(guī)定的和諧感,從而呈現出具有個性的設計風格,打亂了傳統(tǒng)形而上學中表現的統(tǒng)一性單元。
德里達通過將本體化觀念的解構,在場的言語被消散了,被包含著“在場”的“不在場”取而代之。德里達認為,并不存在最終在場的先驗所指,而只有不在場能指的不斷替補,能指和所指的聯(lián)系是任意的。從根本上講,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脫離能指的運動,能指與所指的區(qū)分最終會消亡[12]。服裝設計中出現的圖案設計的解構主義就是打破現有的圖案表現的秩序,通過消解現有圖案的表現,以夸張、打碎、疊加、重組等表現方式重視個體以及部件本身,反對總體統(tǒng)一,從而創(chuàng)造出支離破碎和不確認感[13]。尤其是川久保玲在服裝中褶皺的表現形式為建筑的空間感、對比突變感和裝飾體積感[14]。
德里達認為符號的能指為何永遠無法抵達所指(signified),即符號的能指與所指是一場意義與規(guī)則反復糾纏的無限游戲,因此基于解構主義的符號的自由游戲最終實現了后現代主義追求的文化的多元性表達。如日本設計師在服裝結構的結構上追求動感,即著眼于服裝的平面結構,極少數的開剪銜接以及減少省道,以一塊布來完成服裝,保留人體與服裝之間的空間,服裝可以跟人體的變化而變化,呈現無結構式的解構主義服裝以追求一場意義與規(guī)則不斷變化的游戲形式。換句話說,就是服裝所表現的能指不會表達出一個確定的所指。
解構主義服裝風格以逆向思維進行構思,將原始服裝造型的基本結構進行拆分再組合,形成獨特的外部造型特征。解構主義風格中不對稱設計是非常具有創(chuàng)作性的設計風格,在服飾設計中加入不對稱元素能夠打破服裝原有和諧的結構,造成視覺上的沖突感,使服裝造型設計上更具有設計感?;诮鈽嬛髁x的不對稱設計風格表現看來顯得凌亂和無序,但是深入思考之后其內在展現了當代年輕人審美原則。這種反傳統(tǒng)意識的發(fā)展被服裝設計師應用到服裝設計領域,充分體現當代多元文化的社會背景以及彰顯年輕人了個性前衛(wèi)的服裝審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