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草長鶯飛。
在一個陽光明媚,春風和煦的周末,我到江邊公園散步,呼吸新鮮空氣。但見棵棵楊柳,在春風的吹拂下,“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一群孩子在江邊的綠茵地上放風箏,比誰的風箏放得高,飛得遠,任情嬉戲。
漫天風箏飛舞,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在公園亭子旁,有做風箏生意的商家,攤位上的風箏多呈三角形,上畫有蝴蝶、老鷹、蝙蝠、大魚等形狀,今年是兔年,兔子形狀的較多,飛龍形狀的還拖著長長的尾巴??傊@些風箏形態(tài)各異,五彩繽紛,配套齊全,十分討孩子的喜歡。
瞧著在空中飛舞的風箏,我不由得浮想聯(lián)翩,當然想的不是別的,而是與風箏有關的事。
風箏在我國的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相傳魯班曾用木、竹做風箏?!赌印攩枴酚涊d:“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這是有關風箏的較早記載。
風箏的真正命名是在《詢芻錄》中的記載:“風箏,即紙鳶,又名風鳶?!?/p>
古人還認為清明的風很適合放風箏。清人潘榮所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挈盒,輪轂相望,各攜鳶線軸,祭掃畢,即于墳前施放較勝?!薄肚寮武洝分姓f:“春風自下而上,紙鳶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斷鷂’之諺?!?/p>
當代中國常有風箏盛會,最有名的當數山東濰坊。清明前后,這里風和溫適,最適宜放風箏,濰坊也因此被譽為“世界風箏之都”。
古人認為,放風箏不僅僅是一種游藝活動,還可以帶走病毒和晦氣,消災解難?!都t樓夢》里的林黛玉是個“病秧子”,被認為是晦氣纏身,因此她放風箏最積極?!都t樓夢》第七十回中就有描寫:“林黛玉不舍得將制作精巧的風箏放掉,李紈勸道,放風箏圖的是這一樂,所以又說放晦氣,你更該多放些,把你病根兒都帶了去就好了!”這也算是古人的一腔祝福吧。
思緒轉回到現在。貪腐行為自古以來都是人們所深惡痛絕的,百姓向來希望社會能夠風清氣正。而風箏的諧音正是“風正”,也算是清正廉潔的象征。放風箏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經久不衰,是因為除了具有玩樂功能外,還有勸慰“風正”之意。當然,要做到風清氣正,就必須遵守黨紀國法。就像放風箏者手中的線軸,一旦線軸斷了,任憑風箏隨風飄搖,沒了約束,很快就會墜落在地。因此人生在世,尤其是當官且有職有權的,一定要牢記黨紀,敬畏法規(guī),自我約束,力戒貪腐;否則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沒了方向,不但飛不高,飛不穩(wěn),還會隨時墮落,受到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