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寧夏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監(jiān)測以寧夏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監(jiān)測為基礎,融合第三次國土調查成果,全面掌握了寧夏荒漠化和沙化現狀結果及上期變化情況。監(jiān)測結果顯示,寧夏荒漠化土地總面積達263.51萬hm2,占寧夏國土總面積的50.72%;沙化土地總面積達100.32萬hm2,占寧夏國土總面積的19.31%。與第五次監(jiān)測結果相比,荒漠化土地面積減少15.39萬hm2,沙化土地面積減少12.14萬hm2。從政策創(chuàng)新、科學防治、健全監(jiān)管等方面提出了寧夏荒漠化和沙化防治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荒漠化; 沙化; 動態(tài)變化; 監(jiān)測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04X(2023)09-0033-05
doi:10.3969/j.issn.1002-204x.2023.09.010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the Sixth Desertification and Sandification Monitoring in Ningxia
Li Qingbo, Zou Miao, Qi Ronglian, Wei Yaofeng
(Ningx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 Institute, Yinchuan, Ningxia 750001)
Abstract"The sixth desertification and sandification monitoring in Ningxia was based on the result of the fifth desertification and sandification monitoring in Ningxia,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 The results showed a comprehensive current situation of desertification and sandification in Ningxia and changes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period. The monitor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area of desertification land in Ningxia was 2.635 1 million hm2, accounting for 50.72% of the total land area in Ningxia. The total area of sandification land was 1.003 2 million hm2, accounting for 19.31% of the total land area of Ningxia. Compared with the fifth monitoring, desertification land decreased by 0.153 9 million hm2"and sandification land decreased by 0.121 4 million hm2.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subsequ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esertification in Ningxia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cy innovation, scient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sound supervision.
Key words"Desertification; Sandification; Dynamic change; Monitoring
作者簡介:李慶波(1981—),男,河南濟源人,林業(yè)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yè)調查與規(guī)劃工作。
收稿日期:2023-02-16""修回日期:2023-02-20
荒漠化是包括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在內的種種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亞濕潤半干旱地區(qū)的土地退化[1-2],被稱為“地球癌癥”。沙化是指在各種氣候條件下,由于自然和人為因素導致土地呈現沙質或礫質為主的土地退化[3-4]。開展荒漠化和沙化監(jiān)測是荒漠化和沙化防治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能夠全面掌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狀況及時空動態(tài)變化,為國家荒漠化和沙化防治宏觀決策及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科學依據和基礎數據。
寧夏地處中國北方干旱半干旱過渡地區(qū),屬于農牧交錯地帶,是我國荒漠化及沙化最為嚴重的省區(qū)之一,也是風沙侵入我國腹地和京津冀地區(qū)三大主要通道之一,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因此,開展寧夏荒漠化和沙化監(jiān)測,系統(tǒng)分析荒漠化和沙化的演變規(guī)律、特點和變化原因,對寧夏開展荒漠化和沙化科學防治,制定和完善防治措施及編制長遠規(guī)劃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寧夏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監(jiān)測結果進行分析,全面反映了當前寧夏荒漠化和沙化現狀及動態(tài)變化趨勢,科學評價了寧夏荒漠化、沙化防治所取得的成績,對寧夏開展荒漠化和沙化科學防治、制定和完善防治措施及編制長遠規(guī)劃具有一定意義。
1 調查概況
1.1 工作概況
寧夏是全國荒漠化和沙化重點分布區(qū)域之一,也是全國荒漠化和沙化重點監(jiān)控防治區(qū)[5]。自1994年組織第一次沙化土地調查[6],截至2014年,共完成5期調查。2019年第六次采用遙感與地面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對近5年監(jiān)測區(qū)土地利用類型發(fā)生變化的圖斑進行區(qū)劃調查,形成寧夏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監(jiān)測成果。
1.2 調查范圍
荒漠化以濕潤指數在0.05~0.65為監(jiān)測范圍。就寧夏全區(qū)而言,荒漠化監(jiān)測行政范圍主要包括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和中衛(wèi)市全域17個縣(區(qū))202個鄉(xiāng)(鎮(zhèn)),監(jiān)測區(qū)總面積達393.08萬hm2,占寧夏國土總面積的75.66%。
寧夏沙化監(jiān)測行政范圍包括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全域及中衛(wèi)市沙坡頭區(qū)、中寧縣共16個縣(市、區(qū))181個鄉(xiāng)(鎮(zhèn)),監(jiān)測區(qū)總面積達328.50萬 hm2,占寧夏國土總面積的63.23%。
1.3 技術方法
寧夏荒漠化和沙化監(jiān)測采用優(yōu)于1 m分辨率經校正處理的衛(wèi)星遙感數據,結合地面調查獲取監(jiān)測信息,以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數據為底圖,融合第三次國土調查成果,確保國土三調圖斑界線和土地利用類型不變的情況下,利用ArcGIS軟件分別按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利用類型細化圖斑,在此基礎上開展植被蓋度、高度、作物缺苗率等30余類調查因子判讀與填寫。與第五次比較,凡調查因子發(fā)生變化的圖斑,核實因子變量及圖斑邊界的準確性。建立實地調查圖片庫,獲取荒漠化、沙化土地土壤表層及植被生長狀況等信息。
2 荒漠化和沙化監(jiān)測結果
2.1 荒漠化土地監(jiān)測
在本次荒漠化監(jiān)測范圍內,寧夏荒漠化土地總面積達263.51萬hm2,占總監(jiān)測面積的67.04%,占寧夏國土總面積的50.72%;非荒漠化土地總面積達129.57萬hm2,占總監(jiān)測面積的32.96%,占寧夏國土總面積的24.94%。
2.1.1 主要縣(區(qū))荒漠化監(jiān)測
根據本次荒漠化監(jiān)測結果,鹽池縣荒漠化土地面積達55.29萬hm2,占寧夏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20.98%;沙坡頭區(qū)荒漠化土地面積達44.53萬hm2,占寧夏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16.90%;同心縣荒漠化土地面積達35.47 萬hm2,占寧夏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13.46%;海原縣荒漠化土地面積達23.14 萬hm2,占寧夏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8.78%;靈武市荒漠化土地面積達22.29萬hm2,占寧夏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8.46%;其他縣(市、區(qū))荒漠化土地面積達82.79 萬hm2,占寧夏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31.42%。
2.1.2 荒漠化侵蝕類型
監(jiān)測統(tǒng)計,寧夏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現為風蝕、水蝕、鹽漬化3種形式,其中:風蝕荒漠化土地面積達115.79萬hm2,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43.94%;水蝕荒漠化土地面積達145.80萬hm2,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55.33%;鹽漬化土地面積達1.92萬hm2,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0.73%。
2.1.3 荒漠化程度
寧夏輕度荒漠化土地面積達149.19萬hm2,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56.61%;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積達91.40萬hm2,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34.69%;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積達17.18萬hm2,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6.52%;極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積達5.75萬hm2,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2.18%。
2.1.4 荒漠化土地利用類型
本次寧夏荒漠化耕地面積達29.83萬hm2,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11.32%;荒漠化園地面積達1.89萬hm2,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0.72%;荒漠化林地面積達38.20萬hm2,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14.50%;荒漠化草地面積達177.37萬hm2,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67.31%;荒漠化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達0.04萬hm2,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0.02%;荒漠化其他土地面積達16.18萬hm2,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6.14%。
2.2 沙化土地監(jiān)測
在本次沙化監(jiān)測范圍內,寧夏沙化土地總面積達100.32萬hm2,占沙化土地分布區(qū)總監(jiān)測面積的 30.54%,占寧夏國土總面積的19.31%;非沙化土地面積達211.06萬hm2,占沙化土地分布區(qū)總監(jiān)測面積的 64.25%,占寧夏國土總面積的40.62%。
2.2.1 主要縣(區(qū))沙化監(jiān)測結果
鹽池縣沙化土地面積達41.30萬hm2,占寧夏沙化土地總面積的41.17%;靈武市沙化土地面積達19.28 萬hm2,占寧夏沙化土地總面積的19.22%;沙坡頭區(qū)沙化土地面積達10.76萬hm2,占寧夏沙化土地總面積的10.73%;紅寺堡區(qū)沙化土地面積達7.23萬hm2,占寧夏沙化土地總面積的7.21%;其他縣(市、區(qū))沙化土地面積達21.74萬hm2,占寧夏沙化土地總面積的21.67%。
2.2.2 沙化土地類型監(jiān)測結果
寧夏沙化土地類型包括流動沙地(丘)、半固定沙地(丘)、固定沙地(丘)、沙化耕地、戈壁。根據本次沙化土地監(jiān)測結果來看,寧夏流動沙地(丘)面積達4.54萬hm2,占沙化土地總面積的4.53%;半固定沙地(丘)面積達7.93萬hm2,占沙化土地總面積的7.90%;固定沙地(丘)面積達73.81萬hm2,占沙化土地總面積的73.56%;沙化耕地面積達7.45萬hm2,占沙化土地總面積的7.43%;戈壁面積達6.60萬hm2,占沙化土地總面積的6.58%。
2.2.3 沙化土地程度監(jiān)測結果
寧夏輕度沙化土地面積達68.82萬hm2,占沙化土地總面積的68.60%;中度沙化土地面積達20.77萬hm2,占沙化土地總面積的20.70%;重度沙化土地面積達5.40萬hm2,占沙化土地面積的5.38%;極重度沙化土地面積達5.33萬hm2,占沙化土地總面積的5.31%。
2.2.4 沙化區(qū)土地植被蓋度監(jiān)測結果
本次寧夏沙化土地植被蓋度小于10%土地面積達4.72萬hm2,占沙化土地面積的4.70%;植被蓋度在10%~29%的面積達8.45萬hm2,占沙化土地面積的8.43%;植被蓋度在30%~49%的面積達35.59萬hm2,占沙化土地面積的35.47%;植被蓋度在50%~69%的面積達43.23萬hm2,占沙化土地面積的43.10%;植被蓋度大于70%的面積達0.89萬hm2,占沙化土地面積的0.88%;剩余7.45萬hm2沙化耕地未納入蓋度統(tǒng)計,占沙化土地面積的7.42%。
2.2.5 具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監(jiān)測結果
在本次監(jiān)測范圍內,寧夏具有明顯沙化趨勢土地面積達17.12萬hm2,占沙化土地總監(jiān)測面積的5.21%,占寧夏總土地面積的3.30%。其中:沙坡頭區(qū)具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面積達5.53萬hm2,占比32.31%;紅寺堡區(qū)具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面積達3.04萬hm2,占比17.73%;中寧縣具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面積達2.80萬hm2,占比16.33%;其他縣(區(qū))具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面積達5.75萬hm2,占比33.59%。
3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兩期變化比較與分析
寧夏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監(jiān)測結果與第五次相比,荒漠化和沙化狀況總體明顯好轉,呈現整體遏制、持續(xù)縮減的良好態(tài)勢。
3.1 荒漠化和沙化面積持續(xù)縮減
寧夏第五次荒漠化總面積達278.9萬hm2,第六次荒漠化總面積達263.5萬hm2,兩期對比發(fā)現,寧夏荒漠化土地面積總體減少15.39萬hm2,平均每年減少3.08萬hm2。寧夏第五次沙化土地總面積達112.46萬hm2,第六次沙化土地總面積達100.32萬hm2,兩期對比發(fā)現,寧夏沙化土地面積總體減少12.14萬hm2,平均每年減少2.43萬hm2(表1)。
3.2 荒漠化和沙化程度逐年減輕
兩期荒漠化監(jiān)測結果對比分析顯示,輕度荒漠化土地面積減少8.53萬hm2,平均每年減少1.71萬hm2;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積減少3.51萬hm2,平均每年減少0.70萬hm2;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積減少2.91萬hm2,平均每年減少0.58萬hm2;極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積減少0.43萬hm2,平均每年減少0.09萬hm2(表2)。
兩期沙化監(jiān)測結果對比分析顯示,輕度沙化面積減少6.67萬hm2,平均每年減少1.33萬hm2;中度沙化面積減少0.13萬hm2,平均每年減少0.03萬hm2;重度沙化面積減少2.74萬hm2,平均每年減少0.55萬hm2;極重度沙化面積減少2.59萬hm2,平均每年減少0.52萬hm2(表3)。
3.3 沙區(qū)植被狀況持續(xù)向好
寧夏第六次沙化監(jiān)測區(qū)土地平均植被蓋度為26.3%,較第五次上升2.01百分點。植被蓋度40%~69%的沙化土地面積呈現明顯增加的趨勢,5年間累計增加9.10萬hm2,與2014年相比增加了16.65%,特別是植被蓋度在60%~69%的沙化土地面積增加最為明顯,增加了10.14萬hm2,與2014年相比增加了12.17%。結果表明,中蓋度植被面積增加,高、低蓋度植被面積略有減少,沙區(qū)植被狀況進一步改善。
3.4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類型動態(tài)變化
由表4可以看出,與第五次荒漠化監(jiān)測結果相比,寧夏風蝕荒漠化土地面積減少10.19萬hm2,平均每年減少2.04萬hm2;水蝕荒漠化土地面積減少0.81萬hm2,平均每年減少0.16萬hm2;鹽漬化荒漠化土地面積減少4.39萬hm2,平均每年減少0.88萬hm2。
與第五次監(jiān)測結果相比(表5),寧夏流動沙地面積減少2.61萬hm2,平均每年減少0.52萬hm2;半固定沙地面積減少0.87萬hm2,平均每年減少0.17萬hm2;固定沙地面積減少5.64萬hm2,平均每年減少1.13萬hm2;沙化耕地面積減少0.91萬hm2,平均每年減少0.18萬hm2;戈壁面積減少2.11萬hm2,平均每年減少0.42萬hm2。
4 荒漠化和沙化防治形勢
綜上所述,寧夏荒漠化和沙化呈現整體好轉趨勢,但寧夏荒漠化和沙化面積依然較大,局部地區(qū)仍有惡化跡象,防治工作任重而道遠。
4.1 生態(tài)環(huán)境依然脆弱
寧夏西、北、東三面被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毛烏素沙地包圍,是全國荒漠化危害最嚴重的省區(qū)之一[7],80%的地域年降雨量在300 mm以下,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敏感,抗外界干擾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弱,破壞與恢復處在相持階段,破壞容易恢復難。
4.2 荒漠化和沙化治理任務依然艱巨
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監(jiān)測結果顯示,寧夏荒漠化土地總面積達263.51萬hm2,占寧夏國土總面積的 50.72%,沙化土地總面積達100.32萬hm2,占寧夏國土總面積的19.31%,寧夏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5],占比較高。其中:重度和極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積達22.93萬hm2,占荒漠化土地的8.70%,重度和極重度沙化土地面積達10.73萬hm2,占沙化土地的10.69%,亟待治理。寧夏初步治理和中等治理面積達51.87萬hm2,占比為51.70%,仍需持續(xù)加強和鞏固治理成效;現有17.12萬hm2具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若不及時治理,有沙化加劇的傾向。
4.3 保護與利用矛盾依然尖銳
寧夏中部干旱帶是主要的灘羊產業(yè)區(qū),也是貧困人口較集中區(qū)域,更是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集中區(qū)。荒漠化和沙化防治與脫貧致富尚未有效融合,傳統(tǒng)的生產生活方式和亂墾、濫挖、偷牧等對生態(tài)構成威脅的因子依舊存在,生態(tài)保護和產業(yè)用地的矛盾依然尖銳,制約生態(tài)保護與修復的深層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4.4 水資源短缺依然嚴峻
2021年寧夏全區(qū)水資源總量為9.33億m3,取水量為68.091億m3 [8],寧夏水資源緊缺,水資源供給結構性矛盾突出,在極端干旱氣候條件下,騰格里沙漠及毛烏素沙地等區(qū)域有可能出現大片人工林退化甚至衰退死亡。
5 防治對策及建議
荒漠化和沙化防治工作既是生態(tài)建設工程,也是普惠民生工程,要根據寧夏實際情況,科學規(guī)劃、精準施策。
5.1 創(chuàng)新政策機制
荒漠化和沙化防治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yè),僅靠政府投資是不夠的,要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政策扶持、市場拉動的政策支持體系。創(chuàng)新政策機制,發(fā)揮市場機制作用,可以通過調整補助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和稅收優(yōu)惠,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擴大社會融資規(guī)模,助推荒漠化和沙化加快發(fā)展。
5.2 加強科學防治
寧夏荒漠化和沙化類型多,各地條件千差萬別,要遵循自然和經濟規(guī)律,大力推行科學防治。①堅持技術攻關,針對工程建設中存在的關鍵性技術難題組織科研攻關,提高防沙治沙總體水平;②建立荒漠化和沙化防治研究和技術推廣體系,通過示范區(qū)、示范點推廣一批成熟有效的治理技術和模式。
5.3 健全監(jiān)督監(jiān)管
①建立科學的荒漠化和沙化監(jiān)測體系,確定不同類型荒漠化和沙化變化的地點和規(guī)模信息,確定全自治區(qū)和縣(區(qū))荒漠化和沙化的變化趨勢;②科學布設荒漠化、沙化區(qū)域氣候監(jiān)測站(點),及時對監(jiān)測區(qū)植被恢復狀況開展監(jiān)測與評估;③建立政府荒漠化沙化信息網絡平臺,實現相關部門資源共享,通過信息源獲取,及時了解部門間對防治荒漠化和沙化有關的信息,真正提高荒漠化沙化土地防治綜合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 昝國盛,王翠萍,李鋒,等. 第六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調查
主要結果及分析[J]. 林業(yè)資源管理,2023(1):1-7.
[2] 程小云,張琴,蘭芳芳,等. 河西走廊草地荒漠化動態(tài)及驅動因素[J]. 中國沙漠,2022,42(6):134-141.
[3] 段娟. 中國特色荒漠化防治道路的探索歷程與經驗啟示[J].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21,14(6):74-84.
[4] 胡靜霞,楊新兵. 我國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發(fā)展動態(tài)及其成因分析[J]. 中國水土保持,2017(7):55-59,69.
[5] 潘玉豪,陳云皓,張旭晨,等. 寧夏土地荒漠化敏感度時空變化分析[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56(4):582-590.
[6] 祝列克. 中國荒漠化和沙化動態(tài)研究[M]. 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6.
[7] 李慶波. 淺談寧夏土地荒漠化成因及防治對策[J]. 寧夏農林科技,2011,52(10):68-69.
[8]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水利廳. 2021年寧夏水資源公報[R/OL]. (2022-04-02)[2023-06-16]. http://slt.nx.gov.cn/xxgk_281/
fdzdgknr/gbxx/szygb/202204/t20220402_3415572.html.
責任編輯: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