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眼里,生機盎然的春天是萬萬不能被辜負的。大詩人白居易感嘆:“逢春不游樂,但恐是癡人?!薄禾煲遣挥瓮?,那真的是癡人了。
古人在春天會做哪些有趣的事呢?豆苗兒們,你們能猜到嗎?
“有滋有味”食春
立春的時候流行“咬春”,人們習慣在這天吃春餅(面粉烙制的薄餅,可以卷各種菜),這個習俗早在唐朝就已出現(xiàn),據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
除了春餅,還可以吃蘿卜。明《酌中志》有云: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嚼蘿卜,曰“咬春”。吃蘿卜取“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大有一舉斬斷寒冬的生猛勁兒,討一年之初的好彩頭。
古人春天也愛“食花”。宋代林洪在《山家清供》中寫“將梅花瓣洗凈,用雪水煮;待白粥熟時同煮”,這是花粥的做法。明代王象晉在《群芳譜》中說“玉蘭花饌?;ò晗磧簦厦?,麻油煎食最美。”這是鮮花菜肴。
出門踏青賞春
踏青是春天必不可少的活動。
古人愛游湖泛舟?!暗躺嫌稳酥甬嫶?,拍堤春水四垂天?!睔W陽修在詩里記述了他坐船游湖見到的美景:堤上踏青賞春的人隨著畫船行走,春水碧波蕩漾,不斷擊打著堤岸,天幕四垂,遠遠望去,水天相接。
春光正好,萬物復蘇,呼朋引伴,找一個風光秀麗的地方去野炊,算不算春日的“必選項”?你知道嗎?野炊不是現(xiàn)代人的專屬活動。清代文學家沈復在《浮生六記》里記錄:他和朋友們打算去蘇州賞花,但苦于那里沒有酒家,如果自帶酒具和食盒過去,冷酒冷飯不能盡興。妻子蕓娘給他出主意,雇一個鍋灶齊全的賣餛飩的人一起春游。這樣眾人在賞花之余還可以烹茶煮茗,燙酒熱菜。
出來踏青,孩子們都喜歡做什么呢?王維的《寒食城東即事》有描繪:“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背抢镟l(xiāng)間到處都是玩蹴踘和蕩秋千的孩子。此外,騎馬、射箭、斗草也是古人踏青時的娛樂項目。
吟詩作畫詠春
文人喜歡在春天找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品茶飲酒,吟詩作畫。最為人熟知的一場春日聚會,發(fā)生在東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也就是上巳節(jié)那天。王羲之與好友們相聚在會稽山的一條溪流邊,玩起了“漂流瓶”———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彎曲的水道中任其漂流,杯子在誰面前停留,誰就要起身飲酒并即興作詩,這種傳統(tǒng)習俗又叫“流觴(shāng)”。《蘭亭序》便是王羲之在這次聚會后而作。
北宋僧人兼著名畫家惠崇,根據自己春游時看到的美景,創(chuàng)作了一幅畫作《春江晚景》。后來,蘇軾根據畫意寫了一首題畫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鄙鷻C勃勃的春天景象,頓時躍然紙上。
怎么樣,相對現(xiàn)代人的踏青賞花拍照發(fā)朋友圈來說,古人是不是也玩轉了春天?豆苗兒們,春天到了,快循著古人步伐,盡情擁抱大好春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