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點多,紅彤彤的太陽冉冉升起,平靜的鴨綠江上泛起粼粼波光,岸邊依山而建、靠水而居的下活龍村呈“S”形盤踞在水天一色之間。在這里生活一輩子的宋培躍,是吉林省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通化邊境管理支隊集安邊境管理大隊麻線邊境派出所的一名護邊員。他與共和國同齡,護邊50余載,累計巡邊10萬余公里,把青春熱血融入祖國邊疆,他既是祖國繁榮昌盛的“見證者”,也是邊境平安的“守護者”。
71歲圓了兒時“從軍夢”
1964年,15歲的宋培躍聽說前年入伍的班主任樸老師回家探親,興沖沖跑了過去。頭頂紅星,一身軍裝,那叫一個“精神”。聽樸老師講起部隊生活,更讓他心馳神往。又過幾年,終于適齡的宋培躍義無反顧地報名參軍,卻未能如愿。隨著10個兄弟姐妹幼年間不幸夭折,排行老九的他成了家中唯一的男丁?!澳莻€年代,我算是家中獨子,國家是不許當兵的。”時隔近60年,74歲的宋培躍仍抱有遺憾。
“民兵也是兵,一樣保家衛(wèi)國?!?970年,在母親的鼓勵下,宋培躍成為一名下活龍村的民兵。當時,民兵的主要任務就是夜間巡防,一組巡線,另一組瞭望,循環(huán)往復。每隔兩天就要巡一夜,他從民兵到副連長,再到連長,一干就是20多年。民兵的經(jīng)歷不僅練就了他強健的體魄和精準的槍法,更在他心中悄悄地埋下了家國情懷。
即便不干民兵,作為一名普通農(nóng)民的宋培躍,還會經(jīng)常沿著邊境線轉轉,鐵絲網(wǎng)松了就擰擰,村里來了陌生人就和派出所報備。只要他發(fā)現(xiàn)了新情況就及時反饋,一名“戰(zhàn)斗員”變身成了“通訊員”。
2019年,在鄉(xiāng)村振興政策的推動下,麻線邊境派出所與通化師范學院鄉(xiāng)村振興學院商議共同開發(fā)邊境旅游“魚·塢”獨立主題民宿,宋培躍就是首批參與的村民之一。他將自家原有的兩間民房騰出來當作民宿。在院子西邊新建了現(xiàn)在的房子,空間雖不比從前,但每月多了600元的民宿收入,老兩口生活足夠用了。
沒有了經(jīng)濟壓力的宋培躍,每天工作就是護邊和保潔,騎著“保潔車”去巡邊成了他最高興的事?!拔业娜蝿帐敲刻焐衔缪惨惶?,別的義警和護邊員是步巡,我這是車巡,同樣的時間我走得更遠、巡得更細,鐵絲網(wǎng)我都是一米一米看的?!彼闻嘬S驕傲地說。
直到2020年6月,吉林省邊境地區(qū)首家“義警工作站”落戶下活龍村,駐地麻線邊境派出所向村民征召義警,“義警沒報酬,還有風險,大家的積極性都不高?!彼闻嘬S看著駐村民警王鐵映正犯愁,便暗自琢磨辦法。串門時和大伙說說,喝酒時也嘮嘮……抓住機會就做起鄉(xiāng)親們的思想工作。沒過半個月,在他和王鐵映的共同努力下,擁有15名義警的隊伍集結完畢。
“多虧你了,宋大爺,可你咋不報名呢?”看著隊伍建成,宋培躍打心底高興,可王鐵映的一句話卻把他問住了。護邊始終是他心中的“星星之火”,但71歲的年齡還能勝任嗎?他不斷地問自己,仍心猶未定?!八未鬆?,咱不問年齡,只要你愿意,有干勁、有責任心就成?!蓖蹊F映堅定地說。“愿意,當然愿意,只要信得過我老宋頭,算我一個?!钡谝淮未┥稀傲x警”制服,宋培躍向著王鐵映鄭重敬禮,雖不標準,但那股精神勁兒不差當年樸老師的那身軍裝。
老宋的“警服”和“警車”
專業(yè)制服、制式標識,宋培躍頭頂警徽,正式成為一名麻線“義警”。捧回家后,他把制服熨得板板正正,掛在家里最顯眼的地方??赡翘旌螅謇锶司蜎]見過他著裝?!拔掖蛐【拖氘敱?,現(xiàn)在成了義警也算圓夢了,這身衣服舍不得穿啊?!彼闻嘬S將義警制服視作“警服”,在家掛了一個多月也沒舍得穿。
一次邊境巡邏時,幾名游客正違規(guī)拍照,他趕緊上前制止,可對方根本不理睬。一氣之下,他回家就把義警制服穿上,又去阻止?!澳憧次沂歉缮兜模÷榫€義警!”邊境政策隨即講了起來,游客見狀恍然大悟,連連道歉,并現(xiàn)場刪除了照片。這次事件,讓他真正意識到:警服是榮耀,但背后更是責任和擔當!如今,他天天穿著“警服”巡防在村莊的每一個角落。
2022年5月,集安市突發(fā)疫情,位置偏遠的下活龍村按照要求全村靜默,宋培躍帶領義警工作站全體人員,主動提交“請戰(zhàn)書”,參與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中。經(jīng)過鄉(xiāng)里統(tǒng)一培訓,義警人員各司其職:有的做核酸,有的掃碼登記,還有的負責消殺,而宋培躍的主要任務是對下活龍村19個垃圾點進行統(tǒng)一消毒?!叭屐o默,不能隨便走動,我想反正也要去消毒,就一起巡邏了?!彼闻嘬S每天消毒四圈,就相當于巡邏四趟,一天下來就要六七個小時,工作量大幅提升。加上送菜送藥,有時還要調(diào)解糾紛,宋培躍成了村里的“大忙人”,只要能幫助鄉(xiāng)親們、可以看護好邊境村,再苦再累,他都樂在其中。
兩個多月的靜默,宋培躍的付出被全村50戶、118名鄉(xiāng)親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間。大家打趣地說:“老宋騎著他的‘警車’可為我們做了不少實事好事?。 ?/p>
終生學習 一生守護
星星點點的炊煙伴著晨曦升騰,宋培躍拾掇一堆柴火,進屋生火做飯,嘎吱、嘎吱……枯枝被火苗灼得作響,一雙常年勞作的手,輕舀著勺子,生怕吵醒炕上的老伴兒。小米粥、鴨蛋、咸菜、饅頭……地道的漁村農(nóng)家早餐擺個齊全。之后,宋培躍換上“警服”,走出家門,來到山腳下的義警工作站。簡單收拾收拾衛(wèi)生,拎著小馬扎和一本《民法典》坐到門口,背山面水,在大自然中開始“晨讀”。
“十九大時,總書記在遵法、守法、學法的基礎上,新增加了用法,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穿上這身衣服,就代表了警察形象,就得以法律為依據(jù)、以事實為準繩,所以我需要學習充電啊?!彼闻嘬S道出了自己“晨讀”的原因。
《民法典》《陸地國界法》……這些都是他收藏的書目。2022年10月16日,萬眾矚目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1小時44分鐘的大會報告,宋培躍一字不落,全程看完。作為一名只有小學五年級文化程度的農(nóng)民,實屬不易??倳浀闹v話更是讓他心潮澎湃,備受鼓舞。隨之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十多天后,他找到王鐵映,從兜里掏出一份字跡“潦草”的《入黨申請書》?!拌F映,我這歲數(shù)還能入黨嗎?”看著眼前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王鐵映心中暗自佩服。2023年6月,經(jīng)下活龍村黨支部大會表決通過,宋培躍正式成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
“要大力倡導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斗者的價值追求?!边@是2018年8月,習總書記對全國時代楷模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跡作出的指示,這也是宋培躍一直以來恪守的準則和對自我的要求。他曾說:“要以王繼才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使命放在心里,把責任扛在肩上,為看護好25.4公里邊境線的安全,我將奮斗終身。”
“看護”是宋培躍在護邊事業(yè)中經(jīng)常提到的詞語,有人說他用詞不當,應該是維護、保護、守護……而他則不然,他說:“我們的家就在這里,看護邊境線不就是看好自己的家嗎?”
宋培躍說得沒錯,74年他沒離開過下活龍村,更沒離開過這條邊境線。即便這里汛期滑坡、暴雪封山,即便他的3個子女都在城里工作,幾次要帶上老兩口去城里生活,可他都不愿離開。鄉(xiāng)親們問他不后悔嗎?他卻說:“你看,咱們的民警都是遠離家鄉(xiāng)的,他們?yōu)樯恫缓蠡?,因為這就是責任!”
一生只守一座城,宋培躍50多年堅守這片故土,用行動“看護”祖國邊境。2023年1月,宋培躍正式成為吉林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通化邊境管理支隊集安邊境管理大隊護邊員,享受國家補貼。在偏遠的大山深處,一輛沒有警燈的“警車”始終閃爍光芒,宋培躍穿著一身“警服”,繼續(xù)守護著與他同齡的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