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坐在教室的講臺前讀蘇北的新書《妄言與私語》,我忽然覺得,只要手頭有一冊蘇北的散文,不管身處何地身在何境,都是可以讀進去的。這樣的文字不怕打擾,甚至可以說周圍越嘈雜,越能吸引讀者沉浸其中。就場景而言,會場上可讀、候車時可讀、等人時可讀;就時間來講,夜深時可讀、清晨時可讀、日暮時可讀。當我還在設想什么情境可以閱讀的時候,蘇北筆下的汪曾祺先生已在呼喚我,呼喚我趕緊回到書里,在汪老日常的瑣事和雋永的言語之中細細回味一番。
在這本散文集里,我最喜歡那些念舊憶往的文字。
《與周毅點滴》娓娓道來,款款深情并不因近30個頁碼的漫長篇幅而有所削弱。這并非寫作技法的強以為之,而是情緒的自然流淌。其中,周毅的爽直干脆、細膩真誠,令人多么難忘。這是編輯與作者之間的一段佳話。編寫之間有惺惺相惜的一面,又有直言不諱的一面。對蘇北來講,周毅的英年早逝不意味別的,只是意味著生命缺失了一角。當然,整本書中最耐人尋味的依然是跟汪曾祺先生有關的文字,這便是《汪曾祺的二十九個細節(jié)》。
參加筆會時,戴著大墨鏡的作家李迪,因為被高原太陽曬了一天,摘下眼鏡臉都花了,只有眼鏡下面的一塊是白的,其他地方都是紅的。汪曾祺先生送他八個字“有鏡藏眼,無地容鼻”。汪曾祺先生在美國時,寫信給老伴,信中如此說道:“為了你、你們、卉卉,我得多掙錢!”卉卉是他的孫女。這句話中透露出自信,甚至自負。畢竟,一個作家多掙錢并不是容易之事,即便如汪先生這樣的名家。可見,汪曾祺先生如常人一樣,是有許多面的。機智、詼諧、自信、天真皆有,重要的是他把這些都外化于行亦外化為文。人與文合一。換言之,他寫得真亦活得真。如他這般閱歷的人,返璞歸真是生命的另一重境界,罕有人至。
我搜檢出的只是這眾多細節(jié)中的小部分,即便如此,個性滿滿的汪曾祺先生已躍然紙上。尤其是他帶有童心色彩的言行舉止,令人連連慨嘆。這實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頑童。讀之,仿若與汪老面對面。見過汪老的人很多,和汪老有過交集的人不少,以如此簡單的文字寫汪老而具有如此強烈現(xiàn)場感的不多。蘇北算是其中之一,這是他筆頭快、記性好,還與他是真的愛汪老和他的作品有關。
品讀蘇北懷人憶舊的文字,如見到蘇北的過去,明了蘇北之所以為蘇北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若無汪曾祺先生文字的牽引,若無友人們的照拂與關切,蘇北就不會是這樣的蘇北。他的筆下,也一定不會呈現(xiàn)出生活化的氣象。
如果非要在《妄言與私語》內(nèi)部分出高下的話,我以為整本書中,包括寫汪曾祺先生在內(nèi)的這些想念故交好友的文字最好。這些文字是蘇北的文字,不是他人的文字。只需讀了開頭,蘇北的氣息便蕩漾開來,無法阻攔。是悠悠然的、慢吞吞的,如同先把回憶按下暫停鍵,而后再一點點回放,一點點回味。如此這般就很好,就很滿足。這正是我眼中蘇北的氣息。
(來源:《中華讀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