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畫里,??匆娨蝗霜氉那樾危夯蜃P于一棵老松下,悠閑舒展,仰頭凝思;或席坐于瀑泉之側(cè),聽耳邊流水淙淙,取水煮茗;又或盤坐于山崖之巔,手揮七弦,泠泠音聲中,游心太玄。
這樣的畫面,既令人神往,也極具治愈性——光是看見,已自覺褪去一身燥氣,獲得心靈的寧靜與超脫。
古人尤愛獨坐。王維在《竹里館》里寫道:“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贝藭r的詩人隱居藍(lán)田,在拋開所有的俗塵雜事之后,他在月下獨坐,彈琴長嘯。但此時的王維并不孤獨,因為自有明月來相照,所有的心事在月色下一一被洗凈,不留塊壘在胸中。
古人獨坐,或是郁郁不得志之后的疏散懷抱,或是歸隱田園之后的自我慰藉,又或是基于“半日讀書,半日靜坐”的文人修養(yǎng)。對于今人而言,身處忙碌且浮躁的現(xiàn)代社會,更需要尋一方靜地來獨坐。這就像是一個給心靈充電的過程,讓耗散在外的能量回歸,再次元氣滿滿;也像是讓波動的水面重新安靜下來的過程,在定靜中讓內(nèi)心澄明,不至于在紛繁的俗世中迷失,并能辨清,此生真正追尋的不過是內(nèi)在的寧靜與平和。
獨坐是一門技藝。畢竟,心不定的人是沒有辦法坐得住的。法國思想家蒙田曾說:“世界上最偉大的事,G/im4IDsES/iY743xKg+7sDW2axksl4wBaGN2+b0+oo=是一個人懂得如何作自己的主人?!睙o論是平撫心靈,抑或默默用功,一個懂得適時抽身回到自己世界的人,自帶專注、自立的美感。在獨坐的無邊寂靜中,不依戀,也不懼怕,堅定地站在自己這一頭,去沉淀,或是去創(chuàng)造。
獨坐,置身一處,也是置心一處。心不散亂,才能看見人生最曼妙的風(fēng)景。獨坐風(fēng)月里,去看一朵花慢慢開放,去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忽略的美好。不遲疑,也不慌張,全心投入生命中的每一刻,積淀出歲月的厚重質(zhì)感。
(摘自《廣州日報》,本刊有刪節(jié))(責(zé)任編輯 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