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梅
陌生人社會,不法之徒往往在個人身份上“做文章” (圖文無關)
一直以來,通過假冒的身份實施詐騙,是詐騙犯罪的慣用伎倆。在本文所述的詐騙案件中,不法之徒為償還巨額債務,竟然冒充某國際合作組織的官員,以幫助企業(yè)在海外銷售產(chǎn)品的名義騙取他人錢財!
本案中,這名冒充國際組織官員的行騙者叫劉光明,是福建省永安市人。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劉光明一直沒有謀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他早年在醫(yī)院做過鍋爐工,后來就做起了銷售服裝的生意。
2020年11月,劉光明尋思通過定制并售賣某紀念主題的Polo衫賺錢。2020年底,劉光明找到與其有過交集的網(wǎng)站編輯劉杏華,談了自己想與其合作并出售紀念類文化T恤的想法。劉杏華覺得劉光明的提議不錯,點頭表示同意合作。兩人經(jīng)商量后,聯(lián)手注冊成立福建省舟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舟航公司”),由劉杏華持股70%并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劉光明持股30%并擔任公司總經(jīng)理。舟航公司并不生產(chǎn)服裝,而是與其他服裝企業(yè)合作,通過進貨并加價賣出商品的方式牟利。
可惜,劉光明的營銷策劃并不成功,其定制的文化Polo衫市場銷售形勢不佳,為此還欠下劉杏華及上述兩家合作企業(yè)的巨額貨款。
生意失敗了,但債主卻不斷向自己催要債務。心急如焚的劉光明,竟然萌生了騙取他人錢財歸還債務的想法。
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劉光明經(jīng)常虛構自己曾經(jīng)在機關、部隊就職的領導身份,甚至公開稱自己曾經(jīng)擔任部隊首長、政委、副市長等。時間久了,劉光明周圍的人也信以為真,甚至直接在他人面前以其編造的假身份稱呼他。一時間,“劉書記”“劉政委”“老首長”等各種稱謂經(jīng)常出現(xiàn)于劉光明的社交場合,一些不明就里的人慢慢就認定劉光明是個有資源、有人脈的主兒。
如果說劉光明冒充自己曾經(jīng)的“大領導”身份,是為了抬高自己身份的話;那么,他冒充自己是某國際合作組織經(jīng)貿中心副秘書長的身份,便是為其下一步對被害人實施詐騙作鋪墊了。
據(jù)劉光明到案后供述稱,其冒充某國際合作組織經(jīng)貿中心副秘書長,主要源于此前他與該組織三名工作人員的交集。劉光明認識某國際合作組織的宋惠莉、楊勇、許志強,其中宋惠莉是該合作組織經(jīng)貿交流中心負責人。劉光明還保存著自己與許志強、楊勇的合影。劉光明供述稱,這個合影是真實的,但其為了抬高自己的身價,刻意在合影上標注了虛假的文字說明。相關書證顯示,劉光明在上述照片的文字說明中稱許志強為某國際合作組織秘書長、楊勇為某國際合作組織總干事,并稱兩人與作為某國際合作組織總干事助理顧問的劉光明合影留念。劉光明經(jīng)常將這些照片向他人展示或發(fā)給他人,以取得他人的信任。
2022年上半年的一天,劉光明在一個飯局上結識了江蘇宿遷人陳丹婷。隨著雙方交往的深入,陳丹婷對劉光明對外標榜的各種身份深信不疑,在陌生人面前總是介紹劉光明為老首長、老領導等。
陳丹婷有個朋友叫鄒生根,在江蘇省溧陽市開辦了江蘇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科技公司”),專門生產(chǎn)OLED臺燈(以下簡稱“案涉臺燈”)。2022年的時候,由于受疫情的影響,案涉臺燈出現(xiàn)了滯銷的情況。陳丹婷在與鄒生根閑聊時獲悉上述情況后,就想通過劉光明的關系幫鄒生根推銷案涉臺燈。當陳丹婷把她的想法告訴劉光明后,劉光明表示自己可以通過宋惠莉的路子幫鄒生根銷售產(chǎn)品。
2022年6月,陳丹婷帶著劉光明到鄒生根的某科技公司進行考察,當時同行的還有陳丹婷的一名親戚劉一爽,劉一爽跟鄒生根也比較熟。雙方見面時,陳丹婷及劉一爽向鄒生根介紹劉光明為首長,稱其在北京人脈比較廣,且與某國際合作組織關系非常好;陳丹婷同時向劉光明介紹鄒生根是企業(yè)家、科學家,稱鄒生根的企業(yè)銷售方面存在困難,想通過其幫忙銷售案涉臺燈。接著,鄒生根安排工作人員向劉光明介紹了案涉臺燈的基本情況。劉光明隨口說道,如果這個產(chǎn)品能銷往學校,那最好了。
正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劉光明話一出口,劉一爽就當了真,立即接過話茬詢問劉光明在教育部有沒有熟悉的人。劉光明回答說,其認識教育部原職教司的副司長(時任中國智慧教育工程研究會副秘書長)區(qū)阿劍。劉一爽又問其能不能請區(qū)阿劍過來考察一下。劉光明說可以,于是便當場打電話給區(qū)阿劍,邀請其來某科技公司考察。不久后,區(qū)阿劍一行二人來到某科技公司考察。劉光明請托其向一些學校發(fā)出推薦使用案涉臺燈的推薦函。區(qū)阿劍事后證實稱,因為教育部有規(guī)定不允許發(fā)推薦函,所以其一直沒有發(fā)函。
國內銷路未能拓展,劉光明又想到一個辦法,其再次向鄒生根承諾,只要想辦法將某科技公司加入某國際合作組織經(jīng)貿交流中心長三角委員會(以下簡稱“長三角委員會”)就可以把案涉臺燈推銷到海外。能通過劉光明把案涉臺燈賣到國外,鄒生根自然求之不得。彼時,他對劉光明的話深信不疑,再三委托劉光明全力幫自己。
事實證明,一旦劉光明博取了鄒生根的高度信任,其找借口實施的“圈錢計劃”就變得輕而易舉。第一次會面后不久,劉光明就不斷找各種理由向鄒生根要錢,而鄒生根均一一予以滿足。
同年6月27日,劉光明對鄒生根說,想拿到批文先要去北京“做工作”,需要“活動經(jīng)費”20萬元,鄒生根立即轉賬20萬元給劉光明。7月11日,劉光明告訴鄒生根,稱籌建工作的批文差不多了,還需要32萬元買進口浴缸送給領導及用于其他開銷。于是,鄒生根連忙轉賬32萬元給劉光明。
一個多星期后,劉光明在與鄒生根閑聊時嘆起了苦經(jīng),稱其最近為自己名下企業(yè)舟航公司支付60萬元貨款的事犯愁。鄒生根為了巴結劉光明,主動提出由其幫忙解決。劉光明遂順水推舟地提出讓鄒生根借60萬元給他。8月15日,鄒生根將60萬元轉賬給劉光明。
誰知,劉光明收到上述款項后,將其中103萬元用于歸還之前做服裝生意欠下的債務,余款9萬元用于個人日常開銷。
9月17日,劉光明說要以80萬元的價格將自己庫存的服裝賣給鄒生根,要不然他恐怕會被法院抓起來,就不能幫其運作某科技公司加入長三角委員會的事了。鄒生根聯(lián)想到劉光明此前不斷要錢但又不辦事的一系列行為,越想越覺得不對勁,遂立即報警……
案發(fā)后,劉光明因涉嫌犯詐騙罪,于2022年9月21日被拘留,同年10月28日被逮捕。
溧陽市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認定:2022年6月至8月期間,劉光明明知自己沒有還款能力,還虛構自己曾經(jīng)任職部隊首長、政委、副市長,現(xiàn)任某國際合作組織經(jīng)貿中心副秘書長等虛假身份,騙得鄒生根112萬元;并將上述錢款用于償還個人債務及個人消費。此外,溧陽市人民法院還查明:2019年左右,被告人劉光明在福州市臺江區(qū)一古玩市場,通過他人偽造人民警察證一本,證件編號009463。
2023年4月28日,溧陽市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劉光明犯詐騙罪、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判處有期徒刑10年9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0.5萬元;責令其退賠被害人鄒生根人民幣112萬元;依法扣押的偽造的警官證1本,予以沒收,由原扣押機關依法處置。一審宣判后,被告人劉光明不服,提出上訴。2023年6月5日,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文中除劉光明外,其余人名均為化名;本文謝絕轉載)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