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羽葉
天下的山很多,廬山奇秀、泰山雄闊、華山險峻……都是久負盛名的。而眼前的這座山,無泉、無塔、無橋、無亭,乃至無名。它、攀登它的人和進行攀登的那個早晨,有著如出一轍的平凡模樣。
山腳下,陽光鋪滿了登山的臺階,照亮了山坡上的樹林。那么綠的樹木,密密地在山坡上擠滿了,映到人的眼里,令人想起“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這是李青蓮的詞句吧,至今仍是那么亮眼。想必他落筆時,眼睛里也含著一片如此的樹林,只是蘸足了由思歸不得的愁苦制成的墨,才將其描摹得如此感人肺腑。
拾級而上,左右望見的都是森森的林木。漸漸升起的太陽的光,從枝葉間投下,驚起了陣陣鳥鳴,夾雜著遠遠的雞啼。路邊有個小石桌,幾個小石凳眾星拱月般圍著它。我隨著心意,在一個石凳上輕輕坐下,環(huán)視一周,見到幾株野花。沒有蜂圍蝶陣的它們,只是緘默地兀自盛開。
待到我收回目光,卻仿佛看見一個人走在登山路上,一步步地踏著石階向上攀去,氣宇軒昂。
那是子任先生吧,因為他曾寫過:“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毕壬堑氖蔷畬?。而這里沒有鶯歌燕舞,也沒有潺潺流水,更沒有一位先生為它題上“天下第一山”。但我還是追隨著先生起身了,一如當年的先輩們,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仿佛是被先生的豪情感染,但或許只是靜極思動,遠比不上當年他們的崇高理想,于是我感到慚愧了。
又向前走了一段,發(fā)現有兩條路。隨意選了一條,結果它又分出了岔路。來往了一陣,沒找到通向山頂的路,卻迷迷糊糊地找到了一角欄桿。憑欄遠眺,目光所及,有綠水青山,有人家村落,有遼闊的天空,有蒼茫的大地,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明日登峰須造極,渺觀宇宙我心寬”的境界。想到它的作者疊山先生,他那壯志未酬的一生,足以令遷客騷人們感嘆和歌頌其中的悲壯與偉大了。
我一個平凡的人,竟能夠通過幾句詩歌與從前的光輝人物們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幸運。又走了一段,力氣耗盡了,我順著來路,緩慢卻不消極地下山去了。
就在那個平凡的早晨,一個平凡的人登上了一座平凡的山。人沒有什么才華,山沒有什么美景。他沒有羈旅懷鄉(xiāng)的愁苦,沒有“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沒有英勇就義的悲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然而,他們卻憑著幾句詩、一顆心,給平凡的生活添上了一筆瀟灑俊逸,有如輕風拂煙的自然。
(指導老師:姚玲麗)
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山上進行了一場平凡的旅行,但卻收獲了不平凡的感受。李青蓮、子任先生、疊山先生,他們都生而平凡,卻一個成了“詩仙”,一個成了開國偉人,一個成了抗元英雄。文章集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為一體,引經據典,形散神聚,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思:我們生而平凡,但也要給自己的生活添上一筆瀟灑俊逸。(姚玲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