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間
作家簡介
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yè)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他在1948年于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畢業(yè),并被調(diào)往《大公報》香港分社;1952年調(diào)入《新晚報》編輯副刊,并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與他人在香港創(chuàng)辦《明報》;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xié)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創(chuàng)作風格
金庸所創(chuàng)作的小說,無處不體現(xiàn)對歷史意義及價值的探尋。他通過在小說中塑造武林門派之間、人與人之間、宗教與世俗之間、正教與邪教之間以及朝代與朝代之間的恩恩怨怨,最終造就了不同個人、門派、國家、民族、教會、朝代的不同命運。從本質(zhì)上來說,金庸正是企圖通過在小說中抒發(fā)強烈的悲劇情懷,達到解構(gòu)負面價值、弘揚正面價值的效果。
在金庸創(chuàng)作的小說里,“情”與“理”深刻體現(xiàn)了生命本質(zhì)與傳統(tǒng)道德之間的永恒矛盾。他通過對“情”與“理”的描述,向世人展示了愛情中的悲劇意識,通過對真實生命的適當描述和張揚,反映了對禁錮人們和社會發(fā)展的“理”的反抗。
金庸作品語言的繁雜豐富,在其行文句式上有充分的體現(xiàn)。他襲用了舊小說夾用詩詞、歌賦、聯(lián)句等方式,在行文中大量使用對聯(lián)、詩詞;在語言的表述上,則使用白話夾用韻文等方式,如丘處機的《無俗念》、岳飛的《滿江紅》、李白的《俠客行》等,均運用得渾然天成,毫無斧鑿之痕,體現(xiàn)出了他深厚的文字功底。
作品簡介
《射雕英雄傳》是金庸創(chuàng)作的長篇武俠小說,最初連載于1957年至1959年的《香港商報》,后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
《射雕英雄傳》以宋寧宗慶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這段歷史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國與蒙古兩大強敵的斗爭,充滿愛國的民族主義情愫?!渡涞裼⑿蹅鳌酚删缚抵円鲋魅斯拿郑v述了郭靖一步步由為報父仇的青年成長為一代“為國為民”的大俠的故事。
該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在人物創(chuàng)造與情節(jié)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tǒng)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jié)附庸的模式,堅持以創(chuàng)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tǒng)帥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發(fā)展需要及其內(nèi)在可能性、必然性來設(shè)置情節(jié),從而使這部小說達到了“事雖奇、人卻真”的妙境。
在金庸的全部作品中,《射雕英雄傳》是影響最大、讀者最喜愛的作品之一,被公認為是“開創(chuàng)了武俠小說的新模式、新格局與新時代”的一部作品。同時,《射雕英雄傳》被認為是金庸小說的創(chuàng)作真正取得成就的標志。
經(jīng)典摘錄
當世英雄誰可為
成吉思汗意興索然,回入金帳。黃昏時分,他命郭靖單獨陪同,在草原上閑逛。兩人縱馬而行,馳出十余里,猛聽得頭頂?shù)襦?shù)聲,抬起頭來,只見那對白雕在半空中盤旋翱翔。成吉思汗取下鐵胎畫弓,扣上長箭,對著雌雕射去。郭靖驚叫:“大汗,別射!”成吉思汗雖然衰邁,出手仍是極快,聽到郭靖叫聲,長箭早已射出。
郭靖暗暗叫苦,他素知成吉思汗膂力過人,箭無虛發(fā),這一箭上去,愛雕必致斃命,豈知那雌雕側(cè)過身子,左翼一掃,竟將長箭撲落。雄雕大怒,一聲長唳,向成吉思汗頭頂撲擊下來。郭靖喝道:“畜生,作死么?”揚鞭向雄雕打去。雄雕見主人出手,回翼凌空,急鳴數(shù)聲,與雌雕雙雙飛遠。成吉思汗神色黯然,將弓箭拋在地下,說道:“數(shù)十年來,今日第一次射雕不中,想來確是死期到了?!惫复獎裎?,卻不知說甚么好。成吉思汗突然雙腿一夾,縱馬向北疾馳。郭靖怕他有失,催馬趕上,小紅馬行走如風,一瞬間已追在前頭。
成吉思汗勒馬四顧,忽道:“靖兒,我所建大國,歷代莫可與比。自國土中心達于諸方極邊之地,東南西北皆有一年行程。你說古今英雄,有誰及得上我?”郭靖沉吟片刻,說道:“大汗武功之盛,古來無人能及。只是大汗一人威風赫赫,天下卻不知積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兒寡婦之淚?!背杉己闺p眉豎起,舉起馬鞭就要往郭靖頭頂劈將下去,但見他凜然不懼地望著自己,馬鞭揚在半空卻不落下,喝道:“你說甚么?”
郭靖心想:“自今而后,與大汗未必有再見之日,縱然惹他惱怒,心中言語終須說個明白。”當下昂然說道:“大汗,你養(yǎng)我教我,逼死我母,這些私人恩怨,此刻也不必說了。我只想問你一句:人死之后,葬在地下,占得多少土地?”成吉思汗一怔,馬鞭打個圈兒,道:“那也不過這般大小?!惫傅溃骸笆前?,那你殺這么多人,流這么多血,占了這么多國土,到頭來又有何用?”成吉思汗默然不語。
郭靖又道:“自來英雄而為當世欽仰、后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以我之見,殺的人多卻未必算是英雄?!背杉己沟溃骸半y道我一生就沒做過甚么好事?”郭靖道:“好事自然是有,而且也很大,只是你南征西伐,積尸如山,那功罪是非,可就難說得很了?!彼詰咧?,心中想到甚么就說甚么。
成吉思汗一生自負,此際被他這么一頓數(shù)說,竟然難以辯駁。回首前塵,勒馬回顧,不禁茫然若失,過了半晌,哇的一聲,一大口鮮血噴在地下。
郭靖嚇了一跳,才知自己把話說重了,忙伸手扶住,說道:“大汗,你回去歇歇。我言語多有冒犯,請你恕罪。”成吉思汗淡淡一笑,一張臉全成蠟黃,嘆道:“我左右之人,沒一個如你這般大膽,敢跟我說幾句真心話。”隨即眉毛一揚,臉現(xiàn)傲色,朗聲道:“我一生縱橫天下,滅國無數(shù),依你說竟算不得英雄?嘿,真是孩子話!”在馬臀上猛抽一鞭,疾馳而回。
賞析
選段以郭靖陪伴成吉思汗在西夏涉獵一事為引,為我們展現(xiàn)了郭靖與成吉思汗一次“對弈”的畫面,以對比的手法,展現(xiàn)了兩者不同的英雄觀,襯托出了郭靖“天下為懷、蒼生為念”的英雄氣概。成吉思汗射雕不中,“神色黯然”,既為自己的衰老感到沮喪,又有一種不祥的預感;而后他又自恃功高,問郭靖:“古今英雄,有誰及得上我?”然而郭靖卻對成吉思汗這樣的“英雄”十分不以為然。
成吉思汗的東征、西討和南征確實使得蒙古帝國的疆域無限擴張,史稱“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際不及焉”。但是,元朝統(tǒng)治者一直以征服者的身份自居,所想不過無限特權(quán),所求不過金銀寶貨,根本沒有把其統(tǒng)治之下萬兆黎民百姓作為朝廷赤子,反而實行歧視的民族政策,給百姓劃分等級,逐級施以壓榨,使得人民苦不堪言。因此在元朝統(tǒng)治時期,各地起義不斷,再加上元朝統(tǒng)治者內(nèi)部爭權(quán)奪利,內(nèi)耗嚴重,成吉思汗口中“歷代莫可與比”的大國很快就陷入四分五裂之中。
這段歷史印證了郭靖的話,即使占了再多的土地,到頭來也沒有什么用。由此可見,只有為民造福、愛護百姓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而成吉思汗這般殘忍暴虐,盡管名震千秋,也不能稱作是英雄,只能說是亂世梟雄。兩相對比之下,不為權(quán)勢地位所迷惑、堅持原則、心系蒼生、為國為民的郭靖才能被稱作是真正的大英雄,這也印證了那句“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近代歷史上,這樣的英雄比比皆是。無數(shù)英雄先烈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幸福,勇于犧牲自我,他們是我們民族的脊梁,是真正的英雄。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