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建清
時光匆匆,如梭似箭。轉眼間,《世紀風采》迎來辦刊30 周年。我有幸分管過該項工作長達16 年多,與雜志結下了不解之緣,形成了濃厚的辦刊情結。現(xiàn)作些瑣憶,以利后來者薪火相傳,接續(xù)奮斗,努力把雜志辦得更好。
我于2004 年11 月?lián)问∥h史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新任主任俞膠東征求我對領導班子分工的意見,其中一項分工就是要我分管世紀風采雜志社工作。當時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領導班子一正兩副,每人分管的工作任務較重。我作為班子新成員,自然服從班長的工作安排。于是先兼任《世紀風采》主編,后又兼任社長、主編,直到2021 年2 月領導班子分工調整,才不再分管該項工作(由于楊中華副主任到中央黨校學習,實際我又代管了兩個月)。
《世紀風采》創(chuàng)刊于1994 年1月,由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親自題寫刊名,是江蘇省唯一的黨史類紀實性刊物,由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主管主辦。在2004 年8月舉辦的《世紀風采》創(chuàng)刊10 周年座談會上,省委副書記馮敏剛到會祝賀并發(fā)表講話,對《世紀風采》創(chuàng)刊10 年來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評價,要求總結經驗,再接再厲,努力把《世紀風采》辦成全國一流期刊。這是省委領導同志對《世紀風采》的殷切期望,也是江蘇黨史工作者的政治責任。
正是在《世紀風采》創(chuàng)刊10 周年之際,我們接過了辦刊的接力棒。繼續(xù)辦好刊物,在第一個10 年輝煌基礎上,再創(chuàng)第二個、第三個10 年新輝煌,成為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份責任無疑是沉甸甸的,充滿著光榮,也充滿著艱辛。
經過前10 年的辦刊努力,《世紀風采》已經形成了特色、品牌,在全國黨史界和期刊界有較高的美譽度,在廣大讀者中也有較為廣泛的影響力。但我接手分管《世紀風采》辦刊工作時,卻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zhàn):《世紀風采》雜志剛剛經歷了全國報刊大整頓,雖保留了下來,但省財政取消了撥款,辦刊的經濟壓力加大;雜志社領導班子處于新老交替階段,退休的老主編已長時間“超期服役”,辦刊人員也青黃不接,聘請的三四個老編輯是編稿主力;治理黨政部門報刊散濫和利用職權發(fā)行的整頓,客觀上對雜志發(fā)行造成了影響,雜志發(fā)行工作愈加困難;外包的廣告(包括理事會、協(xié)辦單位)工作,受大環(huán)境的影響,已大幅萎縮;世紀風采雜志社作為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下屬事業(yè)單位,單位性質不同、工資福利待遇不同,人員思想不大穩(wěn)定,等等。
針對這些困難和挑戰(zhàn),我們作了客觀分析和深入思考。當時我旗幟鮮明地提出,要把辦好刊物放在首要位置、作為首要任務,這是政治責任。只有把刊物辦好了,實現(xiàn)了刊物的社會效益,才能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步發(fā)展。如果只考慮雜志社幾個人的利益,格局不放大、眼光不放遠,只會越來越被動。我們只有把辦刊工作與黨和人民的需要、與黨史事業(yè)的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實現(xiàn)自身價值和自身發(fā)展。而辦好刊物的關鍵在于刊物的質量,我們只有堅持正確的辦刊宗旨,堅持正面宣傳的方針,緊扣黨史刊物的定位,突出黨史刊物的特色,以資政育人為根本任務,在講好黨史故事、不斷提高刊物質量上下功夫,才能把《世紀風采》的品牌擦得更亮。我提出要處理好幾對關系:一是廣泛組稿和重點組稿的關系,不能光靠自然來稿,而是要主動出擊、主動組稿,建立動態(tài)、穩(wěn)固的作者隊伍,使一大批老領導、老同志及黨史專家成為雜志的作者,從源頭上解決“稿荒”及刊物質量問題;二是新中國成立前和新中國成立后的關系,把握好新中國成立前后史料的比例,不能只有新中國成立前的內容、沒有新中國成立后的內容,而且必須不斷增加新中國成立后史料比例,以此適應黨史工作的發(fā)展,更加全面地來反映黨的光輝歷史;三是口述史料和編寫史料的關系,口述史料是當事人親歷親見的回憶,比較生動可讀,編寫史料是黨史專家研究成果的轉化,有一定深度和史料價值,兩者各有優(yōu)勢,相得益彰;四是長稿子和短稿子的關系,沒有長稿子,雜志的分量不夠,但長稿子過多,雜志容量就顯得小,讀者看著也覺得累,必須做到長短結合、優(yōu)化組合;五是全國性和地方性的關系,立足江蘇,面向全國,既突出重要黨史人物和重要黨史事件的內容,注意講好黨的故事特別是領袖故事,不斷提升刊物的層次,增強刊物的吸引力、影響力,同時兼顧江蘇地方特色,刊發(fā)一定比例的江蘇地方黨史的內容。當然,要處理好這幾對關系并不容易,《世紀風采》有時處理得很好,有時處理得也并不好。比如,有一段時間,長稿子就過多,我甚至提出了每期篇數(shù)要求。除此之外,我還要求嚴格落實編前會和“三審三?!敝贫龋郧蟛粩嗵岣呔幙|量。我也始終參與雜志策劃組稿,認真做好終審工作,做到逐篇審看、逐字審定,努力把好最后一道關。鑒于雜志出刊的時間性,我總是加班加點進行終審,以最快速度審畢稿件,以免在手中耽擱了時間、影響了出刊。對雜志的四封(特別是封面)和版式設計,我要求每年必須變化一次,絕不能按往年的原樣不變。2006 年雜志的用紙從60 克提高到70 克,2017 年采用雙色印刷,雜志面貌有較大改觀。經過16 年多的不懈努力,辦刊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得到了有關部門和廣大讀者的充分肯定。《世紀風采》雜志先后獲得第二屆全國黨史優(yōu)秀期刊(是唯一獲得兩屆全國黨史優(yōu)秀期刊的刊物)、第四屆華東地區(qū)優(yōu)秀期刊、第六屆江蘇省優(yōu)秀期刊等榮譽。
在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領導班子支持下,我們對世紀風采雜志社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是通過競爭上崗方式解決雜志社新老班子交替問題。2005 年,經過全機關符合條件同志公開競選,2 名同志脫穎而出,分別擔任雜志社副主編、副社長,后又分別擔任執(zhí)行主編、執(zhí)行社長。同時從機關抽調幾名優(yōu)秀年輕干部支持雜志社辦刊。外請的老編輯不再留用,由在職人員承擔全部辦刊特別是編刊任務。2007 年開始,我們在雜志社內部試行全員聘用制和崗位績效工資制,將工作業(yè)績和收入分配掛鉤。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有效地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在辦刊工作受到外部環(huán)境較大沖擊情況下實現(xiàn)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競爭上崗方式雖然只使用了一次,后來沒有再使用,但在第二個辦刊10 年剛起步時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由此開始,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很多同志先后擔負起《世紀風采》的辦刊責任,如徐樹法、馬英連、陶炳才、陳亦工、王恒、楊溯、聶紅琴等人,根據工作需要先后擔任了雜志社執(zhí)行主編、執(zhí)行社長(或者執(zhí)行副主編、執(zhí)行副社長);張繼東、史榮等也分別擔任副主編或副社長,參與雜志社領導工作;還有一批機關年輕同志參與了雜志編輯工作,他們與雜志社同志一起為《世紀風采》辦刊工作作出了貢獻。
《世紀風采》經過前10 年的辦刊努力,積累了數(shù)十萬資金,有了一定的家底。但這個家底還是較為薄弱的,離做大做強的目標有很大差距。由于省財政取消了撥款,發(fā)行工作面臨沖擊,廣告業(yè)務大幅萎縮,辦刊工作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如果坐吃山空,數(shù)十萬積余就會很快花光。為此,我們提出開源節(jié)流的總體思路。節(jié)流當然是加強內部管理,壓縮內部支出,一些支出項目包括發(fā)行先進可以安排1 個指標赴外省旅游等統(tǒng)統(tǒng)砍掉,雜志印刷數(shù)量精打細算,機動余量一壓再壓,盡量減少浪費,等等。開源當然是想方設法增加收入。首先考慮的是爭取恢復省財政撥款。在2003 年全國報刊大整頓中,《世紀風采》雜志被省財政“一刀切”取消了撥款。為此,我們與省財政廳積極協(xié)調,反復說明《世紀風采》不在清理整頓之列,作為差額撥款事業(yè)單位,省財政應恢復核撥經費。省財政廳提出,由省新聞出版部門出具有關證明。我到省新聞出版局向有關負責同志作了匯報,得到了支持,同意出具有關證明。于是,從2006 年開始,省財政廳恢復了定額撥款,并且由原來的10 萬元增加到20 萬元,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世紀風采》辦刊經費困難。同時,通過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機關總動員和市縣黨史部門的大力支持,確保雜志發(fā)行量穩(wěn)定在3 萬多份。當時機關每人都有發(fā)行任務,考慮到大家的承受壓力,我們多次下調了發(fā)行指標,最后在辦刊經費有保障的情況下,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主任張亞青下決心取消了機關發(fā)行任務。但不可否認,在第二個10 年辦刊期間,這種沿用第一個10 年做法、采取機關總動員支持發(fā)行工作的模式還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廣告業(yè)務一開始想了很多辦法,維持了一段時間,由于大環(huán)境的影響,難以為繼,但在開始幾年對雜志社增加收入也起了一定作用。第二個辦刊10 年是最艱難的時期,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們渡過了難關,在辦好刊物的同時,每年能夠做到收支平衡,甚至略有贏余。進入第三個辦刊10 年,我們逐步迎來了辦刊經費的根本好轉。在省委領導同志的關心和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張亞青、邢光龍兩任主任的爭取下,省財政廳兩次提高了雜志社的定額撥款。省委組織部從2016 年底開始,每年從黨費中撥出經費支持辦刊工作。這從根本上解決了雜志社的辦刊經費問題,使辦刊工作沒有了后顧之憂,有力保障了雜志社的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
《世紀風采》辦刊工作得到了歷任省委領導同志和各個方面的關心支持。2017 年1 月22 日下午,時任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在省委常委、秘書長樊金龍等人陪同下來到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調研,并看望機關全體同志。在世紀風采雜志社,他詳細了解了辦刊情況。當聽到雜志發(fā)行量達3 萬多份時,他表示了贊許,勉勵大家進一步辦好雜志,更好地發(fā)揮黨史刊物的宣傳陣地作用。省委老書記韓培信、沈達人、陳煥友等很關心《世紀風采》辦刊工作,不僅欣然擔任雜志顧問,還多次撰寫回憶文章交《世紀風采》首發(fā)(我至今還保留著他們在清樣上的親筆修改稿),梁保華老書記在擔任江蘇省省長期間也為《世紀風采》撰寫了卷首語。省新四軍研究會長期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聯(lián)辦雜志,儲江、鄭竹波、朱澤、吳鎮(zhèn)等老同志不僅參加雜志顧問座談會,對辦刊工作提出意見建議,而且經常宣傳雜志,動員各有關方面做好供稿及訂刊工作。顧浩、吳镕等老領導都是雜志的老作者,他們經常為雜志撰稿,顧浩老領導擅長詩詞創(chuàng)作,吳镕老善寫紀實短文,他們的作品為雜志增色不少。全國、全省的黨史工作者是雜志的穩(wěn)定作者,他們?yōu)殡s志提供了大量優(yōu)質稿件。有一段時期,雜志社執(zhí)行主編每年要往北京跑幾趟,登門向黨史專家組稿、約稿,我都予以支持。省新聞出版部門也關心支持《世紀風采》辦刊工作,局領導多次過問《世紀風采》的辦刊經費、改革改制及進農家書屋等問題。其中,《世紀風采》曾一度列入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范圍,最終留在了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世紀風采》進入農家書屋,且每年保持了一定數(shù)量,這些都得到了省新聞出版部門的支持幫助。省新聞出版局報刊處三位負責同志曾一同專程到雜志社,對刊載涉及重大黨史題材的內容提出指導意見。省新聞出版局在報刊審讀工作中還給予《世紀風采》更多關注,在《江蘇報刊審讀與管理》《江蘇出版審讀》上多次撰文肯定《世紀風采》雜志的辦刊質量,2020 年甚至三次刊文予以表揚。市縣黨史部門對辦刊工作特別是發(fā)行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自雜志創(chuàng)辦以來,全省黨史系統(tǒng)始終是雜志發(fā)行的主渠道,市縣黨史部門克服了很多困難,將雜志發(fā)行工作作為分內事,確保雜志發(fā)行量持續(xù)穩(wěn)定。辦刊成績的取得,無疑是省委領導同志和各方面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全省黨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世紀風采雜志社全體同志辛勤付出的結果。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妒兰o風采》的繁榮發(fā)展需要一代代黨史工作者不忘辦刊之初心使命,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今天,《世紀風采》即將開啟第四個新的10 年,我們衷心祝愿《世紀風采》越辦越好,更好地發(fā)揮黨史期刊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為服務中國式現(xiàn)代化江蘇新實踐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