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春蓮
(芒市種子管理站,云南 芒市 678400)
隨著芒市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冬季鮮食玉米以價值高、周期短、效益好等優(yōu)勢脫穎而出,迅猛發(fā)展,成為芒市冬季資源開發(fā)、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yè)之一,近幾年一直實施鮮食玉米綠色高產高效創(chuàng)建項目,積極推廣鮮食玉米良種和高質高效配套集成栽培技術。2022年芒市鮮食玉米種植面積8 666.67 hm2,鮮食玉米平均單產17.4 t/hm2,總產量15.08萬t,已成為芒市極具區(qū)域特色和外向型發(fā)展?jié)摿Φ母咝мr業(yè)產業(yè),推進了脫貧攻堅成果與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
選擇肥力中等、排灌方便、集中連片的田塊。選擇優(yōu)質、高產、抗病和適應市場需求并經過審定的品種為主栽品種,如SBS902、德甜888、廣良甜27等品種。
(1)適時播種。9月上中旬播種,營養(yǎng)盤小拱棚育苗,方式為穴盤育苗和方格育苗。選擇靠近本田、避風向陽、排灌方便的地塊作苗床,苗床做成寬1.2~1.6 m、高0.2~0.25 m的墑面,四周開好排水溝防苗床積水。用小拱棚塑料薄膜覆蓋,棚拱高0.5 m以保暖防寒。播種前配好腐熟廄肥和過篩細土按1∶4混勻的育苗營養(yǎng)土,或選用基質作營養(yǎng)土。每穴裝入1/3營養(yǎng)土,播1粒種子后蓋滿營養(yǎng)土,淋透水。
(2)苗床管理。育苗期間要求光照充足,出苗前以密閉增溫為主,移栽前3~5 d煉苗,正常天氣每天9:00揭膜通風,17:00蓋膜保溫。出苗前應保持盤土濕潤,齊苗后床土發(fā)白應立即補水。
(3)移栽技術。離乳前(3葉齡前)移栽,最晚不超過5葉1心。移栽時應分級、定向、錯窩移栽,將苗帶營養(yǎng)土一起移入苗坑,栽后用細土將破口封嚴。蓋土后澆足定根水,最好用復合肥混水做定根水,可縮短緩苗時間。苗坑可用直徑2~3 cm的竹竿或制缽器打洞,洞深3~4 cm。移栽應在陰天或晴天16:00后進行,移栽時防止傷根、折苗。移栽期大田要精細整地,提高整地質量,做到土細墑平。
采用1.6 m幅寬的打孔膜覆蓋墑面,按株距35 cm、大行距70 cm、小行距35 cm寬窄行單株定向移栽,每畝基本苗3 600株,推廣使用黑色銀膜覆膜栽培,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抑制雜草生長,減少農民不合理用肥和除草劑,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既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降低了生產成本,也實現(xiàn)了鮮食玉米產業(yè)的綠色發(fā)展。
每畝施用腐熟農家肥1 000 kg、玉米配方有機復合肥(N∶P2O5∶K2O = 15∶18∶18)50 kg作基肥,全部肥料混勻后撒施于墑面或播種溝一側并及時翻埋。遵循綠色高效原則,早追苗肥、巧施拔節(jié)肥、重施穗肥、偏施小苗趕大苗、促弱苗變壯苗。苗肥在移栽后7~10 d每畝用玉米配方肥8~10 kg、尿素10~12 kg對水澆施;拔節(jié)肥在8~9葉期結合中耕除草每畝用玉米配方肥8~10 kg對水澆施;穗肥在大喇叭口期每畝用玉米配方有機水溶肥15~20 kg對水澆施。
移栽后灌1次壯苗水有利于增強抗寒能力,抽穗前10 d和后20 d是鮮食玉米需水敏感期,必須保持土壤持水量70%~80%,應灌2次水,乳熟中后期再灌水1次,全程灌水要求速罐速排,以防植株黃化。
鮮食玉米植株生長過程中分蘗較多,應及時去除,確保養(yǎng)分集中供應主莖,操作時盡量避免損傷主莖和葉片。鮮食玉米多數(shù)品種具多穗特性,要及時去除,只留第1個果穗,確保采收玉米的商品性。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有機結合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抓住主要病蟲草害和關鍵時間及時防治,使用銀黑色地膜覆蓋減少草害和蚜蟲發(fā)生,使用殺蟲燈和性誘劑撲殺成蟲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重點抓好地老虎、草地貪夜蛾、玉米螟及各種雜草的防治。
苞葉開始由青綠變黃綠,花絲枯萎轉深褐色,穗粒飽滿未出現(xiàn)凹陷,以手掐籽粒有濃漿,乳線形成之前的乳熟期為適宜采收期的標志,及時組織農民采收交售訂單,保證玉米質量。
從過去單一開發(fā)發(fā)展至目前的立體開發(fā),實現(xiàn)冬農主導產業(yè)規(guī)模化種植、產業(yè)化經營,種植結構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提升,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科學利用土地,合理安排作物茬口,大春水稻收割后冬農開發(fā)前,搶種一熟生長周期短的甜玉米,由一年二熟改良為一年三熟的生產模式,多熟制改良既提高了復種指數(shù),又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
通過良種良法配套、覆膜栽培、測土配方、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集成技術,合理利用環(huán)境資源,引導群眾減肥減藥,宣傳科學施肥、合理用藥等綠色栽培措施,降低化肥、農藥用量,單位面積產量、土地產出率及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推廣鮮食玉米集成技術和新品種相結合,通過開展科技培訓,建立典型示范樣板,以點帶面輻射帶動了全市鮮食玉米生產規(guī)模化、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農戶增強了對新品種抗病性、適應性、豐產性的了解及農藥安全使用意識,也提高了農業(yè)科技隊伍的專業(yè)化、社會化服務水平,促進了鮮食玉米增產及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