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
直到1954年,還沒人敢想象在4分鐘內(nèi)能跑完1英里(約1600米),也沒有人取得過這樣的成績。當時人們普遍認為,4分鐘內(nèi)跑完1英里超出了人類的極限。英國長跑者羅杰·班尼斯特說:“4分鐘跑完1英里,是運動員和運動愛好者多年來談?wù)摵蛪粝氲哪繕??!卑嗄崴固貙懙?,大家都“習慣于認為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是人類達不到的”。不過,這與事實并不相符。就像以前水手所認為的,在地球盡頭,水會像瀑布一樣落下去,但這只是一個幻覺。
1954年5月,班尼斯特在牛津大學的跑道上突破了這一極限,用3分59.4秒的成績跑完了1英里。兩個月之后在芬蘭,班尼斯特“神奇的1英里”被澳大利亞選手約翰·蘭迪再次打破,他取得了3分58秒的成績。在接下來的三年內(nèi),又有16名選手陸續(xù)打破了這個紀錄。
1954年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是人類的基因發(fā)生了突變,還是有什么科技突破?都不是,而是“人類不可能4分鐘跑1英里”的極限被徹底打破了!新的思維方式解放了他們。人們一旦意識到一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么接下來的事情就只是技術(shù)和時間問題了。
那么班尼斯特是如何拆掉自己思維的障礙的?
首先,他確信在4分鐘內(nèi)跑完1英里是可以做到的。其次,作為牛津大學的醫(yī)科學生和隨后的神經(jīng)內(nèi)科醫(yī)師,他采用科學的方法來訓練。在訓練中,當把跑步成績縮短到每1/4英里(約400米)61秒就一直停滯不前的時候,他意識到了自己心智模式的障礙。他出去徒步旅行和攀巖了幾天,換了一個心智的“框框”,回來以后,他的訓練成績突破了60秒。
注意,我并不是說世界是完全可以隨心改變的。如果我說,“只要你想,一分鐘就能跑4英里”,那是瘋話。人類的體能是有極限的,但是,這個極限遠遠比我們想象的要高。所以,我們必須找到內(nèi)心世界中最柔軟、可以改變的部分,然后通過思考和觀察重新塑造我們更加喜歡的世界。
像當年的跑步者一樣,你心中有沒有自己世界的極限?有沒有一些你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卻在別人身上令人羨慕地發(fā)生了?那些人內(nèi)心世界的極限,和你的有什么不同?有沒有想過,真正限制我們的是我們思維里那堵看不見的墻?
(摘自中信出版集團《拆掉思維里的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