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己變應萬變,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會完全按照我們的主觀意志發(fā)展變化。我們要獲得成功,就要首先認識事情的性質(zhì)和特點,然后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自己的思路和行為方式。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順應事物變化的同時,駕馭變化。
動物學家們在做青蛙與蜥蜴的比較實驗時發(fā)現(xiàn):青蛙在捕食時,四平八穩(wěn)、目不斜視、呆若木雞,直到有小蟲子自動飛到它的嘴邊時,才猛地伸出舌頭,粘住飛蟲吃下去。之后,它又開始那目不斜視的等待,看得出來,青蛙是在“等飯吃”。而蜥蜴則完全不同,它們整天奔忙在私人住宅區(qū)、老式辦公樓、蓄水池邊等地方,四處游蕩搜尋獵物。一旦發(fā)現(xiàn)目標,它們就會狂奔猛追,直到吃到嘴里為止。吃完后,它們在略事休息、喝口水后,就整裝待發(fā),又去“找飯吃”了。
我們不妨將青蛙與蜥蜴的捕食方法當作兩種不同的處世風格。青蛙的捕食方法也有可能會吃飽,但它對環(huán)境的依賴性過高,不能對隨時變化的環(huán)境做出迅速的反應,池塘一旦干涸,青蛙也就消失了;而蜥蜴的方法卻很靈活,它們能夠快速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所以,即使這一片池塘干涸了,蜥蜴仍然能夠活躍在另外一個池塘邊。
我們生活的社會瞬息萬變,別人在變,自己不變,自己就會成為別人的墊腳石;環(huán)境改變,自己不變,最后只能慘遭淘汰。
改變自己,然后才能改變命運。有時候,迫切應該改變的或許不是環(huán)境,而是我們自己。不學會去變,或者沒有能力去變,終將被社會淘汰。(摘自《變通:受用一生的學問》 宿文淵/著 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