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兜
本期我們來聊聊棋類運動,很多同學(xué)大概已經(jīng)猜到了,正是象棋與圍棋。在燦若星辰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它們也閃耀著獨特的光芒呢。話不多說,棋已備好,屏氣凝神,對決正式開始!
棋盤上的“調(diào)兵遣將”
在我國,象棋可以說是最具民間基礎(chǔ)和人氣的棋類運動了。同學(xué)們一定看過這樣的場景:街邊,幾個人圍在棋盤周圍,或是靜靜觀看棋局,或是給正在下棋的人支招兒……“馬走日,象(相)飛田,車走直路,炮翻山。士(仕)走斜路護將(帥)邊,小卒一去不復(fù)返?!闭莆樟撕唵蔚淖叻ㄒ?guī)則,還要調(diào)兵遣將、合理布局,方能取勝。
象棋的起源與發(fā)展
關(guān)于象棋的起源,目前說法不一。漢魏時期的《象戲賦》中所說的“象戲”被認為是象棋的源頭,但也有學(xué)者認為,象棋早在戰(zhàn)國時代便已產(chǎn)生,比如劉向所著的《說苑·善說》中就記載了孟嘗君下象棋的事,《楚辭·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記載。除此之外,還有象棋誕生于春秋時期的說法。雖然尚無定論,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象棋在我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經(jīng)過漫長的演變和發(fā)展,隋唐時期,象棋活動就比較盛行了;到兩宋時期,無論宮廷還是民間,象棋都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活動;元明清時期,象棋繼續(xù)在民間流行,下象棋的技術(shù)水平也不斷提高?,F(xiàn)如今,象棋已成為體育運動項目之一。
為啥有條“楚河漢界“?
象棋有32枚棋子,棋盤由九條豎線和十條橫線交叉組成,細心的同學(xué)一定發(fā)現(xiàn)了,棋盤中間寫有“楚河”“漢界”字樣,這是為什么呢?
這一設(shè)定源自楚漢相爭的典故。當年項羽和劉邦交手,未有勝負之時,雙方以滎(xíng)陽(今屬河南鄭州)的鴻溝為界,相約停止攻伐,中分天下,鴻溝就被稱為“楚河漢界”。象棋的“楚河漢界”只是形式上的存在,不放置任何棋子,以這種方式模擬兩軍對壘,讓人有真實戰(zhàn)爭的代入感,真是妙極了!
黑白世界里的勝負
用“對弈”一詞描述圍棋運動再合適不過了,密密麻麻的方格棋盤上,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黑白棋子先后落下,勝負難料。圍棋身上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凝聚著中華文化的智慧。
圍棋的起源
圍棋起源于中國。相傳上古時期,堯帝的兒子丹朱桀驁不馴,為了教育他,堯帝想出一個辦法,將丹朱帶到平頂山上,用石子教他排兵布陣,這便是最早的圍棋,“堯造圍棋,以教丹朱”的說法由此而來。古時,圍棋棋子不便宜,下一局棋耗費的時間又長,因此這項棋類運動多在貴族士大夫中流行。
關(guān)于圍棋的小常識
圍棋棋子分黑白兩色,多為扁圓形,像紐扣一樣,黑子181顆,白子180顆,我國使用一面平、一面凸的棋子。
棋盤盤面縱橫的線條構(gòu)成361個交叉點,這些交叉點中有9個突出顯示的小圓點,稱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稱“天元”。對弈雙方各執(zhí)一色,獲勝條件是看誰的棋子在棋盤上占點多。
南北朝時,下圍棋被稱作“手談”,還設(shè)立了“棋品”制度,當時的棋藝分為九品。日本圍棋的“九段”就來源于“棋品”制度。
《孟子》中記載了史上第一位有名字的專業(yè)棋手,名叫弈秋,春秋時期齊國人,后世稱他為“棋道鼻祖”。
"氣質(zhì)”獨特的運動
圍棋作為體育運動項目之一,它的“氣質(zhì)”可以用安靜來形容。很多體育項目給人的感覺都是熱熱鬧鬧的,場上運動員奮力拼搏,場下加油聲、吶喊聲不絕于耳。但圍棋運動需要靜思,需要深算,下一步棋往往還要考慮后面三步、五步乃至收官的下法。二人對弈,周圍都是安安靜靜的,無聲之中,也許就形勢變幻,勝負已有定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