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永慶
潮州市湘橋革命老區(qū)是一塊鐫刻著紅色印記的熱土,湘橋區(qū)的百年老校城南小學革命歷史源遠流長。幾年來,該校積極開展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使紅色文化滋潤到每個學生的心田。
城南小學建于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是潮州一所優(yōu)秀的學校,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時代氣息,一向教風淳樸、治學嚴謹、成績良好。該校歷來人才輩出,影響甚廣。自建校以來為國家和民族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為中國革命輸送了無數(shù)有志之士。在歷屆的畢業(yè)生中有:革命烈士李春濤、蔡英智、柯國泰等,我國早期的馬列著作翻譯家柯柏年,“左聯(lián)”首屆常委會最年輕的常委洪靈菲,“左聯(lián)”最后一任黨團書記戴平萬,國際漢學大師饒宗頤,《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首任社長兼總編輯梅益,廣東省原省長盧瑞華,海內外知名人士碧野、薛汕、鄭錦桐等。
城南小學還是一處紅色革命遺址。1927年9月23日,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等領導率領的南昌起義軍進駐潮安縣城(潮州城),燃起了潮安革命斗爭的烈火。這期間,起義軍第三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徐特立將師政治部設在潮州城內的城南小學。徐特立在城南小學帶領政治部工作人員,到城中各處張貼賀龍以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的名義發(fā)布給全城的安民告示;分別在大街小巷宣傳南昌起義的重大意義,發(fā)動潮安人民起來反抗國民黨政府的壓迫;在潮安縣黨組織的配合下,深入到李春濤、蔡英智、楊嗣震等受難烈士的家中慰問;派出女兵進駐潮安縣郵電局和電報局,檢查來往信件和負責收發(fā)工作;積極協(xié)助潮安縣委、縣革命委員會為起義軍籌款、籌糧和籌集物資。南昌起義軍在潮汕的七日間,幫助潮安、汕頭、揭陽、澄海等縣市的人民建立了紅色革命政權。9月30日,南昌起義軍撤出潮州城后,潮州人民把這一段光輝歷史稱為“潮州七日紅”。
湘橋區(qū)是革命老區(qū),紅色資源豐厚,而城南小學是一所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和鮮明紅色文化印記的百年名校。在那烽火歲月中,無數(shù)城南學子在這里求學,在這里立志,在這里啟航,英勇斗爭,前赴后繼;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潮安革命歷程中一個個感人的紅色故事,也曾在城南小學留下了深刻的紅色記憶。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歲月的年輪沉淀了斑駁的痕跡,紅色的歷程印記了不朽的精神。幾年來,城南小學緊緊圍繞挖掘紅色傳統(tǒng)文化,用好學校豐厚的紅色文化基因,以此營造了蓬勃向上的育人環(huán)境。
走進城南小學,撲面而來的是清新的紅色文化氣息,在大禮堂、在教室、在走廊、在操場,都貼滿了“潮州七日紅”革命歷史和英烈故事的簡介,懸掛著紅色文化教育的標語,到處充滿著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紅色文化氛圍,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紅色文化教育的熏陶,讓學生們時刻感染著黨的氣息,感恩黨的關懷,激發(fā)他們從小樹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作出貢獻的遠大理想,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有志氣、有骨氣、有底氣的新時代好少年。
城南小學校長李健介紹說,近百年來從城南小學校走出去的革命英雄有許許多多,紅色文化是城南小學的一個特色文化,更是城南小學一個驕傲的文化。每一個城南學子,都會沿著革命英雄驕傲的足跡,一步一步成長,打好人生的紅色底子,成為建設國家、為社會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才。學校將進一步汲取潮州地域文化精華,承接先輩的紅色基因,繼續(xù)保護和利用好學校的紅色資源,進一步打造規(guī)模大、標準高、管理到位的紅色教育基地。
今年6月,在城南學堂前,學生們圍在潮州市老區(qū)宣講員、黨史專家陶永慶跟前,傾聽老前輩講述感人的紅色故事。這是城南小學正在開展的“潮州七日紅”主題黨史宣傳活動,這次活動旨在通過推動紅色文化進校園,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
幾年來,城南小學先后邀請了潮州的黨史專家、老區(qū)宣講員、“五老”和大學教授等給師生們做紅色文化教育的講座,在廣大師生尤其是小學生中產生了廣泛深刻的影響,同學們都決心學習先輩的革命精神,做好紅色基因的傳承人。
城南小學面對伴隨著網絡發(fā)展成長起來的學生們,在對他們進行具有歷史滄桑感的紅色文化教育中,非常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適當用好合力。學校通過寫作文、情景短劇、詩朗誦等形式,將紅色文化融入到課堂教學,打造精品課程,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紅色文化教學模式。
該校通過學生參與“黨的故事我來講—爭做紅領巾講解員”活動,在宣講活動中培養(yǎng)自己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樸素情懷,做一名“小小燈塔宣講員”,用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通過活動使更多的同學了解到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所以更加珍惜寶貴的校園時光而努力學習,長大為祖國作貢獻。
每年清明節(jié)前夕,城南小學都會組織學生們到潮州革命烈士紀念碑前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的教育活動,了解“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勛”的英烈事跡,以此激發(fā)學生們的崇敬之心、感恩之心和關愛之心,不忘先烈遺志,傳承紅色精神,刻苦學習本領,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貢獻力量。
城南小學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走進紅色鄉(xiāng)村,尋找紅色精神”的活動,追憶崢嶸歲月,覓得當今閃耀,飲水思源,不忘初心,用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
城南小學還與韓山師范學院《行走的紅色文學課堂》課程組,聯(lián)合舉辦“大手拉小手,一起來行走”紅色校史研學定向活動,別開生面,獨具創(chuàng)意,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歷經歲月滄桑,城南學堂前的木棉樹依舊挺拔,讓人景仰,給人力量。紅色文化在城南小學這所百年老校的校園內得以普及和宣揚,使學生們切實感受到紅色基因的熱情和脈動,從而受到紅色文化的洗禮和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