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太廣
在河南省駐馬店革命老區(qū),孫繼庫烈士的故事廣為流傳,他為革命信仰追尋萬里,歷經(jīng)千辛萬苦,受盡種種磨難而初心不變,最后壯烈犧牲。
孫繼庫1893 年出生于黑龍江省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12 歲那年,隨同親友到海參崴沙俄一家印刷廠里做童工。俄國十月革命后,1920 年在海參崴加入了列寧領導的俄國共產(chǎn)黨并成為遠東支部的主要成員之一。1931 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東北。孫繼庫毅然從蘇聯(lián)回到祖國。
1934 年,孫繼庫奉命從上海前往江西中央蘇區(qū),途中被捕,被關押在國民黨蘇州反省院,1936 年西安事變后,他作為政治犯被釋放出獄。出獄后,孫繼庫繼續(xù)赴江西瑞金尋找中共黨組織。他不知道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早在1934 年10月就撤離江西蘇區(qū),經(jīng)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已勝利到達陜北。由于他剛出獄,又不便向別人打聽,對所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全然不知。他按照群眾提供的紅軍轉移方向,繼續(xù)尋找。他化裝成乞丐,披星戴月,從江西尋到貴州,又歷盡千辛從貴州追到甘肅,沿著工農(nóng)紅軍長征的路線苦苦地追尋,他的信念是不找到黨中央,誓不罷休。1937 年夏,他追蹤到甘肅省的東南部地區(qū)。路過一支部隊的營房,看到一個門上寫著“列寧室”三個字,他深感詫異,隔著窗戶朝屋里一看又使他大吃一驚,墻上竟然掛著列寧、斯大林的像。官兵都穿著中山裝,戴青天白日帽徽,這究竟是個什么部隊,國民黨的部隊怎么會掛無產(chǎn)階級革命導師的像,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找到一個年紀較大的老兵試探著問:“中國的軍隊怎么掛外國領導人的像呢?”
這位戰(zhàn)士回答:“蘇聯(lián)紅軍不是也掛德國的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像嗎?這些領袖同樣也是中國革命的導師,他們的像當然要掛了?!?/p>
孫繼庫還有點不解地問:“那你們是……”
“哦!你問我們是什么部隊?”這個戰(zhàn)士爽朗地答道:“我們是共產(chǎn)黨、毛主席領導的部隊,就是原來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為了聯(lián)合抗戰(zhàn),最近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我們的總司令就是朱德?!?/p>
孫繼庫聽后頓開茅塞。萬里追蹤尋不見,相逢卻是自己人。他激動萬分,緊緊握著這位老戰(zhàn)士的手說:“同志,謝謝你!我可找到你們啦,請帶我見見你們的首長!”隨后他很快就如愿抵達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被分配到陜甘寧邊區(qū)的中央印刷廠工作。
不久,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召開,根據(jù)時局的變化,中共中央決定建立以劉少奇為書記的中共中央中原局,指導長江以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地區(qū)黨的工作,中原局就設在河南確山竹溝鎮(zhèn)。為了進一步組織中原人民進行抗日斗爭,宣傳我黨我軍抗日的方針政策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擴大我黨我軍的政治影響,開創(chuàng)華中抗戰(zhàn)的新局面,中原局決定在竹溝革命根據(jù)地建立一個印刷廠,廠地就選在竹溝鎮(zhèn)西南25 里地的毛家棚山寨上,齊光任廠長,劉志誠任指導員兼黨支部書記。7 月,中原局書記劉少奇針對中原局印刷廠缺乏技術力量的問題,經(jīng)請示黨中央,從陜甘寧邊區(qū)中央印刷廠調一批優(yōu)秀的技術骨干到中原局印刷廠工作,孫繼庫便是其中之一。孫繼庫到中原局印刷廠后,被任命為工務科長并負責工會的宣傳工作。他克服重重困難,夜以繼日地勤奮工作。他用在蘇聯(lián)學到的先進技術,不斷地改進創(chuàng)新,提高技術水平。譬如給印刷品包裝封面,那時條件艱苦,技術落后,一個普通工人在8 小時內(nèi),只能包400 本左右,經(jīng)過孫繼庫改進技術后,能包到2500 本到3000 本。孫繼庫雖然技術很高,但毫不保守,他恨不得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術一下子都教給別人。他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同志們的贊譽和愛戴。經(jīng)過全廠同志齊心協(xié)力,日夜奮戰(zhàn),于8 月中旬印出了第一本書《挽救抗戰(zhàn)的危機》。這本書首印5000 冊,很快傳遍了華中各抗日根據(jù)地和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推動了中原抗戰(zhàn)形勢的進一步發(fā)展。
1939 年,日寇侵占河南。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不斷對愛國抗日力量制造事端,掀起反共高潮。11 月11 日,確山、泌陽、信陽三縣保安團及反動地主武裝1800 余人, 突然襲擊中原局、河南省委和新四軍竹溝留守處所在地竹溝鎮(zhèn),殘殺抗日戰(zhàn)士和愛國同胞,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竹溝慘案。
敵人在偷襲竹溝的次日,派信陽縣保安團兩個中隊約200 多人,到毛家棚襲擊中原局印刷廠。當敵人離印刷廠還有一里多路的時候,即被印刷廠警衛(wèi)隊長周植發(fā)現(xiàn)。當時印刷廠只有一支16人的警衛(wèi)隊,有60 多名工人和工作人員,情況十分緊急。廠長齊光和指導員劉志誠當機立斷,令所有職工除攜帶武器、一床被子和一袋米外,別的什么東西都不準帶,由總務科長李卓先、工務科長孫繼庫負責帶領突圍,孫繼庫走在隊伍后邊督促。警衛(wèi)隊占領南山制高點,阻擊敵人,掩護突圍隊伍。敵人已分三路向山寨包抄上來,左邊的敵人遭到警衛(wèi)隊的迎頭痛擊。當突圍人員爬上寨南一條山嶺時,被右后側的敵人發(fā)現(xiàn),即開槍向突圍部隊射擊。齊光組織幾個人在一個土坡上阻擊,并命職工們加速疾進。當時孫繼庫正發(fā)惡性瘧疾,沒走出多遠就汗流滿面,喘息不止,每前進一步都非常艱難,但他咬緊牙關,奮力掩護戰(zhàn)友轉移,不幸被敵人包圍殺害, 時年47 歲。孫繼庫犧牲后,當?shù)厝罕姲苍徇@位烈士,并常年為他守墓。后來,移葬于確山縣竹溝革命烈士陵園。每逢清明節(jié),村干部、村民和當?shù)貙W校師生都前來為烈士掃墓。當?shù)厝罕妱忧榈乇硎?,烈士犧牲在我們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為他守墓、掃墓,以實際行動告慰烈士的英靈,教育子孫后代,把烈士的精神發(fā)揚光大。
孫繼庫同志不忘初心,矢之不渝,為了追尋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不畏艱險,無私奉獻。他一心向黨的祟高精神境界和感人事跡,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并從中汲取偉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