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邵清松 供圖/浙江省林業(yè)技術推廣總站
金線蓮仿野生栽培
金線蓮喜陰濕環(huán)境
金線蓮(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為蘭科開唇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鳥人參、金絲草,具有很好的肝臟保護作用,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酒精性肝損傷、膽汁淤積型肝損傷、肝纖維化等均具有良好效果。金線蓮株高8—18 厘米;葉片呈卵圓形或卵形,上面暗紫色或黑紫色,具金紅色帶有絹絲光澤的美麗網脈;花為總狀花序具2—6 朵花,花期為9—11月。
金線蓮喜陰濕、涼爽、弱光或散射光的環(huán)境。野生金線蓮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非常嚴格,常生長于人跡罕至、較為原始的深山老林中。中性或微酸性、含水量為25%—40%的森林腐殖土和經風化的腐殖土最為適宜金線蓮生長。金線蓮常生長在伴有闊葉林、竹林、竹闊混交林、針闊混交林的陰濕溝邊、石壁、土質松散的潮濕地帶上。金線蓮垂直分布幅度較廣,其中以氣候涼爽、植被覆蓋較好、海拔為300—600 米的中低丘陵區(qū)分布較多。
產地選擇:產地宜選擇生態(tài)條件良好、水源清潔、排水良好、立地開闊、通風的平地或坡地,坡地坡度應小于20度??諝鈶檄h(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規(guī)定的二級標準。水質應符合灌溉旱作農田的水質標準。
種苗生產: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植株的莖尖或帶節(jié)莖段為外植體。自來水沖洗30 分鐘,然后在超凈工作臺上用75%的酒精消毒30秒,再用1%的次氯酸鈉消毒10—20分鐘,最后用無菌水清洗3—4次,瀝干。將處理好的外植體平鋪于已滅菌的1/2MS基礎培養(yǎng)基上,置于培養(yǎng)室培養(yǎng)120—150天,培養(yǎng)室的溫度保持在25℃±2℃,光照強度在2500—3500 勒克斯,光照時間為14 小時/天。培養(yǎng)基添加有機物如香蕉泥、蛋白胨,對增殖及壯苗促進作用明顯。組培期間,發(fā)現(xiàn)異株和污染株,整瓶剔除,以保證種苗質量。繼代控制在3—5 代以內。將組培室生產的組培瓶苗移置于煉苗棚苗床上,進行馴化煉苗15—30 天;然后往瓶內灌入少量清水,輕輕取出組培苗,用清水洗凈植株基部的培養(yǎng)基。用于栽培的苗應該生長健壯、無污染、無爛莖、無爛根。
林下地栽:金線蓮為陰生植物,野外主要分布于常綠闊葉林的溝邊、石壁以及土質松散的潮濕地帶。林下仿野生栽培應選擇陰濕、涼爽、弱光、水濕條件優(yōu)越的林地、疏林地或灌木林地,植被類型為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或毛竹林。種植地坡度應小于20度,以東坡、東北坡為佳。種植前,清除林分中的老枝、病枝、弱枝和機械損傷枝,并清理雜草、雜灌等雜物,在林木之間鋪設一層遮陽網,使林分的遮陽度為70%—80%。對選取的場地進行平整,去除大石塊、樹枝,開溝作畦,畦寬120 厘米左右,高15—20 厘米,長度根據地塊而定,開好畦溝、圍溝,以雨后地塊無積水為宜,種植地四周配備相應的鳥害、鼠害防護設施。將栽培基質拌入腐熟的牛糞或者羊糞,鋪于畦面上,基質厚度為10厘米左右。種植時,按照3-5×3-5厘米的密度進行移栽,栽種后10 天左右,選擇陰天進行間苗與補苗,間苗時留優(yōu)去劣,發(fā)現(xiàn)缺苗時及時補栽,補苗宜早不宜晚,補苗后要及時澆水,以利幼苗成活。移栽成活后,用氨基酸液體肥料或蘭菌王噴施1 次。高溫干旱季節(jié),通過噴霧進行降溫增濕,雨季清理排水溝,保證溝底無積水。金線蓮林下地栽種植床易滋生雜草,應及時清除,并定期清理遮陽網上的枯枝落葉。種植基地應派專人看護,或安裝監(jiān)控設備及報警系統(tǒng),以防盜竊事件發(fā)生。
林下立體栽培:將不同生理特性的植物在同一林地按不同的空間進行優(yōu)化組合,提高了對土地、光能等自然資源的利用率。金線蓮林下立體栽培一般可分為兩類:林下搭架栽培和林下懸掛栽培。林下搭架栽培一般選擇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或毛竹林,通過遮陽網使林分的遮陽度達到70%—80%,在林下用毛竹搭建50—70厘米的架子,將移栽好的穴盆或種植筐擺放在架子上。林下懸掛栽培一般選擇常綠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將尼龍網兜懸掛于樹上,將移栽好的穴盆或種植筐擺放在網兜內。林下立體栽培的栽培基質、移栽方法、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與林下地栽相類似,且通風性、排水性較好。此外,林下懸掛栽培能較好地預防鳥獸危害。
病蟲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加強農業(yè)、物理、生物防治,力求少用化學農藥。在必須施用化學農藥時,嚴格執(zhí)行中藥材規(guī)范化生產農藥使用原則,嚴格掌握用藥量和用藥時期,優(yōu)先使用植物源或生物源農藥,并選用幾種不同農藥品種進行交替使用,避免長期使用單一農藥品種。一是莖腐病,由鐮刀菌引起,從莖基部開始侵染,病菌經由表皮、根毛或根莖侵入金線蓮莖基部。發(fā)病時植株莖基部出現(xiàn)黃褐色水漬狀病斑,很快發(fā)展至繞莖一周,病部組織腐爛干枯溢縮為線狀。病勢發(fā)展迅速,幼苗迅速倒伏死亡,出現(xiàn)猝倒現(xiàn)象。可用30%甲霜惡霉靈800倍液噴霧防治,一般每隔7天噴1次,連續(xù)噴2—3次。二是軟腐病,由軟腐歐文氏菌黑莖病變種引起,主要通過昆蟲、雨水、農具等造成的傷口和植株葉片的水孔、氣孔侵染。病癥初期葉片表面出現(xiàn)黑褐色斑點,猶如水漬狀,繼而擴大,危及整張葉片,使葉片迅速軟腐,有明顯汁液流出,最后造成植株死亡。可用30%甲霜惡霉靈800 倍液或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噴霧防治,一般每隔7—10天噴一次,噴1—3次。三是灰霉病,由灰葡萄孢引起,主要為害葉片,也可發(fā)生于莖或葉柄。病斑周圍葉片組織褪綠而呈紅色至粉紅色,潮濕條件下病斑迅速擴大,導致整張葉片腐爛,病組織表面密布灰色霉層。病害多數從植株中、下部的葉片開始發(fā)生,并逐漸向上擴展,最后可侵染心葉,導致植株死亡。一般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 天噴一次,噴1—2次。
金線蓮喜陰濕、涼爽、弱光或散射光的環(huán)境,野外主要分布于常綠闊葉林的溝邊、石壁以及土質松散的潮濕地帶。因此仿野生栽培金線蓮可以以林地資源為依托,充分利用林木枝葉所產生的遮蔭效果,形成有利于金線蓮生長的環(huán)境。林下仿野生栽培不與糧食爭良田,不與林木爭林地,充分利用空間,有效地解決了中藥材生產中的土地問題,并且彌補了林木行業(yè)前期“投入高、產出低”的缺點。金線蓮林下仿野生栽培應選擇陰濕、涼爽、弱光、水濕條件優(yōu)越的林地、疏林地或灌木林地,植被類型為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或毛竹林。
葉片呈卵圓形或卵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