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 李 杰, 劉 揚, 付景娜, 劉谷一, 田憶賢, 胡譯元,鄒 芳, 趙 瑜, 王旭鳳, 趙海杰, 程麗麗, 李艷華, 梁雪嬌, 穆子業(yè)
(1.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 骨科, 北京, 100700;2.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 護理部, 北京, 100700)
痙攣型腦癱是腦癱中最主要的類型,選擇性脊神經(jīng)后根切斷術是臨床常用治療方法,有明顯解除痙攣與改善功能的效果[1]。該手術配合運動療法能夠明顯改善以痙攣為主的腦性癱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2]。選擇性脊神經(jīng)后根切斷術術后護理及康復鍛煉在患者的恢復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選擇性脊神經(jīng)后根切斷術的術后護理主要通過采取分散患者注意力、改變體位、使用止疼藥物、耳穴壓丸等方法來減輕疼痛;采取物理降溫或使用退熱藥來改善患者發(fā)熱癥狀;采取穴位貼敷、按摩腹部的方法來緩解患者腹脹便秘的癥狀。本文總結1 例痙攣型腦癱患兒的術后護理體會,現(xiàn)報告如下。
患兒男性,5歲,出生后8~9月時因發(fā)熱于當?shù)蒯t(yī)院診療,隨后出現(xiàn)雙下肢進行性行走不利,外院診斷為腦性癱瘓,給予康復治療,效果欠佳,基因檢測提示“線粒體復合物I 缺陷”,轉院住院治療,效果尚可。目前患兒口服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左卡尼汀、艾地苯醌、輔酶q10 等藥物治療和醫(yī)院康復治療?,F(xiàn)患兒雙下肢僵硬,行走不利,尖足畸形。蹲下時,雙足跟不能著地,左側為著?,F(xiàn)為求系統(tǒng)治療于2022年11月至本院,門診以痙攣型腦癱收治入院?;純杭韧w健,否認藥物過敏史,對鞣鞍蛋白酵母散和西紅柿過敏。否認家族史。
專科檢查:雙下肢尖足內翻畸形,雙跟腱攣縮,雙上肢肌張力Ⅰ級,雙下肢肌張力Ⅲ級,雙側踇伸肌,雙側徑前、后肌,小腿三頭肌肌力差。雙側膝腱反射亢進,雙跟腱反射亢進,雙肱二頭肌腱,雙肱三頭肌踺,雙橈骨膜反射正常,雙髕陣攣(-),雙踝陣攣(+),雙側巴氏征(+),雙霍夫曼征(-)。雙足背動脈搏動可。中醫(yī)診斷:五遲五硬(血虛風乘)。西醫(yī)診斷:痙攣性腦癱,骨關節(jié)病?;颊哂?022 年11 月23 日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板切除,腰骶段選擇性脊神經(jīng)后根切斷術+負壓引流置管術(腰段SPR 手術)。手術順利,術后安返病房。
術前采用安慰、鼓勵的語言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消除恐懼,取得患兒術前準備配合;練習床上大小便,減輕術后患兒不適應體位改變而導致的痛苦;訓練患兒爬行能力、蹲-站能力、足背伸能力等,增加肌肉的肌力和柔韌性,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jié)僵硬,培養(yǎng)患兒的平衡感,從而提高術后的行走功能。
2.2.1 疼痛護理:保持舒適體位,減輕疼痛。遵醫(yī)囑給予自控式鎮(zhèn)痛泵、靜脈給藥、口服給藥,聯(lián)合中醫(yī)耳穴壓丸治療,取穴神門、腰骶椎、胃、內分泌、肺、心,早、中、晚各按壓1 次,按壓2~7 d,1~3 d 進行更換,患兒VAS 疼痛評分由7 分降為3分。
2.2.2 腹脹、便秘護理:遵醫(yī)給予囑穴位貼敷治療,選穴為神闕穴,并指導家屬為患兒按摩腹部,干預3 d后患兒腹脹、便秘癥狀得到緩解。
2.2.3 預防感染:保持傷口敷料清潔干燥,及時換藥。做好體溫監(jiān)測及記錄;保持引流管通暢,引流管遠端不可高于傷口平面,避免引流液反流引發(fā)感染[3]。
痙攣型腦癱的治療過程中,康復鍛煉是保證腦癱患兒功能恢復的重要條件[2],康復鍛煉貫穿痙攣型腦癱治療的始終,是結合心理、教育和功能訓練的綜合性康復方法。
2.3.1 術后早期康復:一般術后第2天開始行被動的踝、髖關節(jié)屈伸練習。第3 天指導其行腰背肌鍛煉及肌肉、關節(jié)主動運動,3~5 次/d,10~20 min/次。術后第4 天用肌興奮治療儀治療,一般用于內收肌、股四頭肌及臀大肌,每個部位2次/d,20 min/次,10d 為1 個療程,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肌肉營養(yǎng),提高肌力。術后幫助患兒伸直、彎曲髕、膝、踝關節(jié),在疼痛可忍受的范圍內練習伸腿、曲腿、翻身。術后8~14 d 時患兒疼痛基本緩解,傷口已拆線,日常幫助患兒仰臥抬腿、曲腿、分腿、合腿、蹬腿、抱腿,俯臥抬腿、挺腿、拾盆。術后15~21d 重復第2 周的動作并練習床上爬行[4]。
2.3.2 中后期康復:中后期(術后21~42 d)身體逐漸復原,傷口愈合,各項機能逐漸恢復,重復第2、3 周動作外可在腰圍固定下幫助練習直腰挺胸,扶靠做坐立、坐位伸腿抬高等動作,術后28~42 d 重復上述分解動作外,還可扶站、自站,逐步抬腿,扶行或使用助行器上下樓梯,但應慎防跌倒。
2.3.3 后期康復:后期可在指導下進行如繃緊雙下肢、足跟,抬高床面訓練股四頭肌,坐于床邊伸曲膝、踝關節(jié)等鍛煉。術后功能姿勢的訓練要按照生理發(fā)育的順序練習:抬頭-坐-站-走。腰圍在訓練中腰部受力情況下使用,起到保護腰椎作用,一般使用3~6 個月,休息和腰部不受力時可以不用佩戴。如術前訂做了矯形器,應在行走時佩戴,使用3~6 個月,視患兒步態(tài)改變情況逐漸停用[5]。
腦的痙攣型癱瘓與常見的癱瘓有所不同,其是受累肌肉牽拉反射的擴大,不論受累部位的肌肉主動收縮或被動收縮,都會引起拮抗肌群的同時收縮,使關節(jié)運動的隨意性受到影響,甚至造成嚴重障礙。腰骶段選擇性脊神經(jīng)后根切斷術治療痙攣型癱瘓,能夠緩解痙攣的癥狀,矯正雙下肢僵硬和雙足畸形,改善下肢的負重力線和肌力平衡,為下肢行走能力的建立奠定基礎[6]。心理護理是臨床一項重要的護理措施,尤其針對患兒,心理建設不僅能幫助患兒盡快樹立起自信心,更能促進其軀體功能、認知、智力、言語發(fā)展。腦癱患兒術后康復應從身心兩方面著手,既改善其功能障礙和能力障礙,也要改善其不利條件,調整社會家庭環(huán)境,將康復訓練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促使其全面康復??祻湾憻捸灤┋d攣型腦癱治療的始終,結合了心理、教育和功能訓練的多元化、綜合性康復方法,如移動能力的訓練,力求運動姿勢的正常并獲得移動手段,借助支具、輪椅等輔助具,使患兒掌握站立、行走、坐起、洗漱、入廁等日常生活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使用功能;同時給予家長訓練方面的指導,增加家長對疾病的認識,避免康復訓練的盲目性,讓父母對患兒的行為、情緒能有清晰的了解,有助于制定康復護理計劃,提高康復療效。
患者知情同意:所有個體參與者或其監(jiān)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
開放評審專欄主編點評:本文總結了攣型腦癱患兒術后護理經(jīng)驗,病例具有特殊性、典型性,重點匯報了康復鍛煉的具體內容以及康復鍛煉在疾病恢復過程中的重要性,建議進一步豐富討論內容,充分論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