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辜鴻銘是清末著名學者、翻譯家,號稱“清末怪杰”。不過令人沒想到的是,理應(yīng)受人尊重的辜鴻銘曾經(jīng)也被“羞辱”過。
1885年,辜鴻銘在廣州知府的推薦下,成為當時的兩廣總督張之洞的幕賓。有一次,正值張之洞做壽,府中大宴賓客,其中邀請了許許多多的文人。他們在一起高談闊論,個個都迫不及待地發(fā)表自己相關(guān)的見解,以顯現(xiàn)出自己的博學多識。在如此熱鬧的氛圍下,辜鴻銘也在席間大談西方學說。
談到正起勁時,辜鴻銘無意中看到了同是幕僚的沈曾植,恰恰和他相反,安安靜靜地坐著,而且面帶不屑之色??吹缴蛟踩绱耍鉴欍懭滩蛔柕溃骸吧蚬?,您為何一言不發(fā)呢?”
面對辜鴻銘的詢問,沈曾植輕描淡寫地回答道:“你說的話,我都懂,但是你要想懂我說的話,還須讀二十年中國書!”
這番話刺激到了辜鴻銘,令他感到很受傷。他深知雖然自己精通西方學問,但回國時間還不夠長,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確實還很不夠。從此以后,辜鴻銘發(fā)奮閱讀中國的古書典籍,遇到實在弄不懂的問題,就去請教張之洞或其他有學識的人。
在孜孜不倦地閱讀學習和張之洞的支持點撥下,辜鴻銘的學識愈發(fā)精進。此后,他不斷擴大研究范圍。
后來,辜鴻銘再次遇到沈曾植。他叫人將張之洞的藏書全部搬到沈曾植的面前,沈曾植早已忘了曾經(jīng)對辜鴻銘說過的話,便疑惑地問道:“你這是做什么?”此時的辜鴻銘不緊不慢地拱手施禮說:“請教沈老前輩,哪一部書老前輩能背而我不能背,老前輩能懂而我不能懂?”沈曾植哈哈一笑。
不過,辜鴻銘發(fā)奮讀書,并非是為了“報復”沈增值,而是謙虛地承認自己所學仍然不夠,還需通過讀書學習不斷提升、豐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