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驛
一個原始部落的男人獵到一頭野豬,突然得到了很多肉,但是他晚上想吃蔬菜、水果,怎么辦?那就要拿出一小塊肉和負責(zé)采集蔬菜、水果的女人交換。
如果要煮一鍋湯,那他還需要再拿出一些肉換一些鍋、碗,再換一些鹽。要活下來,你就必須用自己的價值去交換別人的價值,這是人類社會最核心的生存法則——價值供給。
情況如果復(fù)雜一些:假如某一天在部落市場,男人提供狩獵回來的肉,卻有十個女人要提供蔬菜。女人感覺到肉這種資源的稀缺,就會極力去夸大自己今天采摘的蔬菜有多新鮮,甚至去貶低別人的有多差。
人是社會性動物,為了生存,人類個體必須對群體展現(xiàn)出自己的價值,這是邊緣生存法則——價值表達。
叫囂幾句“我的東西更好”(價值表達) 遠比“我要提供給你足夠滿意的東西”(價值供給)容易很多。所以這個世界就逐漸形成了一種有趣的現(xiàn)象,那就是很多人更注重表達價值而非提供價值。
比如,在辦公室里許多人都在極力維護“我是對的”“我比你強”,卻忽略了自己能為別人提供什么價值。而那些處理不好感情問題的人大多也同樣如此,太注重表達自己的付出,卻忽略了提供舒適、關(guān)愛等價值。
【選自搜狐網(wǎng)】
題圖 / 價值的供給與表達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