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葉歸
(湖南省長沙市東雅中學)
2023年湖南省化學高考已經(jīng)結束,本屆是使用新教材、新高考模式的第一屆。試題以《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為命題指南,以《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程標準)為依據(jù),貫徹高考內容改革精神,發(fā)揮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高考核心功能。相對前兩年,考試的題型、分值等發(fā)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試題注重回歸教材、巧設真實情境,指向學科本質,訓練高階思維;試題題干信息量較大,多以圖表等多種形式展示有效信息,重點考查了學生綜合提取信息的能力,全面考查學生必備知識,提高學生在新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滲透學科核心素養(yǎng)。結構化學及有機化學模塊從選考轉為必考模塊,針對2023年湖南高考化學試題特征及試題呈現(xiàn)形式,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及方向,方可提高復習效率。
今年是湖南省進入新高考的第3年,試題堅持穩(wěn)中求進的指導思想。試題結構與2023年1月湖南省教育考試院頒發(fā)的《湖南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試卷結構》文件中的要求一致,包含14個單項選擇題、4個非選擇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75分鐘。選擇題延續(xù)了前2年新高考化學卷的14個,但不再設置不定項,分值由46分降低至42分,非選擇題由原來的5個(含2個選考題)減少到現(xiàn)在的4個,分值由54分升高到58分。今年的試題創(chuàng)新主要呈現(xiàn)在結構化學類試題,把原本二選一(結構化學與有機化學)的結構化學大題融合在選擇題和非選擇題中,體現(xiàn)了穩(wěn)中求變,變中求穩(wěn),平穩(wěn)過渡等特點。
表1 近3年湖南新高考化學卷結構分析
對比近3年湖南化學卷不難發(fā)現(xiàn)今年試題的一個重大創(chuàng)新點,高考題中選考題不復存在。對于有機化學模塊,選擇性必修3《有機化學基礎》中的內容也出現(xiàn)在選擇題。結構化學模塊,改變以往有機合成大題與結構化學大題二選一的模式,將結構化學由選考改為必考,以選擇題及非選擇題的形式綜合考查物質的結構與性質。試題更多關注模塊間的融合,尤其是三個選擇性必修模塊之間的融合,如第4題考查了手性分子、酰胺的性質和超分子;第18題考查了有機合成與物質酸性大小的比較,注重選擇性必修2《物質結構與性質》與選擇性必修3《有機化學基礎》的融合;第16題考查了化學平衡相關知識與C6H5CH2X的活性;第17題考查了化工流程、電解池的工作原理及應用和鍵角大小的比較,注重選擇性必修1《化學反應原理》與選擇性必修2《物質結構與性質》的融合。這些新的亮點充分發(fā)揮選擇性必修模塊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面獨特的價值,為高校衡量選擇化學相關專業(yè)的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奠定了基礎,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019年教育部考試中心全面地介紹了《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其基本內涵為“一核、四層、四翼”,高中化學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試題的命制要準確把握情境、問題、知識、能力以及素養(yǎng)5個要素的關系,堅持以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用好新教材、新課程標準所提供的試題情境,最大限度地挖掘化學學科的育人功能。筆者以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四層、四翼”為主線,從不同的角度對今年的湖南化學卷進行微觀分析,總結試題特點,助力高三備考。
根據(jù)課程的內容特點可以將必備知識分為化學語言與概念、反應變化與規(guī)律、物質轉化與應用、物質結構與性質、實驗原理與方法五個方面,結合表2可知,實驗原理與方法所占的比重最大,充分說明了“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注重培養(yǎng)學生探究與創(chuàng)新能力,落實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其次占比較高的為反應變化與規(guī)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理解與辨析能力、歸納與論證能力,落實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表2 基于《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下2023年湖南新高考化學卷試題命題特點
立德樹人是高考的根本任務,立德就是通過高考試題的命制與考查,教育學生要樹立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自覺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第1題選取文物“四羊方尊”為情境考查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精華——青銅器,還選取了四大發(fā)明——造紙術、震驚了考古界的長沙走馬樓、“中華彩瓷第一窯”——長沙銅官窯,所選文物充滿本土情懷、國際視野,展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引導學生增強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激發(fā)學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第14題以我國科學家合成的Ru(Ⅱ)催化劑高效電催化氧化NH3合成N2H4為情境,重點考查其反應機理;第17題以我國科研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第三代半導體支撐源材料之一超純Ga(CH3)3為情境考查了晶體類型、鍵角大小的比較、電極方程式的書寫、陌生情境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等必備知識,試題聚焦反映了化學在解決重大社會問題中的關鍵作用,體現(xiàn)化學的核心價值。同時,通過展示高科技領域的創(chuàng)新成果,弘揚了愛國主義情懷,也反映出了高考需要選拔具有科研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
新高考評價體系下,高考命題更加注重學生運用化學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選擇適合的考查載體,融合真實情境與測量目標,優(yōu)化試題呈現(xiàn)方式,避免機械刷題,側重情境在落實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及關鍵能力中的作用。如:第15題以鄰硝基苯胺的催化氫化為載體,考查了儀器的識別、陌生儀器的操作等知識,側重應用性,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知識遷移能力。第16題(3)以苯乙烯的制備為載體考查了動力學及熱力學問題,其中曲線b代表的產(chǎn)物是苯還是甲苯,爭議較大,究其原因還是缺少對學科本質的理解。動力學選擇性,受催化劑影響,與化學反應速率相關;熱力學選擇性,受溫度影響,與化學平衡相關。第17題(5)D選項考查用核磁共振氫譜能不能區(qū)分Ga(CH3)3和CH3I,同樣是甲基,前者甲基與Ga形成化學鍵,后者甲基與I形成化學鍵,二者甲基所處的化學環(huán)境不一致,二者核磁共振氫譜出峰的位置存在差異。這些試題極具特色,引導教學應關注學科本質,突出提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真題感悟】(2023年湖南卷,15題節(jié)選)金屬Ni對H2有強吸附作用,被廣泛用于硝基或羰基等不飽和基團的催化氫化反應。將塊狀Ni轉化成多孔型雷尼Ni后,其催化活性顯著提高。
步驟2:鄰硝基苯胺的催化氫化反應
反應的原理和實驗裝置圖如下(夾持裝置和攪拌裝置略)。裝置Ⅰ用于儲存H2和監(jiān)測反應的過程。
(4)向集氣管中沖入H2時,三通閥的孔路位置如圖所示;發(fā)生氫化反應時,集氣管向裝置Ⅱ供氣,此時孔路位置需調節(jié)為________;
【答案】B
【解析】本題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作為考查的載體,通過設置陌生儀器增加試題的新穎性,如水準管、三通閥等儀器,意在考查學生分析、推測、歸納的能力,逐步改變應試的弊端,增強學生“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三通閥是指閥體有三個口,一進兩出,結合題給信息,向集氣管中沖入H2時,三通閥的孔路位置為,氣流方向如圖所示,最上端的閥門口徑被管壁堵住。發(fā)生氫化反應時,集氣管向裝置Ⅱ供氣,此時的氣流方向為先向上再向右,此時孔路位置需調節(jié)為,氣流方向如圖所示。
【答案】甲苯 隨主反應的進行,H2的濃度增加,反應⑥速率加快,從而生成甲苯的選擇性明顯增大
在高考命題實施過程中,“四翼”是聯(lián)結“四層”高考考查內容與高考命題實踐的紐帶,在確保命題總體穩(wěn)定的前提下,優(yōu)化試題情境設計,增強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引導中學遵循教育規(guī)律,做到“以本為本”(前一個“本”指的是課本),才能發(fā)展素質教育。此次湖南卷命題注重回歸教材的考點高達11處,以選擇性必修教材為主,且試題主要以直接設問的形式呈現(xiàn)。
題號模塊知識點教材頁碼試題呈現(xiàn)形式2C選擇性必修2NH3分子的VSEPR模型46直接設問3A選擇性必修3結晶法提純苯甲酸13直接設問C選擇性必修3濃硫酸催化乙醇制備乙烯60直接設問4A選擇性必修2手性分子60遷移應用B選擇性必修2鄰羥基苯甲醛的沸點與對羥基苯甲醛的沸點比較57直接設問C選擇性必修3酰胺的性質79直接設問D選擇性必修2冠醚(18冠6)99直接設問5A必修第二冊堿性鋅錳電池的正極反應38遷移應用B必修第二冊鉛酸蓄電池38遷移應用C選擇性必修1Fe2+的檢驗111遷移應用15(5)選擇性必修3恒壓滴液漏斗儀器名稱89直接設問
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不能空洞化,湖南新高考化學已有3年,其中第一題側重考查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或挖掘本土文化,試題具有一定的文化傳承性。有機主觀題情境均為國際權威期刊中科學家最新的科研成果,且在其他非選擇題中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在備課過程中要關注最新的科研成果,尤其是我國科研工作者的最新科研成果。此外,還要關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典故如:《本草綱目》《天工開物》等,從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挖掘出化學試題素材。
“四層”為考查內容,即“核心價值、學科素養(yǎng)、關鍵能力、必備知識”,規(guī)定了高考的考查內容。“四翼”為考查要求,即“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是素質教育的評價維度在高考中的體現(xiàn)。從2023年湖南省高考化學卷不難看出,在備考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回歸基礎,在備考中要明確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在培養(yǎng)學生關鍵能力,發(fā)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過程中的重要地位。考生不要一味練習難題、偏題,看似較難的題,實際都是基礎知識的綜合應用,要突出基礎題復習,做到基礎不丟分。尤其是考前沖刺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會使用教材、愿意使用教材,以課本知識回溯為主線任務,注重主線知識點的延伸與拓展,注意情境素材與教材細節(jié)處理,及時回顧“錯題本”“學習筆記”,夯實基礎,查漏補缺。
新課程標準中出現(xiàn)了《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和《有機化學基礎》三個模塊,更加關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更加強調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何在備考中融合三個模塊,立足于學生適應現(xiàn)代生活和未來發(fā)展的需要,成為教師需要關注的焦點。古語有云:不破不立,融會貫通?!捌啤眰淇妓槠?“立”單元式結構。不同的模塊有不同的側重點,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重構知識,將知識結構化,將結構情境化,深度融合各模塊的獨特育人功能,把握教與學的深度和廣度。如在有機化學模塊,引導學生建立“組成、結構決定性質”的基本觀念,融合“電負性” “鍵長” “鍵能”對物質的酸性、穩(wěn)定性的影響,擴充和完善知識體系,提升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賦能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學生應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基于新課程標準和高考評價體系確定重點專題來提高復習的效果。化學學科除了必要的文字表述題外,重點考查學生對圖表數(shù)據(jù)的信息提取和應用能力。如:電解質溶液中的圖像分析、酸堿中和滴定的圖像分析、化學平衡的圖像分析等。2023年湖南省新高考化學卷在酸堿中和滴定的圖像分析、化學平衡圖像分析上一改往年的風格,回歸到經(jīng)典題型,體現(xiàn)高考評價體系中的基礎性要求,滲透了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核心素養(yǎng)。引導教學應該回歸學科基本概念、原理、技巧及思維方法。此外,在專題的內容設置上引導學生由“表層結構”向“深層結構”轉變,注重學生深度思考。如16題(2)問,在恒溫恒壓條件下,充入與反應體系無關的氣體,考查方式由簡單的定性分析過渡到定量分析,體現(xiàn)高考評價體系中的綜合性及應用性要求,引導在備考過程中不僅需要關注知識的廣度,也要關注知識的深度,指導學生強化高考熱點復習,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