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涵月
在老屋的一角,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臺縫紉機。它顯然已經好久沒有用了,渾身被灰塵籠罩著,有些地方還掛上了蜘蛛網。
縫紉機滿是被歲月打磨過的痕跡,原本又尖又細的機頭早已生銹,還有些彎曲。機身本來包著畫有牡丹的皮紙,新的時候應該很艷麗,而現在這些顏色幾乎褪光,變得模糊不清,用手輕輕一碰,就“簌”地掉下好幾片皮紙。兩個線頭柱只剩下右邊的一個,留下來的這個也有些變形了,估計也勾不住細線了。
呀!這個輪軸還在!它最辛苦,被奶奶換了好幾個。我轉了轉它,“吱呀吱呀”的聲音雖然不像新的那般短促而清脆,甚至有些遲鈍,但也是聲聲入耳,并沒有那么難聽。我默默地看著它,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
在我的記憶里,我很少回奶奶家。每次回去,奶奶總會拉著我用長長的竹尺在我的肩頭和褲腳量來量去,一塊塊花花綠綠的布料在縫紉機上和著“噠噠”聲變起“魔法”,最后變成一件漂亮又合身的衣服。有一年春節(jié),一粒飛濺的煙花落在了我嶄新的羽絨服上,衣服的口袋瞬間被燙出了一個焦黃的洞。奶奶從她的“百寶箱”里拿出了一個梅花圖案的貼布,用縫紉機兩三下就修補好了那個洞。紅艷艷的梅花貼著雪白的羽絨服,看上去無比生動。
更讓我懷念的是,在奶奶的縫紉機上,我制作了人生中第一個自己的布娃娃。奶奶耐心地在旁邊指導我,不管我有多少失誤,她從不著急,一步步地指導??p紉機吐出的一針一線飽含著濃濃的親情,布娃娃身上粉紅色的綢布在陽光下一閃一閃的,泛著可愛的光澤。雖然這個布娃娃看起來并不十全十美,它身上殘缺不齊的針腳特別刺眼,但我從來不愿拋棄它,因為我知道,它有著特殊的意義。
在歲月的演變中,我對奶奶的這臺縫紉機越發(fā)喜愛。每次去老屋,我都會走到它的面前駐足欣賞。在古樸又老舊的光影里,心底的暖流隨之升騰而起……
(指導教師:徐柳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