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辦婚禮,親朋好友送上紅包,是習俗也是禮儀,既能增加喜慶的氣氛,也能表達對新人的美好祝愿。但不知從何時起,隨禮被攀比功利之心綁架,份子錢水漲船高,逐漸成了現(xiàn)代人的“甜蜜負擔”……
一
在北京工作的武漢姑娘,收到發(fā)小的結(jié)婚請柬,于是請假回老家參加婚禮?!半S了2000元的份子錢,加上來回機票,一共花了我4000多元錢?!惫媚锔袊@,這個月要“吃土”。
一位剛參加工作不久的網(wǎng)友吐槽,自己一個月參加了5場宴會,包括婚宴、生日宴、升學宴,隨份子總共掏了3000多元,“感覺整個9月都是在給份子錢打工”。
“更無語的是,掏了錢隨了禮還常常不落好?!币晃痪W(wǎng)友說,有一次同學結(jié)婚,她和另外3位同學說好了一起隨600元,其中一個人臨時變卦隨了1000元,她莫名成了“關(guān)系不親”的那個。
不久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diào)查中心聯(lián)合問卷網(wǎng)發(fā)布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93.2%的受訪青年在隨份子上有負擔,其中,51.2%的受訪青年認為既有經(jīng)濟負擔也有人情負擔。
對份子錢,年輕人有著不同的理解與態(tài)度,這與時代大環(huán)境有關(guān)?,F(xiàn)如今,年輕人大多遠離家鄉(xiāng),因為工作等關(guān)系經(jīng)常處于流動狀態(tài),不再依賴傳統(tǒng)的熟人社會,而是追求更自由的朋友和親密關(guān)系,社交的形式和觀念也相應地起了變化。調(diào)查中,50.2%的受訪青年認為應拒絕情感綁架,向高額份子錢說“不”。
面對紛至沓來的婚宴、百歲宴等請柬,一些年輕人開始拒絕“接招”。有的以“正好出差”“單位不讓請假”為由婉拒,不隨禮、只祝福,有的置之不理,直接忽視。
一些新人也開始拒絕收份子錢。杭州一對新人向未婚親朋好友提供“禮金互免卡”;廣東茂名一對新人給紅包撕個角表示收到祝福;有年輕人開始舉辦只有雙方父母參加或只有少數(shù)親屬參加的簡單婚禮,主動把大部分禮金擋在門外……這些做法得到廣大網(wǎng)友的贊賞。
二
借錢、買單和隨份子,被人調(diào)侃為“人生新三大難題”。年輕人更是一邊在社交平臺上吐槽隨份子的困惑和經(jīng)歷,一邊對“整頓份子錢”展開積極行動。隨份子,原本是為傳遞美好祝愿,如今為何成了被抵制、被整頓的對象?
越來越“卷”,荷包負擔重?!斑@年頭,隨200拿不出手,隨500不好意思去吃席”“一月工資不夠國慶假期隨份子”……這種感受并非個例。新華網(wǎng)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年輕一代婚禮份子錢500-1000元的占32.5%,1000-2000元的占23.1%,2000-5000元的占13.3%。人們越來越重視儀式感,除了婚喪嫁娶外,生娃、買車、升職、喬遷、生日等都可以是隨份子的理由。份子錢既貴又多,自然讓人愛不起來。
越來越“水”,情誼被稀釋。在很多人看來,如今的份子錢,數(shù)額漸長,但其中的情誼卻在貶值,越來越像親友間的情感綁架和圈子間的“付費社交”。當隨份子不再單純出于表達心意,而是更多地被“關(guān)系親不親關(guān)鍵看禮金厚不厚”“人不到錢也得到”“其他親友給多少我也得給多少”等外部因素裹挾,人們自然會生出被迫掏錢的反感,以及“能不能回本”的焦慮。
隨份子看起來是樁小事,但變味兒后的危害可不小。比如,攀比之風會誘導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會讓人情往來成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而以各種名目收份子錢,還可能滋生腐敗。
對此,國家層面著力推動婚俗改革,其中就包括倡導不收份子錢的新俗。2021年4月以來,全國已確立32個婚俗改革實驗區(qū),一些不良風氣正在被糾正。
三
隨份子底蘊深厚、流傳已久,直到今天,仍是情感交流的橋梁,維系人際關(guān)系的途徑。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diào)查中心的調(diào)查顯示,60.6%的受訪青年認為隨份子是表達心意和祝福的方式,33.6%的受訪青年認為不應該取消。
其實,大眾介意的不是隨份子這個習俗本身,而是向自己覺得沒必要的人隨份子這個現(xiàn)實;年輕人“整頓份子錢”,也不是拒絕人情味兒,而是拒絕人情的金錢化。隨份子并非陋習,關(guān)鍵在于我們怎么“隨”。
回歸本意,讓“金錢味兒”淡一些。禮重未必情意重,禮輕未必情意輕。份子錢本是為了表達心意和祝愿,不在于多少,而在于真心。如果過分關(guān)注份子錢多寡,參加婚禮就成了負擔,祝福的本意必然會打折。
當遠在千里之外的好友趕來參加婚禮,當許久未見的同窗共赴一場婚宴,對新人而言,沉甸甸的情誼就是最貴的份子錢。其實禮金之外,還有更多載體值得嘗試,比如“以工代禮”。在農(nóng)村,很多人家辦宴席,街坊四鄰會主動來幫廚;在城市,會做蛋糕的做個蛋糕,會化妝的幫忙化妝,跑跑腿、出點力,這樣的隨禮形式能讓婚禮更熱鬧,也能讓人和人的關(guān)系更親密。
不以禮金多少來衡量情感,不以隨禮方式去維護情感,把感情聯(lián)絡放到日常,也讓每一次隨份子都成為新人和親朋好友的雙向奔赴。
(摘自《青島宣傳》劉曉霞、于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