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凝
在藝術設計領域,經常會出現(xiàn)“包豪斯”這個詞,它來自德國,是德語“Bauhaus”的音譯?!癇au”意為建造,“Haus”則是房屋的意思,這個詞由德國現(xiàn)代建筑大師瓦爾特·格羅皮烏斯創(chuàng)造。如今我們提到的“包豪斯”,既是20 世紀一所設計學院的名字,又可以代表一種對藝術和設計產生巨大影響的思潮,同時也是一種設計風格。
1919年,瓦爾特·格羅皮烏斯在德國魏瑪創(chuàng)辦了“包豪斯學院”,這是世界上第一所為了教授現(xiàn)代設計而建立的學院。在包豪斯學院成立以前,設計是為權貴階層服務的,類似于今天的私人訂制。尤其在建筑、室內裝潢、家居用品方面,通常追求復雜、華麗的風格,造價昂貴卻往往忽略實用性。格羅皮烏斯反對一切花里胡哨的裝飾,他認為產品設計的目的是服務于人,一切設計都應該力求簡潔,從需求和功能出發(fā),并且可以量產,降低成本,讓普通百姓都能承受。于是,他聯(lián)合同道中人,一起創(chuàng)辦了包豪斯學院。
格羅皮烏斯得到很多現(xiàn)代藝術家和設計師的響應,包豪斯學院聚集了當時最有才華與志向的人,其中就包括我們“藝術小站”欄目曾經講過的瓦西里·康定斯基和抽象派繪畫大師保羅·克利等。他們不僅在包豪斯傳授自己的技巧和理念,還鼓勵學生進行實驗和創(chuàng)新。
包豪斯的思想很快受到廣泛認可,其設計理念主張簡約、樸素,強調幾何造型與功能性,至今仍受大多數設計師追捧。包豪斯學院第三任校長密斯·凡·德·羅,更是提出了設計史第一金句:“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包豪斯是設計從裝飾性轉向功能性,從復雜、華麗轉向簡約與實用的分水嶺。
很多小讀者可能覺得這些設計離自己很遙遠,但實際上,我們的生活早已被凝聚包豪斯精神內核的產物包圍。
建筑行業(yè)是被包豪斯影響最為深刻的領域之一。平行的屋頂、平滑的外觀、幾何的造型,再加上鋼骨架和玻璃幕墻……這些如今我們在城市中很容易見到的建筑物的特點,都是包豪斯建筑的要素。建于1926年的包豪斯校舍,由瓦爾特·格羅皮烏斯設計,是包豪斯最早的代表性建筑。2008年竣工的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也是典型的包豪斯建筑。
包豪斯在室內設計中同樣主張幾何形狀,并喜歡簡化元素,用單純的顏色?,F(xiàn)在人們喜愛的北歐風、簡約風,也是受到了包豪斯的影響。包豪斯的教師和畢業(yè)生在各個領域種下包豪斯的理念,將理性、簡潔的設計風格應用在許多日常物品中,如電燈、椅子、茶壺等,至今仍經久不衰。
圖中這支鋼筆,其設計者被戲稱為“鋼筆界包豪斯傳人”,于1966 年問世并沿用至今,仍深受人們喜愛。其簡約的外觀設計與耐用的工藝技術使它成為一件經受住了時間考驗的藝術品,書寫著包豪斯的傳奇。
如果還覺得包豪斯不夠貼近生活,那么請回想下,你一定在公共衛(wèi)生間看到過區(qū)分性別的標識吧?這種用簡潔的圖形概括出男性和女性形象的標識,我們早已司空見慣,卻并不知道它們也是包豪斯設計理念的產物。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包豪斯學院不得不解散。雖然它的建校歷史僅14 年零3 個月,畢業(yè)生不過500多人,卻奠定了設計文化和現(xiàn)代工業(yè)設計教育的堅實基礎,并對后來的世界現(xiàn)代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即使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在設計界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