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李宏明 李承宇
擁有1 200 多年歷史的加德滿都,是尼泊爾的首都,也是各種文化的集結地,歷代王朝在這里修建了眾多宮殿、廟宇、寶塔和寺院等建筑。
加德滿都山谷地區(qū)分布著7 個世界文化遺產。加德滿都有大小寺廟共2 700 多座,僅市中心就有250 多座,可謂“五步一廟,十步一庵”,故有“寺廟之城”之稱。
尼泊爾共有三個杜巴廣場(王宮廣場),全部坐落在加德滿都山谷地區(qū),分別位于加德滿都、帕坦和巴德崗。它們于1979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今天,我們一起走近加德滿都的杜巴廣場。
加德滿都的杜巴廣場上坐落著50 多座寺廟和宮殿,都是16—19 世紀的建筑。
整個廣場以哈努曼多卡宮為中心,由三個分散的廣場組成。西部是杜巴廣場的主區(qū),有獨木廟、庫瑪莉宮院、濕婆-帕爾瓦蒂神廟、毗濕奴神廟等著名古寺;東北部是杜巴廣場的副區(qū),有舊皇宮入口、塔萊珠女神廟等;南部是空曠的巴桑特普爾廣場,這里曾經是皇家養(yǎng)象場,現在則是售賣各種紀念品攤販的聚集地。
哈努曼多卡宮始建于13 世紀,于17 世紀進行大規(guī)模擴建,現有12 個庭院,是尼泊爾規(guī)模最大、藝術收藏最豐富的宮殿。
皇宮入口在廣場西北部,門前不遠處有一座10 余米高的方形石柱,即普拉塔布·馬拉國王紀念柱。
皇宮大門也稱金門,門口有兩只石獅子。門上方有三組形象生動、色調鮮明的木雕群像。
門左側約2 米高的石墩上有一尊哈努曼猴神石像,立于1672年。猴神是尼泊爾神話中的英雄,哈努曼多卡宮因此得名,也稱“猴神門宮”。
進入皇宮后,便來到了納薩爾庭院。這是宮內最大的庭院,是歷代國王登基加冕的地方。庭院東北側的白色房間里有一個跳舞的濕婆雕像。
庭院內分布著沙阿王朝第9 代到第11代國王的博物館,博物館中陳列著各種文物。
庭院南側矗立著巴桑特普爾塔,共9層,35 米高,是庭院中最高的建筑,曾是皇宮的瞭望塔,從塔頂可以看到宮殿和城市的全景。
庭院的東北角坐落著哈努曼猴神廟。神廟是五層圓塔造型,自下而上逐層縮小。廟里的猴神有鳥王、人獅、猴、驢、豬五副臉相,因此得名“五面猴神廟”。
莫漢庭院建于1649年,位于納薩爾庭院以北,是馬拉國王的寢宮,也是他會見貴賓、舉行會談、簽訂條約、開展外交活動的場所。
廣場西區(qū)的面積很大,有大大小小數十座寺廟和雕塑。
獨木廟建于12 世紀,是廣場上最古老的建筑。廟高20 米,有三重屋檐,由婆羅雙樹建成,又名加德滿達普神廟,意為“木頭建造的集會建筑”,據說加德滿都的名字就源于此。
濕婆-帕爾瓦蒂廟由紅磚砌造而成,裝飾華麗,雕刻精美。最上層的窗口矗立著印度教的毀滅之神濕婆和他妻子雪山神女帕爾瓦蒂的木雕像。
賈格納特神廟建于17 世紀,正對著國王紀念柱,擁有雙層斜柱支撐的屋頂。該寺廟最特殊的地方在于每根斜撐廟宇的支柱上面都雕刻著十分精細的圖案。
庫瑪莉宮院建于1757 年,是一座三層紅磚建筑,黑色的木窗上雕刻著精美的神像和孔雀圖案,門口有兩只彩色的石獅。
太后廟建于1692 年,是布帕廷德拉國王為他母親修建的寺廟。這是一座建在九層高基座上、擁有三重屋檐的塔式建筑,廟內供奉著濕婆神,是廣場的標志性建筑。
小巧玲瓏的阿育王比納亞克寺建在獨木廟附近,又稱“象鼻神龕”,有鍍金的屋頂,里面供奉著象神。
廣場上還有因陀羅神廟、毗濕奴神廟等寺廟。
塔萊珠女神廟位于杜巴廣場東北區(qū)。神廟建于1564 年,建在12 層高的方形底座上,高35 米,是一座三重檐鎦金寶頂建筑。神廟的第八層最寬,是廣場上最宏偉的建筑,也是最神圣的地方,里面供奉著塔萊珠和庫瑪瑞兩位女神。
南區(qū)也稱巴桑特普爾廣場,是漫步的好去處,大大小小的貨攤上擺滿琳瑯滿目的商品,以及當地特產,如菩提子、銅器、木雕等。
在南區(qū)能看到新建的加迪·拜塔克宮,建于1908 年,是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宮殿,也是廣場上唯一的歐式建筑。這里是國王加冕和歡迎其他國家元首的場所。
皇宮的白色城墻上有一塊長長的石頭,是普拉塔普·馬拉國王于1664 年命人建造的,上面有獻給女神卡莉卡的銘文,由15種語言寫成。傳說,如果有人能夠破譯所有語言,牛奶就會從中間的噴口流出。
為什么要在加德滿都山谷地區(qū)建三座幾乎一模一樣的杜巴廣場?原來,馬拉王朝時期,第六代尼泊爾國王亞克希·馬拉死后,他的三個兒子分別占據了坎提普爾(現加德滿都)、帕坦和巴德崗,并各自為王。這“鼎立”的三國互相征伐,互相攀比。
互相攀比的最大動作就是修建杜巴廣場,使其成為尼泊爾文化、建筑、藝術最頂尖的組合體。如今加德滿都、帕坦和巴德崗分別被喻為“寺廟之城”“藝術之城”和“露天博物館”。
2015 年,尼泊爾發(fā)生大地震,廣場上的很多建筑受到破壞,獨木廟、太后廟和巴桑特普爾塔幾乎完全坍塌。為此,世界遺產大會計劃將杜巴廣場列入瀕危清單。中國對尼泊爾進行了震后援建,王宮中的一些建筑就是我國幫助修復重建的。
中國通常用點頭表示同意和贊許,用搖頭表示不同意。但在尼泊爾卻是相反的,點頭表示不同意,搖頭表示高興、同意和贊賞。這一點要記好,不然容易鬧笑話或發(fā)生誤會。
尼泊爾南部的蘭毗尼,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前623 年,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誕生于此,這里因此被稱作“佛祖的故鄉(xiāng)”。中尼兩國自古以來就是友好鄰邦,我國東晉高僧法顯、唐代高僧玄奘都曾到過蘭毗尼。
尼泊爾境內多高山,全球海拔超過8 000 米的山峰一共有14 座,尼泊爾境內就有8 座,尼泊爾因此得名“高山王國”“雪山之國”,也有人將其比作“亞洲的瑞士”。中國和尼泊爾之間矗立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在尼泊爾一側的珠穆朗瑪峰是最佳的登山路線,也是世界聞名的“徒步登山勝地”“戶外天堂”。從我國成都飛往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航線被譽為世界最美航線之一。
夏爾巴人是世代散居在喜馬拉雅山脈周圍的原始民族,只有二十幾萬人,尼泊爾是他們的主要居住地。夏爾巴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肺活量大,他們血液中的血紅蛋白濃度高于常人。為各國登山隊提供向導和后勤服務,成為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杜巴廣場每天都熱鬧非凡,老人、小孩、商販、鴿子群、牛羊狗……市井百態(tài),人間煙火,盡在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