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兔童書館
和后來魏晉時期的大多數(shù)名士出身于名門望族不一樣,東漢末年的陳(shí)出身貧寒而普通。人沒法改變自己的出身,但是可以改變子孫后代的出身啊!于是,陳開創(chuàng)了一個名門望族。
在家中,他是一個對待孩子嚴厲但又不失寬和的父親。
有一次,他的兩個兒子闖了禍,事情雖然不大,但也關系到一家人的吃飯問題。不過,因為兩個孩子的好學與聰慧,最后讓事情出現(xiàn)了反轉。
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聽。炊忘著箅,飯落釜中。
太丘問:“炊何不餾?”元方、季方長跪曰:“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著箅,飯今成糜?!碧鹪唬骸盃栴H有所識不?”對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說,更相易奪,言無遺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世說新語·夙惠12-1》
孩子這么聰明好學,記性好,說話又有條理,當然讓做家長的非常欣慰。相比之下,干飯做成了粥又算什么事兒呢?哪怕是燒成了鍋巴,相信陳也會說:“這鍋巴真是焦香撲鼻,大贊!”
優(yōu)秀的孩子不僅能在客人面前給家長長臉,碰到不那么客氣的客人,懟起人來也是很能為家長解氣的。
等他走后,朋友才坐著車慢悠悠地來到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p>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世說新語·方正5-1》
陳紀和弟弟陳諶長大后,也都以良好的品行聞名于世,與父親并稱為“陳氏三君”。這兄弟倆都太優(yōu)秀了,以至于他倆的兒子陳群和陳忠都想比一比,到底誰的爹更優(yōu)秀。爭來爭去也爭不出個結果,于是兩人就一起去問陳。
這下可把爺爺難住了:兩個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還能說誰比誰更好一些呢?兩個孫子,又能說誰的爹比誰的爹更差一些呢?
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p>
《世說新語·德行1-8》
陳紀一聽,這都是什么客人啊,明明是自己遲到了,還好意思罵別人,于是回懟道:“您與我父親約好的中午,到了中午還沒來,是不講信用;當著兒子的面罵他的父親,是沒有禮貌?!笨腿艘宦牐哼@孩子小小年紀,竟然就會用排比句來懟人了。再想想自己,不僅有錯在先,罵人的話又比不上這孩子的理直氣壯、擲地有聲,頓時覺得很羞愧,于是下車來想拉拉他的手求和解。陳紀懶得理他,頭也不回地跑進屋子里去了。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共處患難的“難(nàn)兄難弟”可不一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