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永,王小芳
(1.中煤華晉集團晉城熱電有限公司,山西 晉城 048000;2.晉控電力山西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長治 046000)
目前燃煤火力發(fā)電廠石灰石—石膏濕式煙氣脫硫系統(tǒng)采用抑制氧化的方式運行或強制氧化工藝[1],合理設計和正確操作通??梢员苊馕账冉Y垢現象。強制氧化裝置普遍采用固定式空氣噴霧器FAS(fixed air sparger)、攪拌器與空氣噴槍組合式ALS(agitater air lance assemilies)2種方式。FAS是在吸收塔內的一定深度(通常大于3 m)或在吸收塔內的底部,在整個吸收塔截面上均布若干根布氣主管,在主管上開噴氣孔或在主管上裝分支管,使噴嘴分布更均勻。FAS與ALS相比,氧化空氣噴管口徑較小,塔內布置復雜,發(fā)生氧化風管堵管的可能性較大。維持漿液中足夠的氧量,有利于亞硫酸鹽的轉換,提高脫硫效率,也是有效防止吸收塔和石膏漿液管道CaCO3垢物形成的關鍵所在[2-3]。相反,氧化率下降,漿液中可溶性亞硫酸鹽的濃度增大,導致脫硫效率、石灰石利用率下降,嚴重時,使得石膏脫水困難,致使吸收塔密度得不到良好控制,影響脫硫系統(tǒng)安全穩(wěn)定運行[4-6]。
該電廠煙氣脫硫采用石灰石—石膏濕法工藝,吸收塔內布置采用德國魯奇公司漿池分離器技術,用占漿池斷面2/3的分隔管,將漿池分成上下相同的兩部分。塔內氧化分支管布置在分隔管之間,上部分為5.74 m深的氧化區(qū),下部分為7.26 m深的中和區(qū)。該系統(tǒng)自超低排放改造投運2年多來,數次發(fā)生氧化風量降低,脫硫效率降低,石膏脫水困難,甚至因憋壓運行造成氧化風機設備損壞、氧化風管及其支架斷裂[7]事件。氧化風系統(tǒng)是否能維持良好運行成為環(huán)保工作的關鍵一環(huán)?;诖?,本文以該電廠實施了超低排放改造的300 MW燃煤機組脫硫系統(tǒng)為對象,根據氧化風系統(tǒng)運行參數分析判斷風管堵塞狀況,優(yōu)化系統(tǒng),制定了處理對策,并將風管堵塞處理前后的脫硫系統(tǒng)運行參數進行了分析對比。
該電廠300 MW機組采用亞臨界自然循環(huán)燃煤機組,設計及校核煤種均為無煙煤。煙氣脫硫采用單塔雙循環(huán)高效脫硫技術,1爐1塔,2臺吸收塔共用1套石灰石漿液制備系統(tǒng)及1套石膏脫水系統(tǒng)。脫硫吸收塔設置5臺漿液循環(huán)泵,采用脈沖懸浮泵塔攪拌方式,氧化風系統(tǒng)設置2臺多級離心鼓風機,采用FAS的強制氧化裝置,由吸收塔內部布置在7根DN1 000 mm漿池分離管之間的6根管網式氧化空氣管及外部氧化風相應的管道、閥門組成。
氧化風母管為DN450 mm的管道,分支管則為DN200 mm的管道,材質為2205不銹鋼,在吸收塔外部分支管自17.74 m高度接入母管,下降至7.26 m后伸入至吸收塔內部漿池里。吸收塔內部每根分支管上在管道兩側45°(塔底板方向為0°)均勻布置2排直徑9 mm的氧化風孔,風孔間隔120 mm,直至尾部噴槍處。
該電廠脫硫系統(tǒng)超低排放技改后投入運行,脫硫吸收塔液位控制在13.0 m,氧化風機入口在開度50時,氧化風機電流為63 A,氧化風機出口壓力為80 kPa,風量達到15 000 m3/h,參數保持穩(wěn)定。經運行一段時間后,出口壓力逐漸上升、風量逐漸下降,僅3個月風機的出口壓力就已增大至100 kPa,風量下降至9 000 m3/h,且持續(xù)下降,直至7 000 m3/h,電流下降至45 A(如表1所示),此時氧化風機震動已明顯上升,超出規(guī)定值。
表1 脫硫氧化風機參數變化后運行100天參數表
切換氧化風機后,氧化風量、風機運行電流、出口壓力無明顯變化;檢查風機、電機本體無故障;氧化風母管加濕水投運正常。在此期間增加氧化風機入口調節(jié)閥開度,氧化風量及運行電流短暫上升,短暫運行后持續(xù)下降。對氧化風6根分支管測溫,其中2根存在溫度明顯低于其他分支管溫度,綜合分析判斷溫度低的氧化風分支管堵塞。
隨著氧化風流量逐漸降低,使吸收塔內部漿液品質惡化,石膏含水量增大,無法進行脫水工作,造成吸收塔密度逐漸增大,脫硫效率持續(xù)下降。
通過現場調研分析,在運行期間排除了氧化風機入口濾網、風機本體以及氧化風母管加濕水方面的問題。在機組檢修期間,排空吸收塔內部漿液,對氧化風分支管進行切割檢查分析。
將吸收塔內部水平氧化風分支管切割,氧化風管道內未出現“濕—干”結垢現象,但在氧化風管伸入吸收塔側管道內部存有軟垢以及硬化的片狀垢層[8],通過測量及調研分析造成此現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兩個方面。
3.1.1 安裝與設計原因
FAS布置氧化風管網長期浸泡在吸收塔漿池內,并有相當長的水平管道。經測量塔內水平管道水平度,發(fā)現氧化風管伸入塔側略低于風管尾部噴槍處。同時2排氧化風孔設置在管道兩側45°,管道正下方未設置。氧化風機停運后,將吸收塔內漿液排空,風管內的漿液一直無法流出,沉積在底部管壁上。
氧化風系統(tǒng)未設計沖洗水,當漿液沉積在風管道內時,無法沖洗,造成漿液長時間滯留在風管內。
3.1.2 檢修期間檢查不徹底
吸收塔內氧化風管位于7.26 m高空,未對氧化風管伸入塔側進行切割檢查,未發(fā)現風管內部沉積漿液,導致漿液沉淀長期附著在管壁上,并逐漸堵塞氧化風孔,致使氧化風量降低,出現氧化不充分的現象,加劇垢層逐漸擴大,甚至堵塞整根氧化風分支管。
將吸收塔內部水平氧化風分支管堵塞的垢清理干凈,向吸收塔內注漿,啟動氧化風機檢查漿液鼓泡及風量情況。氧化風量由7 000 m3/h增加11 000 m3/h,但仍未達到設計值,塔內部分分支管漿液鼓泡不佳,甚至部分區(qū)域漿液無鼓泡現象。
將吸收塔外部氧化風分支管自17.74 m高度接入母管接口處切割檢查,發(fā)現分支管與母管連接接口處存在嚴重的結垢現象。通過調查分析造成此現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3個方面。
3.2.1 工藝水水質差
氧化風加濕水來自脫硫工藝水,脫硫工藝水取自廠區(qū)處理后的工業(yè)廢水、生活污水以及城市中水,脫硫工藝水存在短期水質不合格現象(如表2所示)。由于工藝水水質硬度過大,在加濕水將氧化風溫由130℃降至30℃過程中會不斷形成水垢,并黏附在風管拐彎或變徑處,即分支管與母管接口處,尤其是當氧化風分支管在吸收塔內部堵塞,此根分支管不通風時,更易在分支管接口處造成堵塞。
表2 設計水質與實際使用水質對比
3.2.2 離心式氧化風機運行方式原因
離心式氧化風機共用一根母管,單臺風機功率可達710 kW,為避免風機憋壓,切換方式采用先停后啟,并且在機組短期停運時,為降低廠用電,在吸收塔漿液未進行排空的情況下,停運氧化風機運行,致使?jié){液中熱蒸汽返回分支管并吸附在分支管接口處,日積月累造成結垢現象。
3.2.3 安裝原因
外部氧化風分支管接入母管接口處,分支管伸入母管段過長,出現渦流現象。部分加濕水被攔截在母管與分支管連接接口處。加濕水的液滴水垢、氧化風機全部停運后熱漿液蒸汽吸附在過長分支管部分,造成管道結垢堵塞。
結合現場實際情況,本著從脫硫系統(tǒng)內小范圍著手,并盡可能降低成本的觀點出發(fā),針對吸收塔塔內水平管道以及塔外垂直管道不斷結垢的現象,制定相應的處理對策。
利用機組檢修期間,一方面要降低吸收塔內風管尾部噴槍高度,使氧化風管伸入塔側高于風管尾部噴槍側,這樣可以減少結垢現象的出現;另一方面,一定要在吸收塔內部每根分支管正下方增加一排直徑9 mm的氧化風孔,可大大減少吸收塔漿液排空后氧化風管內漿液殘留量。
一方面,在吸收塔外部下降至7.26 m氧化風分支管上接入沖洗水管道,當機組檢修排空漿液以及機組短期停運啟動前,用接入的沖洗水管道對塔內水平氧化風分支管進行沖洗,以免這些管道內還留有水垢;另一方面,在每根氧化風分支管上加裝壓力表,并將這些新加裝的壓力表列入正常巡檢項目,以監(jiān)測各分支管風壓,作為判斷管道堵塞情況的依據。當通過壓力表判斷分支管堵塞時及時對堵塞管道進行沖洗。
運行期間,當氧化風流量降低時,一定要及時分析具體原因,在為檢修提供依據的基礎上,盡量縮短氧化風機全停時間;檢修期間,要著重對風壓低的分支管進行認真仔細的檢查,必要時進行割管徹底檢查。
利用停機期間,一方面盡快切除分支管伸入母管段過長的部分,避免再次因為分支管伸入母管過長而出現渦流現象;另一方面,一定要在此處增加檢修孔,便于檢修及檢查。自切除分支管伸入母管段過長部分后,分支管與母管接口處結垢現象明顯減少,設備運行正常。
自對策執(zhí)行以后,氧化風管未發(fā)生堵塞現象,脫硫氧化風系統(tǒng)保持最佳狀態(tài)運行。氧化風量達到設計值,吸收塔漿液氧化充分,漿液品質逐漸改善,保證了脫硫系統(tǒng)安全、穩(wěn)定、環(huán)保運行,具體運行參數對比如表3所示。
表3 機組滿負荷情況下對策執(zhí)行前后的運行參數對比表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運行期間根據氧化風分支管壓力對氧化風分支管沖洗,清理變徑及拐彎處水垢;檢修期間,檢查處理分支管以及風孔堵塞,可以有效避免氧化風管結垢堵塞現象。本文經驗在節(jié)能與環(huán)保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可供有類似問題的電廠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