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人物簡介:
朱英富,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總設計師。
想當船長的造船人
1941年,朱英富出生于上海。從小看著黃浦江上的船只,他夢想著長大后成為一名船長,至少也是一名水手。
為了實現(xiàn)搏擊海浪的夢想,朱英富刻苦用功地學習。他在家中排行老大,下有五個弟妹,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作為長子,他不僅要刻苦學習,為自己搏一個光明的前程,還要照顧好年幼的弟妹。
讀完高中后,父母已經(jīng)為他聯(lián)系好了做鉗工學徒的事宜,以盡快貼補家用。但朱英富堅持要考學,父母商量后決定讓他報考本地的大學,因為赴外地求學的路費又將是一筆不小的花銷。于是,朱英富放棄了到大連學習船舶駕駛的機會,填報了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就這樣,朱英富沒能成為船長或水手,也沒有成為鉗工,而是成了一名造船人,與船舶設計結緣一生。
1966年從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研究生畢業(yè)后,朱英富從技術員做起,一步步深耕在艦船設計領域。
1982年至1984年,朱英富在美國做訪問學者,從事船舶流體力學方面的研究工作。談到當年有沒有想過定居國外,朱英富坦言:如果從物質生活和做學問的環(huán)境來衡量,當時中西方的確有一定差距,然而要真正實現(xiàn)人生價值,唯有回到祖國才能實現(xiàn)一名設計師研制中國艦船的夢想。
1990年,朱英富第一次擔任總設計師,那是一艘出口泰國的護衛(wèi)艦?;貞涍@段經(jīng)歷時,朱英富說 :“實際上是邊學習邊做,好多老同志做我的副手,我也一直向他們學習?!?/p>
研制“中華神盾”
1996年,朱英富第二次擔任總設計師,主持我國第三代兩型驅逐艦的研制工作。該新型艦裝備復雜,技術起點高,研制難度很大。面對困難,朱英富毫不退縮。歷經(jīng)10年努力,新一代驅逐艦達到了世界同類水面艦艇先進水平,被譽為“中華神盾”。
將“爛尾樓”改造成航空母艦
有了護衛(wèi)艦、驅逐艦的研制經(jīng)驗,朱英富一直有個心愿,那就是親手設計建造中國自己的航空母艦。2004年,他的夢想終于要實現(xiàn)了!當時,中央決定利用廢棄的蘇聯(lián)航空母艦“瓦良格”號的船體進行續(xù)建,建造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
然而,夢想和現(xiàn)實之間是有差距的。朱英富第一次看到“瓦良格”號的印象是這樣的:“全身鐵銹的‘瓦良格號被拖到大連時,幾乎就是個空殼子,就像是一棟‘爛尾樓?!?/p>
改建“瓦良格”號這樣一個半成品,和重新建造一艘航空母艦沒什么兩樣,甚至更復雜,朱英富剛開始時也不知道怎么辦。沒有設計圖樣,沒有規(guī)范,沒有經(jīng)驗。
怎么辦?朱英富總結經(jīng)驗,提出“完全按照新船研制的流程,從方案設計、技術設計、施工設計,一段一段地走全過程”。正是這個關鍵決策,為之后的中國國產航空母艦的設計建造建立了完整的流程規(guī)范。
航空母艦是世界上最復雜的船只。原本由大型軍用機場才能容納的數(shù)十架戰(zhàn)機,擠在一個只有300多米長的狹小空間內,還需要確保正常起降和作業(yè)。成千上萬的電子設備和作戰(zhàn)系統(tǒng)要一起運作,確保這個“巨無霸”良性運轉、高速航行。除此之外,還要設計一座巨型彈藥庫、一座巨型燃油庫……
從2004年與“瓦良格”號的第一次見面,到201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遼寧艦”正式服役,8年時間,朱英富和團隊成員“將一座‘爛尾樓建成了具有較強作戰(zhàn)能力的航空母艦”!自此,中國海軍進入航母時代。
做事情你要有興趣,就會做好。如果你覺得很枯燥,很煩,那肯定做不好。所以,我們平時要不斷拓展自己的基礎知識,要有廣泛的興趣。像我們搞造船,搞工程的,興趣要濃厚一點,知識面拓展了以后,關鍵時候就有用了。有人說我善于學習,其實,我就是喜歡去學習,看到有興趣的就去學。我這個人有好奇心,看見新東西就好奇,就要去問問是什么東西。
——朱英富